仟葉教育:女童因男孩惡作劇致墜亡,別再拿「他還是個孩子」做藉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今,「熊孩子」已經成了一個無處不在的熱門話題。

然而,當大多數人煩不勝煩的時候,社會上依然還有一群人為他們辯解著:「他還只是個孩子……」但是一個又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告訴我們,有些事不是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就能一筆帶過的。

上周發生了一個悲劇,兩歲的小女孩莉莉與其他兩個小孩子一起玩耍,進入了電梯,電梯的按鈕原本是在9樓,其中5歲的小男孩卻蹦跳著點亮了18層的按鈕。

電梯到達9樓的時候,三個孩子本來一起走出去,其後小男孩卻將兩歲的小姑娘重新抱回了電梯,並將她一個人重新關進電梯,帶到了18樓。


電梯到達頂層開門的一瞬間,2歲的小姑娘本能地朝著外面的陽光走去,誰想到頂樓的護欄失修,莉莉一腳踩空,從18樓墜樓身亡。

自私一點、任性一點、驕縱一點……這是熊孩子,但如果一個人小小年紀就為人惡毒,熱衷在傷害別人中尋求快感,那這就不是「熊孩子」這麼簡單了……這叫「犯罪」

如果不是兩個孩子的監護人同時失職,如果物業及時安裝了安全防護欄,如果這個5歲的男孩沒有「惡作劇」,這個悲劇就不會這樣輕易發生。

可是,沒有如果!一個年僅2歲的鮮活生命,還沒來得及綻放,就這樣殞沒了。

這是熊孩子麼?不,這是「殺人犯」。

我們再來看看之前發生的「女生火鍋店」毀容事件

兩個女孩兒在火鍋店吃火鍋被隔壁桌的小孩子瞄上了,便偷偷跑到兩個女孩兒的桌下想偷拿放在桌角的手機,被女孩兒發現,收回了手機,孩子非常不滿,跑去向媽媽告狀並得到了響應,便又去試圖要女孩兒的手機,被拒絕之後,小孩兒生氣地站在隔壁的椅子上往兩個女孩兒的火鍋里吐了好幾口口水……

兩個女孩兒嚇了一跳,隨後老闆為這兩個姑娘更換了火鍋底料,期間,熊孩子一直躲在父母背後洋洋得意地打量著兩個姑娘。

再後來,就在其中一個姑娘起身去洗手間的一小會兒,小孩子飛快地躥到去洗手間女孩兒的椅子上,將滿滿一鍋滾燙地火鍋湯料,劈頭蓋臉潑在了對面女生的臉上……

一個年輕女孩兒最珍貴的臉……說毀就給毀了。

這不是「一時衝動」,更不是「無心之失」,這是來自一個小孩子蓄謀已久的謀殺。

真正的教育不只是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還要告訴他什麼不能做。

父母教會男孩坐電梯的方法,卻沒有告訴他作為哥哥把小妹妹一個丟在電梯的可能後果;父母怕孩子被燙傷千叮嚀萬囑咐讓他牢記離熱鍋遠一點,卻縱容了他用可怕的熱湯去傷人,這不是教育,這叫「自私」,這叫「惡意」。

明知有害卻故意為之,這哪裡是不懂人事的「熊」,這分明是昭然若揭的壞。


從古至今,孩子其實一直被認為是「純潔、天真、善良」的代表,人們習慣用每一個最邊緣、最不傷大雅的藉口去原諒一個孩子已經足夠明顯的原始罪過,社會其實給予了孩子太多超出社會承載能量的寬容,所以熊孩子才「屢禁不止」,所以「熊家長」一而再再而三的得過且過,繼續驕縱。

還記的最近在網上傳的火熱的「十七歲男孩教室里將女同學姦殺」被判無期的新聞麼?傷害了他人,自己也落得這樣的下場。

這就是父母所謂的教育麼?

或許小時候,他也無數次被那句「他還是個孩子」救下而免遭譴責,後來當他不是孩子的時候,終究會明白:他不會永遠被社會當成一個孩子去對待;他的父母也會明白:你的孩子不會永遠只是個孩子。

你不好好教孩子,總有一天這個世界會替你好好教育他。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家教是一個父母給予孩子最誠懇的「身份證」。

好好的孩子你不教他道理,他就會成為熊孩子,你說「沒關係,他長大了自然就懂了」後來他沒等長大,就成了殺人犯。

別再縱容孩子,別再拿「他只是個孩子」做藉口。

你不好好教孩子,總有一天這個世界會替你好好教育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熊孩紙的缺點,來自母親眼裡的盲點……

(1)前些天,江陰倆熊孩子閒來無事,見樓下正熱鬧非凡,於是倆熊孩子突發奇想,從二十四樓往下扔東西,這一扔就是一條人命,正巧砸死了新娘子。新娘老公將熊孩子、熊孩子監護人告上法庭,索賠70萬。而熊孩...

5歲男孩24樓拋磚頭砸死姐姐……憤怒!

愛孩子是對的,給孩子多一點包容也是對的,但愛和包容需要底線和邊界。爸爸媽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隨性的自由,而是培養他的規則意識。讓他在規則範圍內做自己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