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可以為父母做的七件事,溫暖了無數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讓父母幫忙看家帶娃,卻不能關注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溝通不及時不暢通,矛盾日積月累,觸發家庭大戰的事例屢見不鮮。
這篇文章以作者的親身經歷為例,送上與父母溝通的7個建議,讀罷令人倍感溫馨!
有這樣一群老人,在花甲古稀之年卻背井離鄉,來到陌生的城市,為子女操持家務、看家帶娃。
他們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候鳥式父母」是他們共同的名字。
有人說,他們是幸福的,享受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然而他們面臨的心理壓力卻也是我們難以想像的,與兒女的密切溝通,對老人的健康快樂十分重要!而許多子女與父母的溝通卻面臨著重重障礙。
例子比比皆是:
「今天孩子咳嗽得厲害,我給他吃了兩片藥,但沒敢告訴兒媳婦,她一聽說我們給孩子『亂』吃藥肯定會發火。
」
「我兒子跟他媳婦說話時笑嘻嘻地,跟我和老伴說話立馬就變了臉。
」
「今天小女兒來看我了,給我和她爸每人塞了幾百塊錢零花錢,就拍屁股走人了,話都沒說上幾句。
」
「孩子就要出生了,公公婆婆要來幫忙帶孩子,可我不知道怎麼和公公婆婆相處,我老公也沒有和我公公婆婆聊天的習慣。
」
本文結合作者自身實踐,就此類困惑給出七個建議,手把手教你如何與父母聊天,營造溫馨歡樂的家庭氛圍。
一、 每天和爸媽說說話
上班那麼累,還有時間和心情說話?其實,只要你想做一件事,就一定能找出時間來! 說什麼?如何說?
破冰話題:孩子這一天的變化,上下學路上的趣聞,天氣,蔬菜和水果的口味、價格,熱門電視劇、新聞,老人的身體狀況等。
深入溝通話題:父母熟悉的,如「您年輕時最喜歡看啥電影?」
「我們年幼時啥樣兒?」
「您上山下鄉的經歷……」
「種草莓有哪些注意事項?」
「我想聽聽您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
「我來外地上大學時,您想我了怎麼辦?」
......
二、尊重爸媽說話的權利
父母習慣用當年教育我們的方式來教育寶寶,比如最常見的「威脅式」:「你再……, 我就……」或者「嘮叨式」,說起來沒完沒了。
「威脅式」可能會讓孩子變得畏手畏腳。
「嘮叨式」則讓孩子耳朵長繭子,說多少遍都跟沒聽見一樣。
對此,我的做法是:對著父母擠眉弄眼、擺手勢,暗示TA們停止;或者直言不諱地討伐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也比較「知趣」,每當看到我的暗示,就乾脆不說了,或者找同齡人吐槽。
教育孩子的方法理念,沒有絕對的正確或錯誤。
多少家庭每天都在彈奏著種種因小失大的不和諧音符?誘因都是極小的細節,結果卻是極大的不和睦。
和父輩生活經歷的差異,註定會帶來教育方式和理念的不同。
如何讓父母悅納我們的建議,願意努力和我們一起探尋教育寶寶的最佳方式,請看第三點。
三、發自內心地讚美爸媽!
從來不下廚的父親突然為你做了一頓簡單的飯菜;下班回家看到一個極其溫馨的家;高跟鞋上的蝴蝶結裝飾散開了,你試了半天也沒挽好,次日清晨卻看到爸爸已經幫你搞定;家裡的花兒因為有父母的照料次第盛開;父母新認識的朋友送來家鄉土特產;媽媽的廣場舞跳得越來越好了;爸爸每天早餐前下樓把牛奶取上來;爸媽的普通話說得越來越標準了……只要你願意,每天都能找到讚美父母的機會。
一個願意接受讚美的父母往往是不會拒絕採納建議的。
四、向爸媽表達感謝!
