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這三件事,父母自認為對孩子好,其實是害了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聽話的、懂禮貌的,人人稱讚的好孩子。

很多教育方式,可能會讓許多結果適得其反:孩子見人不願打招呼、大的讓小的、公共場所大聲喧譁……而有些我們公認的禮貌行為對於孩子教育卻未必是件好事,甚至可能傷及孩子,影響孩子的一生。

「見人必須打招呼」

媽媽帶著5歲的小茜茜去公園玩耍,偶遇熟人,媽媽總是提醒茜茜:和叔叔、阿姨問好。

可茜茜總是躲在媽媽身後不語,媽媽表現的過於急切,甚至威逼利誘,有些時候可能會說:「不叫阿姨,媽媽不給你買好吃的了」「不叫阿姨,媽媽以後就不帶你出來玩了」諸如此類的話。

越是這樣說,反而會給孩子帶來一種負能量,結果就會適得其反。

這恰恰是由於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初具獨立思考的能力,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孩子不願意與人打招呼,也許是害怕別人對自己不友好;也許是害怕陌生人,產生牴觸心理。

在面對家長強制要求與人主動打招呼的時候,孩子的小情緒自然就會出現。

也許這些方法可以改變他不願打招呼的行為,家長應給孩子良好的示範,孩子的成長是漫長的社會過程,不可一蹴而就。

他需要反覆模仿成人的行為。

因此,家長帶孩子外出遇到熟人時,可主動上前打招呼,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示範。

再者可以培養孩子的社交意識,家長在遇到熟人時,需要很正式的把孩子介紹給他們,同時也要孩子知道對方是誰。

如果孩子還是不肯與人打招呼,家長可為孩子選擇一條「退路」,告訴孩子,點頭微笑也是打招呼的方式之一。

「大孩子要讓小孩子」

最近家裡串門的堂兄家的孩子,來了跟鬼子進村一樣掃蕩,賣萌耍賴撒嬌各種手段層出不窮地掃蕩著我們孩子的玩具,孩子看到就開始哭鬧,父母只能勸孩子「他是小弟弟,我們應該讓著他」。

謙讓是美德,但因為早出生一點,就要捨棄自己喜歡的,自己渴望的,這無疑是不公平的。

過份「謙讓」式教導,可能讓孩子長大後不敢保護自己的東西,形成「別人來跟我搶東西我就應該讓」的錯誤習慣。

正確的方法,應要讓孩子們學會競爭。

「公共場所不准大喊大叫」

很多孩子總喜歡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大鬧,影響他人,這讓很多家長遭遇尷尬無奈。

因此很多父母開始要求孩子,不許大喊大叫,不許亂跑亂跳。

孩子能量充沛,喜歡亂動,興奮大叫都正常現象,是孩子在表現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父母過度要求,反而會違背天性,適得其反。

家長可以給孩子規定一個合理的範圍,設定一個不大不小的區域,可任由孩子玩耍,可正常說話,但是不要大聲喧譁,影響到他人。

或者家長通過小遊戲,帶領孩子一起玩耍,讓孩子在家長的視線範圍內活動。

本文關鍵詞:育兒;教育;

本回答由提問者推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知書達禮——孩子禮儀教育點滴

「見面打招呼,臨別說再見,得到幫助說謝謝,做了不恰當的事說對不起……舉止得當,彬彬有禮。」誰都想自己孩子有禮貌懂禮儀,可是,怎樣培養一個有禮貌懂禮儀的孩子。俗話說的好,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一...

愛孩子! 就請別再強迫他打招呼.

「打招呼」本是人際交往最常見的一種互動方式。然而,當孩子不願打招呼的行為與「不懂事」、「不禮貌」 「不乖」等指責掛鈎時,就成為了一種「語言暴力」,它會直接攻擊個人的自尊,讓人覺得渺小、一無是處。...

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變成有禮貌的孩子

我家孩子今年3歲多了,最近我婆婆跟我說,孩子出門了見到其他的長輩都不打招呼,覺得孩子很沒有禮貌,會讓外人覺得教育缺失,讓人丟面子。聽她這麼說完,我好像看到了小時候的我。小時候在遇見父母的熟人時,...

孩子為什麼沒有禮貌,你到現在還不知道嗎?

禮貌,是人們交往最基本的禮儀,也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如果小時候家長對孩子的禮貌教育不重視,沒有教育好,對孩子的未來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禮貌教育,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有關孩...

孩子不愛打招呼,怎麼辦?

2~3歲孩子從3歲開始,出外遇到熟人變得不愛說話,更不叫人,弄得別人以為孩子沒禮貌,我們都試著跟孩子溝通,比如告訴他「你如果叫人了,大家會更喜歡你」之類,但沒有效果。該怎麼辦? 幼兒禮貌習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