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的最好方式是不干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偶然間看到一段短視頻,是台灣著名教育學家洪蘭接受某節目的訪問。

她闡述了一個觀點:「全家人的教養規則要一致,而媽媽是這個規則的制定者。

看完視頻後感同身受,一個家庭,如果大人們都努力成為孩子的榜樣,那這孩子一定不會差到哪去。

但現實中,我們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很多人都和長輩住在一起。

跨越了一代人,很多生活理念已經不大一樣,關於教養的觀念也不盡相同,這往往也會是家庭矛盾的產生點。

對孩子而言,一個家最好只能有一套教養的方式,淌若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一家五六個人就有五六種方法,對孩子來說是痛苦的,效果也是適得其反的。

每個孩子都是母親經歷十月懷胎辛苦分娩,因為這個獨有的經歷,媽媽對孩子的感情往往更細膩、更耐心。

大多數媽媽也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這樣一來,孩子教育問題決定權最好在母親身上。

一家人同在一個屋檐下,既然有了共同的目標,按理說應該步調一致,齊心協力配合媽媽一起往終點前進。

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

生活中,我們常看到很多媽媽不喜歡孩子吃零食,特別是在吃飯之前。

因為零食吃得多了,飯就吃不下。

你也會看到很多的公公婆婆就偷偷地塞,塞的時候還會悄悄叮囑一句:「不要讓你媽知道!」漸漸地孩子也學會了說謊。

媽媽們不喜歡孩子整天看電視或者電子產品,於是切斷了電視信號源,但電子產品卻防不勝防。

抖音的火爆無處不在,老人們也喜歡躺在床上刷笑點,笑到不能自己時還帶著小孩一起看,看完之後還要強調不許和媽媽說!

這樣一來想做到「教育方式一致」不是一般的困難,因為觀念不一樣,生活習慣也不一樣,溝通起來就很累,執行起來更是困難重重。

1 長輩們容易以經驗自居

如果媽媽因為一些育兒原則問題與長輩據理力爭,長輩們首先反應的多半是:「我兒子(女兒)不都這麼帶過來的?不也好好地?」

他們會不屑一顧並自我得意,結果往往是長輩無視媽媽的原則和規矩,依然我行我素 。

比如:媽媽規定不到大夏天不能吃冰淇淋,長輩們則偷偷給孩子吃,並叮囑道:「別告訴你爸媽。

孩子咳嗽了不能吃糖,不能吃魚,不能吃熱帶水果,長輩們則覺得吃一點點沒關係。

他們感冒也都從來不忌口,不也好好的麼。

反正吃一點又吃不壞的,要守規則你們自己去做。

長此以往,孩子不僅沒學會守規矩,反而學會見招拆招,時間一久有的孩子還會覺得媽媽對他不好,產生叛逆的心理。

2 不願意好好說話

有一位朋友,她婆婆是家裡的女王,老公和公公都對她言聽計從,家裡的親戚也對她避讓三分。

原生家庭指揮慣了,自有一種唯我是從的姿態,媳婦面前自然也還是一貫的態度。

有一次,她婆婆給小孩餵輔食,每吃一口都先放自己嘴裡舔一下試下溫度再給小孩吃,朋友就說不要這樣喂,太不衛生了。

這下好了,她婆婆立馬不高興了。

拉下臉來,反駁到嘴巴又沒吃過大便,能有多髒,自己小孩都是這麼帶過來的,有什麼關係。

最不可思議的是,等她去上班,她婆婆就鬧著打包行李回老家去,還打電話給她父母,給小孩的父親。

搞得她一整個早上不停地接訓斥電話,沒心思上班,一下子把家裡關係搞的很緊張。

還有一次,朋友聽她婆婆提起體檢報告上查出有幽門螺旋桿菌,她就勸她婆婆去醫院複查下。

如果真有還是要治療,並給她分析原因,說這個菌比較容易傳染,畢竟家裡還有小孩。

婆婆一聽就很生氣,說媳婦講她得了傳染病,開始告訴兒子,告訴親朋好友媳婦怎麼不孝順。

朋友不想鬧僵,向她道了歉說自己可能說話直了點,但婆婆越發氣的上綱上線,躺床上直接裝病不理。

有時候,你跟長輩好好講科學,他們跟你講經驗;

你想跟他們講道理,他們跟你講輩分;

你想好好跟他們講是非,他們跟你發泄情緒。

一個家庭的矛盾,往往從不願好好說話、好好溝通開始的。

3 沒有「界限感」

有些長輩對孩子父母制定的原則和規矩熟視無睹也就罷了,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長輩也還要加以干涉。

比如孩子學樂器遇到瓶頸期,會產生失落的情緒,進而有想放棄的念頭,而媽媽則循循善誘,讓孩子堅持。

這時候,長輩就會跳出來說:「這麼小的孩子就學這些太可憐了,這個年齡要以玩為主的。

」孩子會因為這句話而淚眼汪汪,也一下子打擊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這樣沒有「界限感」的表現,對小孩來說並非好事。

小區里有位媽媽的公婆,在育兒觀念上,從來都尊重孩子父母的意見。

什麼時候添加輔食,什麼時候讓孩子獨立吃飯,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都按照兒媳婦的意見來。

從來不會出現「陽奉陰違」的現象,一切尊重下一輩核心家庭的管理原則 。

在夫妻倆的事情上,公婆也很少參與和過問,更不會幹涉他們的決定。

因為他們覺得孩子都是成年人,如果有需要,長輩可以作為一個朋友給予過來人經驗,但決定權還是在他們自己。

人和人之間,價值觀本就有差異,每一種價值觀都應該被尊重。

況且夫妻之間的事情,有時候本不是什麼大事,小吵小鬧,或離開現場出去走走,等冷靜過後再就事論事地談問題,便什麼事也沒有了。

倘若在氣頭上摻和進了第三、第四個人煽風點火,就有點剪不斷理還亂了。

也許把這些上升到價值觀的高度有點太矯情了,但有時候,「無動於衷」「不干涉」也是尊重別人的一種方式。

不管怎麼說,我們都希望孩子好。

任何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一定是付出了很多努力,跨越了很多鴻溝,也一定會有一個願意好好說話、好好溝通的家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了寶寶,婆媳兩人爭個你死我活!

  英國一家育兒網站對1000名母親做了調查。結果顯示,39%的女性很討厭婆婆批評自己撫養、教育子女的方法;33%的女性忍受不了婆婆插手自己生活的大事小情;21%的女性不習慣婆婆仍把丈夫當孩子照...

破解隔代教養6大難題

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是,由於生活背景和教養理念的差異,這個「寶」卻經常因為教育孩子的問題而與您大起爭端。此時,您會怎麼辦?是誠心接受長輩的指導,還是堅持自己的做法毫不動搖?既然...

寶媽親測:這樣育兒媽媽更快樂,寶寶更健康!

「為了寶寶,我放棄了很不錯的工作,當起了全職媽媽。孩子都是我一個人照顧,每天幾乎24小時都跟寶寶在一起。雖然陪孩子成長很快樂,可是很多時候也讓我感覺疲憊不堪,甚至迷茫和無助。」每個媽咪都愛孩子也...

觀念衝突:三種育兒方法媳婦無法接受

很多媳婦在生完孩子後會把孩子丟給婆婆,讓婆婆幫忙帶孩子。婆婆帶孩子可以讓老年生活變得更加精彩,媳婦也可以安心上班,但隨著時代的轉移,很多婆婆在帶孩子的時候會與媳婦產生矛盾,有的時候甚至讓媳婦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