感謝的理由可以是第三點提及的任何一個迷你小幸福,也可以是某個時刻油然而生的感激。
謝謝TA們的養育之恩;謝謝TA們給了你一個健康的體魄,甚至給你取了一個為你帶來好運的名字;謝謝TA們以身作則、為你樹立榜樣;謝謝TA們為了幫助子女養育孫代所展示的勇氣和付出的努力:TA們從老家來到陌生的城市,學習使用煤氣灶、抽水馬桶;TA們學著買菜、逛超市;TA們學習說普通話;甚至從六十多歲時開始學寫字,只因為想給孫女寫信。
五、抱抱爸媽!
你有多久沒有抱過爸媽了?從來沒有?或者想抱抱TA們時卻不在TA們身邊,見了面又不好意思。
一天早晨醒來,發現媽媽早在廚房為我準備早餐了,她看起來有點疲憊。
我說:「媽媽,我感覺您最近胖了一點,家裡秤壞了,我幫您試試吧。
」說完,我就把媽媽抱了起來。
媽媽突然哈哈大笑起來,整個廚房瞬間變得歡快起來。
後來我冷不丁就會用這種方式幫媽媽量體重,她每次都很開心。
對爸爸,我還是有點不好意思,但每一次讚美他的機會我把握得還不錯。
六、幫爸媽找到圈子
歸屬感對老人心理健康尤為重要。
對於父母,讓他們在暮年融入一個新環境的難度遠遠超乎我們想像。
閒暇之餘,多聯繫社區里的老鄉,幫父母建立一個熟悉的圈子。
鼓勵TA們參加社區老年人活動,比如廣場舞。
每隔一兩個月,以朋友聚會的名義,創造讓爸媽放鬆的機會,比如我們有時聚會時帶著爸媽,兒女們準備飯菜,爸媽們一起搓麻,孩子們一起瘋玩。
七、帶爸媽出去轉轉
每一位成年子女都生活得很忙碌,上有老下有小,還有處於磨合期的愛人。
所以,能不能出去轉轉,完全是量力而行。
走多遠,看什麼風景都無所謂,只要有這份心思和努力,對於老人來講都是莫大的欣慰和寬慰。
古人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而我們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遠遊」,假如你每天回家依然能有機會見到父母,就從這一件件小事開始做起吧!對你而言,每一項都易如反掌,對父母而言,每一項都是滿滿的幸福!
(作者簡介:Jane,南開大學商學院MBA,孩子耍寶創意達人,酷愛朗誦和主持,頭條號簽約作者,有個四歲射手座女寶寶,每天至少投入一小時探索童年的秘密!)
媽媽網專訪著名育兒專家張思萊:隔代教育利弊談 請多理解老人
小E是個28歲的年輕二胎媽媽,生娃之前是個思想前衛、上進的職場OL,生大寶的時候,因為聽很多媽媽說了隔代教育的種種不好,所以暗暗下定決心,大寶是一定要自己帶的。但無論為了心愛的職業還是經濟壓力...
你知道嗎,再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尊的
有一件事讓我觸動很大,讓我意識到孩子雖然小,但也需要大人尊重。我和淼淼的爸爸正在陪著淼淼玩,淼淼突然一用力,放了一個臭屁。我和淼淼的爸爸都笑翻了,問淼淼是誰放的臭屁?淼淼看我和她爸爸笑突然哭了起...
全家只能有一套教養方式,且應該由媽媽來制定!
文|蘿蔔媽前幾天,朋友給我發了一段短視頻,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台灣著名教育學家洪蘭接受某節目訪問的內容,她講了一個觀點:「全家人的教養規則要一致,而媽媽是這個規則的制定者。」
我的婆婆用古老的方法教育我的孩子,我該怎麼辦?
還記得橙兒媽前些天寫的那篇關於生完寶寶到底要不要回去上班的文章嗎?橙媽在眾多評論中看出各位寶媽們的顧慮大多數都與婆婆有關,中國有句古話:多年兒媳終成婆,雖然這句話有些過度誇張婆媳矛盾,可是婆媳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