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衣服的遐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名牌衣服的遐思

現代社會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對於孩子的生活越來越覺得只要金錢上滿足孩子的要求就可以了,卻對孩子情感上的缺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對於多陪伴孩子心安理得的認為物質生活儘可能滿足孩子就可以了。

小陳是個12歲的孩子了,從小他的家庭環境就比較優越,小陳爸爸自己經營著一家公司,因為小陳是爸爸40歲才得來的孩子,爸爸覺得自己的公司將來有人繼承了。

所以不管是爸爸還是奶奶,都非常溺愛他。

從來都是小陳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對於金錢方面,小陳爸爸向來大方,覺得自己不差錢,兒子還小,就該給他最好的。

可是小陳的媽媽卻沒有像爸爸一樣溺愛他,她覺得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而不是一味的用金錢來養孩子。

後來小陳爸爸公司因為經營不善而破產,家庭條件一落千丈。

而小陳亂花錢的習慣卻依舊沒有改變。

有一次,小陳看上了新的名牌衣服,問媽媽要錢買。

可是媽媽覺得小陳的衣服夠穿,而且現在家裡也不比從前,就拒絕了小陳的要求。

沒想到小陳直接從媽媽的包里搶錢,還一邊說:"我奶奶都同意了,你憑什麼不同意,再說了,我用我爸的錢,不用你管!"因為是奶奶和小陳說,小陳媽媽手裡的錢都是小陳爸爸的,然而在小陳爸爸公司破產後,小陳媽媽就開始工作賺錢補貼家用,小陳媽媽手裡的錢都是她自己的。

看到兒子的做法,小陳媽媽心裡失望至極,對於丈夫和婆婆對孩子的溺愛和縱容,小陳媽媽也是痛恨的。

這種或偷或明搶爸媽血汗錢的例子還真不少;

2017年4月8日,福建省12歲的男孩小林(化名),為討自己喜歡的主播開心,偷拿母親手機充錢購買昂貴的虛擬物品送給主播,一個月花了近3萬元。

直播平台經過核實,確認小林的帳號最近有相應購買記錄,便將全款退還。

2017年10月7日至11月27日,浙江麗水14歲的男孩小明(化名)打賞5名遊戲主播為其代玩手機遊戲,共計花費3萬餘元。

小明稱,父母上班忙,根本沒時間管他,所以他經常只能一個人玩,"只有遊戲才能讓我快樂。

"

一個史丹佛大學教授設計了一個實驗, 探討小孩子能否做到延遲享樂, 對他日後所產生的影響. 實驗者把一個大約四歲的小孩帶到一間房間, 然後有一個大人進來, 在小孩面前放了一塊棉花糖, 跟他說明大人會暫時離開十五分鐘。

如果大人不在的這段時間裡, 他沒有把棉花糖吃掉, 大人會再給他另外一塊棉花糖當作獎勵。

這是以一換二的交易, 等待十五分鐘後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報酬, 就算是四歲小孩都會覺得很划算。

可是十五分鐘對一個四歲的小孩來說是很漫長的. 而且身邊又沒有人提醒你不可以吃。

所以那塊棉花糖只有少數的小孩能夠忍住誘惑, 等到大人回來而得到兩塊棉花糖。

大部份的孩子都沒有辦法抗拒這種誘惑, 捱不到十五分鐘就把眼前的棉花糖吃掉了。

幾年後, 研究人員回收了將近一百份棉花糖家庭的問卷, 研究結果顯示, 那些大人一離開就把棉花糖吃掉的小孩, 在校內表現較差; 而沒有吃掉棉花糖的小孩, 甚至是掙扎了很久才吃的小孩, 在校表現較好, 他們比較懂得與其他人相處, 也比較會處理壓力。

在我們國家,對於金錢的教育可謂是剛剛起步,無論是來自家庭教育,還是來自學校教育,大人們都無法很好地去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而對於孩子們的金錢教育,無非只是一種空泛地"要讀書、考大學、賺大錢"的"拜金主義"觀念,卻無法看透問題的本質,明白金錢和人生的關係,明白管理金錢與管理自己的人生如出一轍,互相影響。

當然,每個孩子的教育方式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依據孩子的品性與認識觀,以及孩子的心理成熟度,對於金錢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在生活中,家長可以多注意一下孩子的生活細節,包括對金錢的認識、對財富的理解等,試圖教會孩子金錢與商品的等價交換,慾望與滿足的現實差距。

讓孩子明白,並不是所有慾望中的商品都可以為之付出金錢的代價。

有些東西與金錢的多少沒有直接對應的關係,比如健康和快樂的心情。

要告訴孩子錢可以買來很多東西,但是錢不是萬能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