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種引發「親子衝突」的交流方式,98%的父母不以為然!太可悲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在輕軌上遇到這樣一幕:

媽媽和孩子本來站著的,到了觀音橋站剛好有人下車,她就坐到了位置,剛坐下她就招呼旁邊看上去八九歲的孩子,她說:「兒子,過來媽媽抱抱。

」小男孩說:「我站一下,你自己坐吧。

」媽媽開始和孩子閒聊:「這學期考了雙百分,表現不錯哦。

」兒子笑了笑,沒出聲兒。

媽媽接著問:「你最喜歡媽媽還是最喜歡爸爸呀?」孩子一聽這個問題就愛理不理的沒吱聲。

媽媽反覆了問了兩三遍之後,孩子還是沒有任何反映,媽媽就急了:「嘿,我說你這臭小子,我每天照顧你飲食起居等大小事情,你難道不應該選擇我嗎?真是不知好歹。

」這時候孩子臉上明顯感覺到委屈和不滿,接下來媽媽就開啟洗腦模式,把自己幫孩子做過的事情一件一件的細數出來……

大部分父母都有一個通病: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本來初衷是好的,可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說著說著就發生衝突了。

並且家長從來不反思自己,反而把責任全部推卸到孩子的身上,總感覺是孩子錯了,是孩子不聽話不懂事而挑起的事端。

幾乎所有的孩子對父母都有敬畏之心,為什麼孩子會跟你發生衝突呢?因為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說了一些讓孩子不舒服的話語。

今天我為各位整理了9種容易引發親子衝突的交流方式,希望各位家長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1.輕率的憑自己的想像做決定,扭曲事實冤枉孩子

「我包里少了五十元錢,你趕緊把它還給我。

「桌上的花瓶又是你打碎的吧?」

「地上的垃圾又是你扔的吧,我都給你說過多少次了,是不是不長記性?」

「鄰居家的菜地被人踩了,又是你乾的'好事兒'吧?」

……

很多家長總以為自己是私家偵探,所有發生不好的事情,都果斷的覺得是孩子所為。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家長:自己包里的錢少了一百元,她非說是自己孩子拿的。

孩子不承認,她就使勁打,最後孩子屈打成招,每天她都把這件事情拿出來說教。

結果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別人來還錢,她卻發現自己明明就把那一百元借給別人了,她非但不覺得自己錯了,反而質問孩子「你沒拿為什麼要承認?」在下定論之前,請先冷靜的調查事情,別動不動就把壞事的帽子扣在孩子的頭上。


2.把孩子當作私人物品,強迫孩子必須跟著父母的意願行事

「小屁孩兒,你懂什麼?我讓你幹嘛你就得幹嘛!」

「你別說了,我覺得你必須考100分,你就必須給我考100分回來。

「我是媽,你必須聽從我的安排!」

「反抗沒用的,你必須照著我說的做!」

……

大部分的家長任何時候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總感覺自己是父母,孩子就應該無條件的服從自己的安排。

小到孩子買什麼顏色的衣服,什麼款式的褲子,大到孩子報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等,可以說孩子的任何事情,家長都喜歡從中插一腳。

企圖以父母的身份壓倒孩子,即便孩子表面上服從了,但內心卻在激勵的反抗。

所以才有了小學階段一向順從的孩子,到了初中之後卻出奇的叛逆,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在於父母溝通方式上的霸權主義太嚴重而引發的。


3.企圖試探性的抓住孩子的「小尾巴」

「今天上課是不是又打瞌睡被老師教育了?」

「你是不是喜歡上學校的哪個小美女了?」

「今天的課堂作業你又錯了很多題吧?」

「今天上午的考試,你又有很多題沒做吧?」

……

很多家長,為了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可以說也算是費盡心機了。

作為父母,想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可惜如果你用這種口氣試探孩子你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這種試探性的語言,會讓孩子覺得家長瞧不起自己,不信任自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在家長心中永遠都是負能量的。

相信孩子,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孩子才會主動的給你分享在學校發生的每一件事情,而如果你永遠只用試探性的語言和孩子溝通,在孩子的心中可能早已築起一道提防家長的屏障。

4.只要孩子一犯錯,就喜歡新帳舊帳一起算

「你說你這次英語考試又沒及格,你哪次及格過?上一次48分,上上次42分,上上上次39分,我怎麼就生了你這麼一個蠢蛋呀?」

「今天又把同學打傷了,你不想上學就別去了!上個星期去網吧玩遊戲不去上課,上上個星期因為踢壞玻璃又被請家長,你說你做的哪一件不是錯事?」

「真是作孽啊,我怎麼就生了你這麼一個踐踏我血汗錢的臭小子?今天給你50元,讓你用一個星期,你一天不到就用完了。

上個星期給你60元,你剛出門五分鐘就弄丟了。

……

這個行為可以說是很多家長的通病,總是喜歡在孩子犯錯後不斷的翻出舊帳,揭開孩子的老底,就像炮彈一樣一枚一枚的轟炸孩子。

為什麼很多小學階段或者青春期的孩子會仇視父母?因為這一招已經被父母們頻繁使用,因為這一招能夠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因為這一招孩子會覺得父母嫌棄自己。

