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我希望你以後要堅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跟女兒在一起的時候,我常常母愛爆棚。

總是想要把她摟在懷裡使勁地膩乎,使勁的親個夠。

每次她做對了什麼,我也會第一時間誇獎她:勇敢、善良、能幹、體貼、暖心、有禮貌……從不吝惜各種溢美之詞。

不過,有兩個詞我很少用。

不僅自己不用,也提醒家裡人儘量少說。

這兩個詞就是:聽話、乖。

比如她爸爸說:「你想吃巧克力今天就得表現乖一點,你乖爸爸就給你買。

比如她姥姥說:「你這小傢伙怎麼這麼不聽話!」

這些話也許很多人認為很正常,我卻總覺得有點彆扭。

其實這些還算輕的,我們經常還能在路上聽到各種加強版本。

「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不乖媽媽就走了,你自己在這裡哭吧!」

你乖我才滿足你,你聽話我才愛你,不然我就拋棄你。

這對孩子來說,不僅太可怕,也太功利。

2

我們這一代人,幾乎都是聽著這兩個詞長大的。

一直不敢承認,我本人,其實從小就深深的受到這兩個詞的束縛。

那時候,我是所有人眼中的「乖孩子」,因為我「體諒父母、懂事、從不亂要東西」。

今年我已經年過30,但到現在我都忘不了的是,我10歲的時候,爸媽帶著我和表弟一起逛街,表弟哭著鬧著非要一個糖葫蘆,媽媽無奈地掏出錢買了下來。

當問起我要不要的時候,我想了5秒鐘,還是輕輕的搖了搖頭。

於是,表弟如願以償的得到了甜甜的糖葫蘆,而我卻只得到了父母的一句「你看你姐姐多乖!」

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當時有多想吃那個糖葫蘆。

我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因為怕父母失望,怕自己擔當不起「乖孩子」的稱號。

後來我考上了全中國最好的大學,找到讓所有人羨慕的工作。

工作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買得起許多昂貴的東西,但我發現自己仍然習慣性地放棄享樂,好像內心深處有個聲音在提醒我:自己不配、不應該得到美好的東西。

3

前不久有個「親媽帶著女兒跳樓」的新聞,相信大家也都有看到。

(視頻我就不放了,實在讓人心情不好過)

從視頻中我們能得到的信息是:

這位媽媽是家中的主要經濟來源,月入1萬以上;而她的丈夫沒工作、沒錢、沒車、沒房,還出軌,幾個月不回家。

就是為了挽回這樣一個丈夫,她居然用帶著女兒跳樓的方式來要挾。

小女孩的抽泣和那句「媽媽你別拽我,我自己跳」,讓人心疼又心碎。

很多網友在評論里怒斥:這是親媽嗎?怎麼這麼混蛋!

當然也有人同情這位媽媽,說她是因為離婚壓力大才會出此下策。

可是仔細想一想,一個月入1萬的女性,收入並不算很低。

只要她願意,離了渣男可以再婚、也可以集中精力奮鬥事業,總之一定會比現在活得更輕鬆,何必以這麼慘烈的方式去挽回?這樣的感情就算挽回了,還有意義嗎?即使感情挽回了,這樣的一鬧,給孩子的心理留下的創傷,這輩子是否還有機會平復?

我不敢想。

4

說回我自己。

再後來,我自學了很多心理學的課程。

我才明白,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曾經的我和視頻里那位帶著女兒跳樓的媽媽,雖然程度不同,其實都屬於討好型人格。

我用了很久的時間來糾正和鼓勵自己,才慢慢地重新開始正視自己的渴望,學會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討好型人格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對自己的認可、自己的情緒,都建立在別人的評價和回應之中。

即使已經非常優秀了,但仍然需要別人不斷的確認,不斷的肯定,甚至不斷的回應,才能找到自我。

精神無法獨立的人,把人生的支柱傾斜、依靠在他人身上,他人不在了,世界就坍塌了。

這樣的人,再好的牌也會被打成爛牌。

開始是不敢,後來慢慢就變成了不能。

不斷要求孩子聽話、服從,就是逐漸抽離她的精神支柱,讓她變成一個無法獨立的人。

這是多麼可怕的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女兒,我希望你以後不要那麼乖

01跟女兒在一起的時候,我常常母愛爆棚。總是想要把她摟在懷裡,使勁地膩乎,使勁地親個夠。每次她做對了什麼事情,我也會第一時間誇獎她勇敢、善良、能幹、體貼、暖心、有禮貌……從不吝惜各種溢美之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