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經的3次叛逆期--②當矛遇上了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7-9歲:當矛遇上了盾第二「反抗」期
對於矛和盾來說,兩者屬於進攻和防禦工具。

此時如果把家長比喻成「矛」的話也未嘗不可。

且說家長之「矛」一般都會體現在試圖改變,甚至打破孩子的很多毛病或者壞習慣方面。

比如有一些孩子對學習逐漸不感興趣時,家長便想著辦法想解決這種現象,先是說教,當說教不起作用時便批評,當批評也不起作用時,便會動用武力,企圖用強力來改變孩子。

比如有些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拖拉、磨蹭的習慣,不管家長如何督促,如何大嚷大叫,仍然於事無補。

還比如有些孩子的耐性差,做什麼事都堅持不了幾分鐘,不管家長如何去鼓勵,去打氣,仍然會半途而廢等等,所以當家長再鋒利的手段「矛」遇到孩子時,可能也奈何不得孩子的心理之防禦「盾」。

再看看孩子們心理防禦之「盾」吧。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思想在逐步走向獨立,特別是小學二、三年級的孩子們,此時已經有強烈的獨立的思想意識,當思想有獨立意識時,行動的獨立便會逐漸表現出來。

比如,孩子們經常會放學在路上和同伴玩兒,回到家寫完作業後,也會急不可待地去樓下找小夥伴去玩兒,周末更是如此。

當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如此瘋狂地玩兒後,自然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中,氣在肺腑之上。

因為很多家長非常不情願看到自己給孩子設計的學習計劃和目標被孩子們就這樣玩掉。

於是家長們便會阻止孩子去玩兒,或者把孩子關在家裡寫作業,不允許隨便出去玩兒,或者不允許看電視,或者不允許用電腦等,結果呢,當孩子感覺到自己沒有自由時,在父母的嚴格的督促之下,也只好不情願地呆在家裡,沒有自由和活潑做為吸引和動力的學習,也只是流於形式,於是便可以看到很多孩子邊寫作業邊玩兒,這還不算,作業中經常會發現有錯誤,字也會寫的很潦草,橡皮擦留下的痕跡讓作業總顯得邋裡邋遢。

孩子們為什麼會在心裡逐漸構起了防禦之「盾」呢? 最關鍵有以下幾點,被很多家長忽略掉了,甚至根本不知道這是孩子所需要的。

第一點,孩子是在玩耍中讓自發性得到成長的。


小學二、三年級,也就是孩子在7-9歲的時候,這一階段還被稱為「小團伙時代」。

相互投機的孩子們組成「黨徒」在一起瘋來吵去,或跑到老遠的地方去玩耍。

這是孩子確立自我的關鍵時期。

如果缺乏對孩子心理了解的話,就很容易去片面地限制孩子的自由。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自由時,第一反應就是反抗,表現出來的行為,諸如:頂嘴,父母讓讓這樣,孩子偏不,並且會說出一大堆理由。

或者有的孩子在反抗無果的情況下,乾脆就沉默下來,用不說話來反抗。

這樣一來,親子溝通關係就急轉直下,讓家長有些束手無策了。

其實,在與小朋友的玩耍中,孩子們的自發性會不斷地發展著。

如果不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過分地加以強制,往往會孩子心情壓抑,不能感受到來自於父母的愛,使孩子人格形成發展受阻。

如果家裡有這樣的孩子,請家長首先要思考一下了,你是否過度地限制孩子玩耍這一天性和自由,如果有,就需要我們的家長趕快解除緊緊束縛孩子自由心靈的繩索吧。

第二點,培養孩子的學習意願。

缺乏學習意願是自發性發育遲緩的緣故。

孩子缺乏自己思考,自己決定想做的事情,不依賴於他人而能自主一切的能力。

家長也應該反省一下,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還是在於前期的發展受阻,而不能歸於孩子自身。

更不要用打擊性、誘導性的言語來說教孩子,比如「不好好學習,大了只能撿破爛了」,「不學習就沒有好出路」,「孩子,父母都是為了你好呀」等等,這種說教反而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甚至反抗心理,或者出現對於目的的錯誤判斷。


「無言之行」比空洞的說教更具說服力,給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的氛圍,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這樣孩子學習的意願就逐漸形成了。

如果想提高孩子學習的效率和興趣,家長必須要明確告訴孩子:你自己的時間由你來支配,爸爸和媽媽不會每天限制你,督促你,因為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兒,玩兒也是你自己的事兒,一樣重要!對於學習和寫作業,是你每天必須要完成的事兒,因為明天老師要檢查你的課外作業。

但是如果你每天及時、認真完成作業,你就會獲得更多玩兒的時間,否則你的拖拉和磨蹭只會讓你學也學不好,玩兒也玩不盡興。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做時間成本計算,讓孩子明白他用在學習上的時間有多少,花在玩兒上的時間有多少,讓孩子在對比中通過效率提高來減少學習時間,增加用在娛樂和玩耍上的時間,這樣就會增加孩子對待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點,發覺孩子的潛能,認真地培養一項優點或特長。


