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會分享,你做對了嗎?不要錯把被迫就範當成分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在帶孩子在小區里玩,旁邊兩個三歲左右的小朋友發生了些衝突,哭的哇哇的,走過去看了下,原來是由「分享」引發的。

小豆手裡拿了個小鏟子,凱凱拿了半瓶泡泡水。

原本各玩各的,相安無事,凱凱看到了小豆手裡的鏟子,非要拿過來玩。

小豆不願意,凱凱非得要,倆孩子就亮開嗓門大哭起來。

這時,小豆的媽媽就開始來遊說,小豆,把鏟子給凱凱玩一下吧!小豆大聲拒絕著,哭的稀里嘩啦。

她的媽媽沒有因此停止,不停的在說,要跟小朋友分享玩具,讓他玩一下吧!最後小豆在媽媽的各種威逼利誘下,含著淚把小鏟子給了凱凱。

看到這裡,真的懷疑小豆是不是親媽?為什麼寧可讓孩子傷心的哭,也要逼著她把心愛的東西「分享」給別人?小豆的媽媽受「孩子要學會分享」這句育兒雞湯毒害不淺啊!分享不可盲目,也有有技巧和界限,一味地讓孩子分享,反而好會有很多危害。

  • 這件事中,做出「分享」的是小豆的媽媽,並非孩子主動為之。

    這樣的分享讓孩子覺得:分享並不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

    久而久之,孩子更會拒絕分享。

  • 有的父母眼中的「分享」,就是,別人一旦有需求,我們就立即把東西讓出來。

    這是一種違背人性的大錯特錯的自以為。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分享是絕對不存在的,犧牲自己的任何利益,來滿足別人的需求,哪個成年人可以做的到嗎?真正的分享是發自內心的,在自我滿足的同時,也能帶給別人歡愉和快樂。

    試想,當一個成年人擁有了一樣心儀很久的物品,自己還正樂在其中,忽然有個人過來說,我想要了這件東西,並且這個人強勢到非要不可,這個時候,你能不生氣嗎?這明明是我的,為什麼你就非得要到呢?

  • 我們教孩子分享,首先要考慮孩子的感受,所有的分享都要以這個為前提。

    小豆心愛的東西不願意拿給凱凱玩,小豆沒有任何錯,懂得維護自主權利。

    小豆的媽媽不顧小豆的情緒,一再的逼迫孩子「分享」,讓孩子委屈自己,成全別人,大錯特錯。

    作為孩子最親密的人,這樣的行為讓孩子感覺失去安全感和依靠。

  • 把輪流和等待教給孩子。

    小豆媽在那種情景下,如果把正面直接的建議給小豆,結果就會大不同。

    比如說,她可以問,小豆,你玩完了,可以給凱凱玩一下嗎?你和凱凱輪流玩。

    這樣的話,小豆就會知道「輪流」這個概念,這才是真正的主動分享,同時凱凱也要學會耐心等待。

    學會等待也是以後的生活中必備的品質。

  • 學會拒絕,讓孩子學會維護自己的利益,明白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培養積極自信的態度,而不是一味地委屈求全。

  • 只有引導孩子主動,樂意分享,才是真正的學會分享,分享的過程和結果本來就應該是溫暖和快樂的,那才是真正的慷慨。

家長在這些日常小事中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不要一味的讓孩子「分享」,弄清楚分享的真正意義,否則就是出力不討好。

家長可以對正在玩玩具的小朋友說:

●你還玩嗎?凱凱說他也很想玩兒。

● 教會孩子說:「我還沒玩夠兒,再玩一會兒就拿給你」。

●我看到你不再玩這個鏟子了,對嗎? 那先拿給凱凱好嗎?他正等著玩呢。

家長對正在等待的孩子說:

●等她玩夠了,就會輪到你咯!

●很快就輪到你了,再耐心等一會兒哦!

●你要等一會兒哦!我可不能從她手裡搶來給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玩具被搶?家長千萬別這樣做

每個孩子都可能有很多心愛的玩具。然而,對於3歲前後的小孩來說,玩具本身也許都大同小異,但是玩具所承載的社交意義,卻顯得更加重要。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有的孩子家裡的玩具不愛玩,出去就愛搶別人的...

你的孩子不是一定要分享!別做大方的強盜家長

「我們家寶寶怎麼不愛分享玩具?」很多爸爸媽媽會著急地問。擔心家裡沒教好,寶寶以後變得自私自利。所以你可能會碰到這樣的場景:寶貝小花收到了一盒新蠟筆,每次用完她都小心翼翼放回原處。鄰居家妹妹想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