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這四種殺傷力最強的熊孩子行為,千萬要阻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規矩即教養。

但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往往會忽略這樣一件事:因為孩子那麼小,什麼都不懂,那麼可愛,捨不得教育。

但忽視某種程度上即等於傷害。

比如,有這樣一個新聞:

一家人到飯店吃飯,期間孩子不停將隔壁桌上轉盤轉來轉去,飯店老闆進行勸阻,而家長不但沒有制止孩子,還與老闆發生衝突,一家人怒砸飯店後揚長而去。

先不說這家人的做法是不是太過激進,但每個細微的肢體語言都向周邊的人泄露著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

身為當事人的你或許並不在意,這些個人數據已經被身邊的人收入眼底。

從小培養起好的習慣,同時家長也能做到言傳身教,是給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

但是,餐桌上的「熊孩子」真的會泄漏你對孩子教養上的失敗。

餐桌上四種殺傷力最強的熊孩子

  • 類型:一人獨享型

吃飯的時候,其他人還沒有動筷子,他自己先吃起來。

上菜的時候,每上一道菜他第一個夾,想吃哪個菜就轉到自己前面,常常在別人正在夾菜時,盤子就被他端走了,筷子懸在空中很尷尬。

菜少人多,他的盤子裡面滿滿的,最後吃不掉全剩下。

  • 類型二:翻江倒海型

一人趴在桌子上面,目中無人,用筷子把盤子裡面的食物「翻江倒海」,見到自己喜歡吃的,就獨吞、獨占、獨享,完全不顧他人。

  • 類型三:筷子碗奏樂型

吃飯的時候弄出各種聲響,不是嘴裡面哼著歌,就是腳在地上弄出些聲音,再不就是拿著筷子和碗當架子鼓敲。

  • 類型四:到處亂跑型

吃飯時,圍著餐桌瘋跑瘋玩,時不時還會把碗、杯子打翻。

掌握基本餐桌禮儀,不讓孩子在餐桌上出洋相

家長不要以為餐桌禮儀等孩子長大了自然而然地學會了,或者出門時再教也不遲,殊不知,這是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久而久之會形成習慣,妄想著臨時會出現很好的教養。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

在吃飯之前,讓孩子根據能力為用餐做準備,例如擺放碗筷、端菜端飯等。

準備好之後,可以讓孩子幫忙邀請長輩用餐。

吃飯時,讓孩子幫家人及長輩夾菜、盛飯,孩子完成後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如告訴孩子「媽媽發現你很會照顧別人」等。

教育孩子多用敬語,如「請」和「謝謝」,引導孩子向他人要求什麼東西需要用禮貌用語。

告訴孩子在餐桌上吵鬧、敲打碗筷、挖鼻孔、撓癢、摳牙等舉動都是不合適的。

告訴孩子不要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就用勺子或筷子在盤子中翻來翻去,甚至把喜歡的菜都夾到碗中,這都是一種失禮的行為。

飯後邀請孩子收拾飯桌、整理餐具,一旦他們完成了,父母要記得向孩子表達感謝和鼓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給孩子餐桌好禮儀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與親朋好友一起吃飯的機會,而這在聯絡感情的同時,也會顯露出每個人的禮貌和休養。因此,進餐就成為對幼兒實施禮儀教育的重要途徑。那麼,家長要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禮儀呢?

一日三餐中的家庭教育

先講兩個故事,都跟餐桌禮儀有關:故事一:學霸毅軒去應聘某500強企業,表現突出,順利受邀參加公司高管在座的面試飯局。席間,他自覺言行舉止相當得體,可是,應聘成功的卻不是他。毅軒憤怒異常,覺得一定...

細節看出教養!餐桌上的禮儀每個孩子都該學會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這句話說的太好了,我們身邊總能看到這樣的「熊」孩子:食物亂丟,杯盤弄得亂響;在盤子裡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