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出生後,為什麼大寶變得愛哭、會要求抱抱、甚至偷偷打二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幾個閨蜜跟我訴苦,一個說:自從二寶出生後,原來很獨立、性格開朗,也比較活潑的大寶,突然有好多反常行為,比如動不動就哭,還時不時的要求抱一抱,甚至會尿褲子……

另一個馬上附合說:是啊是啊,自從二寶出生後,大寶剛開始還挺喜歡的,幫著一起照顧孩子,可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越來越不喜歡,甚至偷偷的打二寶。

二寶在哭,所以自己也沒有好心情,所以一個巴掌打過去,大寶也開始哭……

自從二胎政策全面放開後,身邊的同事、朋友和一些同學,都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生下了二娃,很多都兒女雙全,湊成了個「好」字。

一家老小好歡喜,其樂融融。

但是隨著時間一天天流逝,大寶卻開始出現各種反常行為,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身心疲憊,苦不堪言。

大寶的反常行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知道,人的行為取決於所處的社會環境,尤其是孩子。

孩子對自己的看法以及怎麼做事,是以他們怎麼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他們認為別人是怎麼看待自己為基礎的。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孩子的行為是以他想要達到的目的為基礎的,孩子們做任何事,都是為了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

(圖片來源網絡)

德雷克斯反覆說過:「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當孩子們喪失信心時,他們會為自己選擇四個不恰當或者錯誤的目的。

之所以稱為錯誤目的,是因為這些目的建立在該怎樣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錯誤觀念之上。


四個錯誤觀念和錯誤行為目的:

1、尋求過度關注——錯誤觀念:只有在得到你的關注時,我才有歸屬感。

2、尋求權力——錯誤觀念:只有當我說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對我發號施令時,我才有歸屬感。

3、報復——錯誤觀念:我得不到歸屬,但我至少能讓你同樣受到傷害。

4、自暴自棄——錯誤觀念:不可能有所歸屬。

我放棄。

我們繼續看上面大寶因為二寶出生後的反常行為,判斷一下,分別是什麼樣的錯誤觀念和錯誤行為目的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1、大寶發現,只要二寶一寶一哭媽媽或者其他人就會去抱,尿褲子一家人會忙上忙下, TA覺得媽媽和其他人的注意力都在二寶身上,家人給予了二寶更多的關注。

大寶是在尋求過度關注,TA想要媽媽重新關注到自己,錯誤地以為達到這一目的的辦法就是表現的像個小寶寶,所以TA也變得愛哭,會要求抱,甚至也尿褲子……「只有在得到你的關注時,我才有安全感。

2、大寶發現,家人的注意力都在二寶,沒有人關注到自己,所以TA要報復,偷偷的打二寶。

通過這種行為,來補償自己在沒有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經歷中受到的傷害。

(大家有過這樣的感受嗎?我們小時候,如果父母更關愛弟弟或者妹妹,我們也會採取報復手段,欺負弟弟或妹妹,以尋求心理平衡。

而我們還沒有辦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觀念,當父母問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時,自己也說不出原因。

……

(圖片來源網絡)

有時候,不同孩子的同一種行為,可能會有不同的目的,這取決於孩子所處的環境。

德雷克斯說:」孩子的察覺能力很強,但解釋能力卻很差。

」所以他們會用一些錯誤的行為來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最惹人討厭的孩子,通常是最需要愛的孩子。

當我們發現孩子的反常行為時,一定不要粗暴的下結論,更不能用懲罰的手段來對待孩子,隨手甩一個巴掌過去,對於父母來說很容易,卻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答。

——雖然懲罰能夠立即生效,但是從長遠來看,會帶來更嚴重的負面效果。

懲罰造成的四個R

1、憤恨(Resentment)——「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報復(Revenge)——「現在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對著幹,以證明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4、退縮(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絕不讓他們抓到。

B、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圖片來源網絡)

育兒是一場修行,正面管教育兒理念採用不懲罰、不嬌縱地方法有效管教孩子,不僅有理念、更有拿來就可以用、切實有效的方法。


我是婷媽,美國認證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努力踐行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

希望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