教育孩子60招:不打不罵也能教出好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相信進來閱讀的你,一定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苦惱吧,在這裡恭喜您,你來對地方了,從今天起,我們每天都會出一期有關孩子教育方法的文章,教您如何不打不罵教出好孩子,相信一個月之後,您的孩子就會成為你心目中的好寶寶。

看完文章,如果您覺得我們說的中肯,關注一下,點個讚,分享一下,我們會為您提供更多的育兒心得。

有什麼想說的也可以通過評論和我們互動喲。

記住:打和罵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

打罵教育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

教育專家認為:打罵教育是中國傳統專制家庭制度的殘餘,會對青少年身心造成嚴重摧殘。

打罵教育,也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僅不會使孩子成才,而且還有可能釀成家庭悲劇。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思想家:約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愛護和培養孩子的榮譽感和自尊心,極力反對打罵孩子。

他斷言:「打罵式的管教,其所養成的只會是『奴隸式』的孩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們的最大願望。

但是,由於他們教育「失重」、「失度」,有意或無意中採取了打罵的教育方式,結果事與願違,出現了不少觸目驚心的家庭悲劇。

打罵教育倒不單純是為了顯示父母的權威,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受一種錯誤的教育觀念所支配,那就是「不打不成才」。

有人在一所小學校里以「你的父母打過你嗎?」為題,請孩子們認真思考後舉手表態,幾乎百分百的孩子回答是:挨過父母的打和罵。

至於不幸被打死打殘的新聞也屢有報導,有的故事還被搬上銀幕。

當然這算極端的例子,但絕對不是聳人聽聞。

用打罵的方法教育孩子,「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棍棒底下出孝子」、「樹不修不成料,兒不打不成才」、「捨不得重打,上房揭瓦;捶捶打打,出匹良馬」就是許多家庭世代相傳的教子經驗。

打罵孩子乃至造成終生遺憾的,其實並非是許多父母的本意。

父母之所以面對那嫩生生的骨肉下得了拳腳,實在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無能而已。

打罵孩子的父母,過後沒有不後悔的。

但是到了下一次,再遇到所謂的「忍無可忍」的時候,那暴力的手就還會打向孩子。

我真是忍無可忍

教育專家指出:打罵孩子還說明某些父母的頭腦里還存在封建父母的舊意識,沒有充分認識打罵、體罰孩子的危害性。

他們不考慮孩子的需要與特點,一味地從自我出發,不允許孩子有半點差錯或異議,使孩子感受不到親子之情和慈母之愛,使孩子處於不安和焦慮之中,體力智力發展受到不良影響。

同時,由於得不到應有的愛和支持,孩子往往形成冷漠、孤僻、仇視、攻擊、自信心差等心理問題,並且這些心靈創傷,往往會成為日後不良行為甚至犯罪的根源。

打罵孩子造成終生遺憾的事情時有發生,孩子不堪忍受上吊自殺的有之,離家出走的有之,父母失手打死孩子的有之。

打罵從表面上可以使孩子暫時克服自己不正確的慾望和控制不正確的行為,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弄不好還可能使孩子養成說謊的毛病,變得陽奉陰違,父母面前不做、背後做

孩子幼稚無知,分不清善惡好壞,也沒有堅強的性格,父母就要耐心細緻地教他學會分辨,積極地啟發和引導。

打罵會污辱孩子人格和扼殺孩子個性,會使孩子反感、對立,還容易使孩子喪失自尊心,失去生活支柱,逆來順受,畏首畏尾。

長大後不能獨立自主,凡事都要依賴他人,容易形成「隨風倒」的性格。

打罵孩子是父母無能和缺乏修養的表現,還可能引起孩子對父母的蔑視,降低父母的威信。

有的孩子在腦子裡根深蒂固地形成「你有錯,我就打你」的觀念後,他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其他孩子,還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下一代,將來會成為權威型、暴力型的父母。

打罵是對孩子行為後果的一種不良處理方式,父母目的是為了使孩子克服缺點、糾正錯誤,幫助他們分清是非,明確努力方向。

但是,打罵本身並未指明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應該的,與之相伴隨的常常是孩子的消極情緒。