時下,在孩子學習興趣或者特長方面,「一窩蜂」,隨大流的現象比較常見。

很多家長往往會給孩子安排特長培訓,比如同時給孩子安排幾項特長班的學習,比如鋼琴、舞蹈、書法、英語等的培訓,在家長的陪伴下,在周末或者課餘時間裡,往往讓孩子疲於奔命。

當孩子對特長逐漸失去了好奇心、興趣感時,便在枯燥和無奈下應付了事,時間長了家長看在眼中,自然會情緒失控,當孩子在批評和指責中產生厭煩的情緒時,隨之而來的就是牴觸,甚至會磨滅孩子對於其中一種可能產生的興趣。

所以,如果家長們不認真去觀察孩子對哪方面有潛能的話,盲目給孩子報興趣特長,無異於飲鴆止渴,到頭來家長和孩子都會煩惱和痛苦。

細細想來,孩子到了初中以後,還有多少人在堅持學習特長呢?幾乎絕大部分孩子都因學習緊張而放棄了。

那麼與其這樣,為什麼還要讓孩子犧牲大好的自由玩耍天性呢? 所以,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講,自由選擇或許比毫無意義的強加干預更能發掘孩子的潛能,成人的態度與選擇強加於孩子身上往往會受到相反的效果,其結果招致逆反或罷工,以至於關係緊張。

第四點,父母要勇於認錯,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批評與建議。


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看待問題的方式與方法往往與成人有很大不同。

很多家長看孩子戴著強烈的世俗色彩,比如會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去對比自己孩子的缺點和不足,結果會發現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好,結果讓孩子非常受傷害。

甚至讓孩子越來越不信任父母。

當家長失去孩子的信任時,試想,家長的話還有權威性嗎?孩子還能認真聽家長的安排和布署嗎?特別是很多家長帶著強烈的自我情緒批評、指責、打罵孩子後,更會迴避親子之間的矛盾和衝突。

所以,有時我們家長應該適當傾聽一下孩子的批評與建議,必須要態度坦誠,勇於認錯和反省,平等地和孩子交流。

這種態度的重要性在於「以身作則」的教導孩子,讓家長身上的「自我反省」成為最好的誠實示範。

第五點,給孩子充分的思維與娛樂空間。


現在的家長往往過多的限制了孩子的思維自我發展,並把自己的觀點不加節制的轉達給孩子,以學習為理由剝奪了孩子的娛樂空間,讓孩子在「無理由、無快樂」中成長,個性受到了限制,一旦忍耐到一定限度,孩子也會爆發。

比如有一個家長最近在諮詢中向我傾訴:「韓老師,我最近特別感覺到焦慮,我家兒子動不動就和我說,唉,活著真沒勁,還不如死了算了。

你說孩子才8歲,為什麼就死啊活啊的?」

我告訴這位家長,你們的強迫式教育,已經讓孩子感受到了無比的壓抑,有時甚至是憤怒了,當孩子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時,肯定會朝消極負面的方向去發展,嚴重者會心裡出現問題,造成人格和心靈出現激變現象。

所以家長要放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只是在某種程度上加以節制。

自由的身心發展是孩子生理、心理年齡同步成長的重要保障。

第六點,要給孩子正面樹立「好孩子」的評價標準。


經常會聽一些家長嘮叨,嫌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其實有這樣想法的家長完全是走入了一個誤區。

有些乖順而不讓大人操心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自發性發育緩慢的結果,過於聽話的孩子往往隱藏著更嚴重的成長危機。

成人如果不能改變評價標準,「好孩子」往往會成為「問題孩子」。

「搗蛋」,「嬉戲」,「胡鬧」,「吵架」往往是孩子的自我自發性的體現,不能一味地進行打擊,要在有所限制中進行保護。

在面對孩子出現的上述現象時,家長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孩子在道德品質方面並不一定出現什麼問題,而是由於教育和引導不力,或者運用錯誤的教育方法讓孩子走向錯誤的成長方向。

比如有些孩子雖然有些小問題,小毛病,家長如果總是指責和埋怨,時間久了,孩子便會認為自己在父母眼中一無是處,反正我沒有什麼好的,隨便你們說什麼好了,於是便真的破罐子破摔了。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理性地告訴孩子,好孩子應該是什麼樣的,至少應該是樂於幫助人,善於團結友愛人,誠實熱情地去積極做事等等。

總之,家長一定要重視第二反抗期這一特殊的成長階段。

這時所產生的各種問題,需要家長在家庭教育觀念上必須及時進行更新,認真了解孩子的心聲,做好親子溝通的改善,否則,會讓在第一反抗期中沉澱下來的問題,再同時帶上第二反抗期所產生問題繼續成長。

如果真的是這樣,孩子的問題會慢慢變成頑疾,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將會無法去做轉變。

到那時,親子關係將會因為孩子關閉了交流的大門而無法溝通。

本文為|東方愛嬰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關注微信號:東方愛嬰,並獲得授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叛逆期的網癮少年該如何去正確引導呢?

今天微信突然加了一個來自河南安陽的家長,他說他兒子16歲,是個網癮少年,特別叛逆,成績普遍比較差,已經退學了,他是小兒子,上面有兩個姐姐。她問我核心是:孩子們為什麼會在心裡逐漸構起了防禦之「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