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錯誤育兒方式, 會讓孩子長大沒出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的期望是,孩子長大後能夠成才,但是在育兒過程中,父母們的一些行為很可能會耽誤了孩子,下面的這三種錯誤方式,父母們趕緊改掉吧!

1、出門遇到熟人打招呼。

當媽媽帶著孩子出門遇到熟人時,以示禮貌總是要求孩子和別人打招呼。

順口要求孩子:「孩子,喊爺爺」,「孩子,喊叔叔」,「孩子,喊阿姨」好多時候,孩子不喊,或喊的很小聲敷衍一下。

媽媽很尷尬,然後罵孩子,不懂事,沒禮貌!換位思考一下。

孩子不是媽媽的小寵物,見到人就表演示好贏得別人口中的人生。

尊重孩子內心的想法。

在這種時候,聰明的做法是提前和孩子溝通好,和別人打招呼是一種禮貌。

媽媽帶你出門時遇到熟悉的朋友,媽媽會提醒你一下,和叔叔阿姨打個招呼。

你做個有禮貌的孩子好不好。

2、順手把自己孩子的玩具送給客人。

每一個孩子家裡都有一大堆的玩具,而且有好多放著好久都沒有玩過。

家裡來客人了。

客人家的孩子玩著這些很久沒動過的玩具津津有味。

臨走時還愛不釋手。

主人,總是會表示對朋友家的孩子喜歡,順口就答應把這個玩具送給了客人家的孩子。

於是就上演了兩個孩子又都開始爭這個玩具,本來很好的事結果一個孩子弄哭了,一個孩子不開心。

其實,媽媽買給自己孩子的玩具,不管孩子玩沒玩,多久沒玩了,但這個玩具的所有權是屬於自己家孩子的。

媽媽沒有權利再處置這個玩具了。

這種情況,媽媽最好的做法是爭取自己家孩子同意。

把決定權讓給自己的孩子。

3、 孩子爭玩具時調解孩子讓給小的。

兩個孩子在一起爭東西時,特別是一大一小爭東西時,家長肯定都習慣性的告訴孩子,要讓著小的。

於是就出現了,小的每次看大的玩什麼就想爭什麼。

大的每次都讓,自己的心裡越來越委屈。

我們都習慣的把憐愛留給弱小的一方,其實父母的這種處理方式,是在暗示引導孩子,要讓自己變得弱小些才占優勢。

誤導孩子正確人生觀的形成。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讓兩個孩子自己解決。

本來就是孩子的問題。

家長別搶走屬於他們自己的權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愛打招呼,怎麼辦?

2~3歲孩子從3歲開始,出外遇到熟人變得不愛說話,更不叫人,弄得別人以為孩子沒禮貌,我們都試著跟孩子溝通,比如告訴他「你如果叫人了,大家會更喜歡你」之類,但沒有效果。該怎麼辦? 幼兒禮貌習慣形成...

愛孩子! 就請別再強迫他打招呼.

「打招呼」本是人際交往最常見的一種互動方式。然而,當孩子不願打招呼的行為與「不懂事」、「不禮貌」 「不乖」等指責掛鈎時,就成為了一種「語言暴力」,它會直接攻擊個人的自尊,讓人覺得渺小、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