因此,父母教育孩子要做到有理、有力、有效、適度、適時。

威信不是打出來的

打罵教育,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現代的家庭中,應該避免出現。

記住:打罵教育只會摧殘孩子的身心

中國人歷來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其實,這種粗暴的家教方式只能摧殘孩子的心靈。

教育孩子只能說服,不能壓服,只能用愛交換愛,用信任交換信任。

教育專家認為:打罵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中國老話實際上是按父母的意志來改變孩子的行為,結果必然會傷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打孩子,實際上是向孩子表示:當別人的需要與你的需要發生衝突時,武力(或權力)是有效的解決辦法。

這樣孩子長大後,他很可能會以武力解決人際衝突,結果是受挫或破壞良好的人際關係。

另一方面,這種管教並不能增加孩子的自律。

當有人管著的時候,這種孩子常常不敢表達自己,但沒人管的時候又什麼都敢做。

這種教育方式很可能培養出一個「兩面人」。

那些被打罵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雖然已看不到他們身體上挨打的傷痕。

但在他們的內心,仍然保留著幼年時挨打的痕跡,其後果是造成對自己沒有信心,莫名的內疚,這種內疚會有不同的表現:性格有攻擊性,跟人相處困難,或工作不負責任等等。

這種幼年遭受打罵造成的人生不自信,不僅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身心,還會直接限制孩子個性的發展,阻礙了孩子特長的發揮,和很大程度地影響孩子未來的事業成功。

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尊重被教育的對象,是教育的實質和精華。

」教人首先要教心,在人類精神財富的合聲中最細膩、最柔和的旋律應該是對他人尊重的心聲。

尊重孩子就是要承認他的人格尊嚴,傾聽他的意見,接納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點,分享他的喜悅。

尊重孩子應當是無條件的,也就是這份尊重不決定於孩子的行動而是對孩子的整體接納,尤其對暫時後進的孩子更要尊重和相信他的價值和潛能。

綜上所述,打罵只會摧殘孩子的身心,使孩子失去人生自信,而唯有尊重,才能讓孩子鼓起人生信心的風帆。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避免打罵教育在自己家裡出現。

記住:不打不罵照樣教出優秀的孩子

不打不罵照樣能教出好孩子

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千百種,打罵孩子可以說是最常見最直接的方式。

但是時代在變,家教觀念也在更新,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當然也不可能不變通。

也許父母會感到疑惑,如果把棍子收起來,是不是就會寵壞孩子?其實,當孩子犯錯時,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自己負責,反而更能培養孩子獨立而理性的人格。

世界著名教育家愛德華教授認為:父母的手應該充滿關愛與溫暖,而不是讓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懼。

一個在戰戰兢兢中長大的孩子,會漸漸發展出負面的行為,例如: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感覺就說謊,有需求不敢說就偷竊等。

不過,有些父母又時常感到很為難,因為除了打罵之外,他們似乎總是難以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

當被問到為什麼要打罵孩子時,許多父母的回答都是「不聽管教」。

針對這種情況,教育專家指出:父母在打罵孩子的時候,總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認為是孩子逼自己這樣去做,卻很少去尋求其他的方式來教導孩子。

其實,不管用什麼管教方式來對待孩子,其責任都要由父母來擔起,而不是孩子。

打罵孩子的草率表現

正是因為父母不願意花心思去尋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會有打罵孩子的草率表現。

一般來說,父母之所以要打罵孩子,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傳統教養觀念影響

不可否認,傳統的教養觀念對許多父母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

因為在傳統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就是上對下,並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

傳統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輩的相處上,而在親子關係中十分欠缺。

2、自我情緒管理不佳

如果父母的心智不夠成熟,那麼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

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有些父母就容易把怨氣發泄到孩子身上。

當父母對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無法滿足時,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來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現不能令父母滿意,那麼父母多半會採取打罵教育的方式。

3、自我的成長經驗示範

由於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或是經驗不足,所以有些父母就直接套用原來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順父母的意,就會受到打罵的處罰。

因此,當父母無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來做事或生活時,也就直接採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 、追求疾速不便的方法

有些父母懶得思索其餘的方法來管束孩子,以為打罵教育最不便,奏效也最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砍向孩子的5把刀,現在還不知

父母用打罵的方法教育孩子,是受傳統教子觀念影響的結果。「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棍棒底下出孝子」、「樹不修不成料,兒不打不成才」、「捨不得重打,上房揭瓦;捶捶打打,出匹良馬」,是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