教育孩子就像寫議論文一樣,一事一議,不要牽扯過多,因為事情牽扯多了以後,家長往往不能理智的教育孩子,說著說著就把親子教育當成了個人的不良情緒發泄。

5.見風就是雨,總喜歡捕風捉影

「今天有親戚說看到你跟一個男孩子在車站聊天,你不會和他早戀了吧?」

「放學的時候我看到你在跟一個小女孩打鬧,你不會真的喜歡她了吧?」

「聽說你愛和同桌講話,你是不是已經喜歡上他了?」

「你每天的零用錢不會都拿去給小女朋友買零食了吧?」

「你總是想穿新衣服,不會是想去給哪個女生表白吧?」

……

尤其是很多男生的家長,總以為自己的孩子是男孩子不會吃虧,不僅把早戀當作打趣孩子的事情,更表現出一副非常贊同孩子早戀的意願。

小學階段的孩子,本來就是單純可愛的,同學之間的某些小互動也無非就是純潔的打鬧而已,很多家長總喜歡斷章取義,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問孩子是不是喜歡班裡哪個同學了。

明明根本不知道喜歡為何物的孩子,不經對喜歡這個詞語產生了濃厚興趣,其實很多孩子早戀,父母才是推動這一現象早發生的罪魁禍首。

6.把孩子和身邊的任何一個孩子進行比較

「你姐姐像你那麼大的時候,早就主動幫父母做家務了,哪像你那麼懶。


「你看看別個,一個老師教,別個次次比你考得好,你說你是不是笨?」

「考98分就那麼得意,你看看別個考100分都沒那麼驕傲,得瑟什麼名堂呀你?」

「你看看弟弟,比你小5歲都知道幫父母幹活,就你最懶!」

「一次考好了就得意忘形,你學學鄰居家的孩子,低調才是最牛的炫耀!你真無知!」

……

可以說99%以上的家長都有將孩子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的毛病,很多家長總希望通過對比,讓孩子看到差距,總希望孩子能夠因此改變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即便家長的初衷是好的,可這樣做的效果真的很差勁,不僅會讓孩子感覺父母嫌棄自己,還能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一無是處。

想讓孩子真正的進步,家長首先應該認可孩子,不要將孩子的缺點放大化,更不要將孩子的優點縮小化。

對比可以,請把孩子跟自己相比,這樣孩子才能看到自己到底進步了沒有。

7.錯誤的激將方法讓孩子破罐破摔

「可以說你都能考進班級前十,我名字從今以後都倒著寫。

「你下學期都把鄰居的孩子超過了嘛,我跟你磕頭謝謝你。

「你要是一學期不請家長,我就在地上爬十圈。

「你要是能改正所有缺點,我給你當孫子都行。

「老師都肯在同學面前誇你了嘛,可以說你要天上的月亮我都去給你摘!」

……

很多家長總是喜歡挑釁孩子,總覺得這種激將法可以激起孩子的鬥志,所以他們一直相信「請將」不如「激將」。

或許你的初衷是為孩子好,可這些話當你從口中說出來的那一剎那,便會讓孩子覺得你這是在暗示孩子很差勁,暗示孩子沒能力,暗示孩子肯定達不到要求。

這個時候,孩子的自尊心往往會被父母傷的一塌糊塗,他們會以為父母瞧不起人,會以為父母看不起自己,所以以爛為爛,破罐破摔也就成了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與其激將,不如從正面鼓勵孩子改正缺點!

8.只要不看見孩子,一旦看見就是鋪天蓋地的嘮叨

「這麼簡答的題都不會做,我都給你講過五六遍了,你說你是不是蠢?做家務活也不認真,自己的房間從來不知道打理,垃圾也不扔進垃圾桶,看到了也不撿進去。

書包從來不自己收拾,每天上學都這樣差那樣差,沒我你就不活人了嗎?看到親戚也不知道打招呼,你以為你誰啊?那麼裝大!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好話都說遍了,你還是聽不進去,還是不改正,我怎麼就遇到你這麼一個不知悔改的混帳東西哦……」

有些家長叨嘮起來,可以說幾天幾夜不停都做得到,尤其是有些媽媽,她能夠把孩子從出生到如今的所有不是都說一遍,甚至還能預言孩子今後是什麼樣的人。

只要一開口,就閉不了嘴巴,滔滔不絕,綿延不斷,似乎孩子在她口中就沒有一絲一毫的欣慰和值得欣賞的地方。

剛開始孩子可能還會頂嘴幾句,時間長了孩子都被嘮叨出免疫力了,孩子就會覺得:管你說什麼我不理你,不聽你的總可以吧。

親子溝通,點到為止,一事一議這是原則性問題!

9.說來說去只會那一句——「我都是為你好」

「你以為我不想出門掙錢嗎?我不是為了你,我想委屈自己天天當煮飯婆嗎?」

「我都是為了你好,你還不知好歹,我怎麼就遇上你這麼個壞孩子呢?」

「我天天跟你嘮叨,都是為了你好,別人我還懶得說他一句呢!」

「你還不耐煩,我若不是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爸離婚了!」

……

很多家長確實有「本事」,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他都能把「我都是為了你好」怪在嘴邊。

很多家長總是覺得這句話適用於任何場合,適用於任何時間,適用於孩子犯的任何錯誤。

殊不知你這種老套路,孩子早已見怪不怪了,所以不管你說什麼孩子都能當作耳旁風,甚至你越這樣說,孩子越覺得你對自己不好,你越這麼說越讓孩子更反感,更叛逆。

有事說事,不要總是打著對孩子好的旗號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孩子。

捫心自問,以上9條引發親子衝突的交流方式是不是你最常用的?各位家長,從這個寒假開始一點一點的改變自己錯誤的溝通方式吧,我相信只要你能夠改正這些缺點,和孩子緊張的親子關係很快就會得到改善!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曦曦媽說教育」,讓我們一同探討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本文原創,禁止任何平台抄襲轉載,侵權必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讓青春期的孩子少一些「叛逆」

專家:父母只需做到「兩要三不要」就好 家有初中生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有些叛逆,不愛跟父母溝通,動不動就發脾氣,這是因為,由於升學、人際關係等壓力的增大,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心理發生變化,他們反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