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長的看過來,別錯過做父母的黃金十年,說得太好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做家長的看過來,別錯過做父母的黃金十年!

1

經常會有一些媽媽問我一些孩子的養育問題。

每次提到一些青少年的問題,更多的是無奈和嘆息。

因為很多的問題是多年前就已經埋下的「病根」。

就好比一個人到了50歲突然腰椎盤突出,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

而是多年來積下來的病。

有些嚴重的,做手術不行,怕傷害神經導致癱瘓,那麼藥物治療呢?也只能控制病情,減輕病痛,無法根治。

養育孩子也一樣,一個人在18歲就已成年,所以作為孩子的時間很短,只有18年。

而青少年時期已經是「兒童後期」了,接近一個成年人。

時間越往後,就離父母教育越遠。

離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越近,父母的影響作用越低。

所以當一個孩子已經有十四五歲。

他身上存在的那些壞毛病往往很難根治,你越教育,他越反感,很多直接斷絕關係或者拿自己的生命來要挾父母。

父母越在乎的東西,他越去要挾毀滅。

2

到底是從哪一天或者哪一年起,埋下了今日的「病根」呢?

用心的父母大都有過同樣的憂慮,我的孩子將來會怎麼樣?青春期的他會變成什麼模樣?

我也一樣,我從來沒有想過去規劃小小魚的人生,我知道他的成長充滿了不確定因素。

我能做的就是儘早地陪伴在他的身邊,給予一些影響。

所以我選擇自己親自帶他,觀察他的天性,了解他的脾性,給他定規矩,養習慣。

俞敏洪曾在一次講座上提到:定規矩最好是在八歲以下,在十歲以前定規矩,孩子還是願意聽你的,為什麼呢?因為在十歲以前,他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依靠就是父母,離開父母他是活不下去的。

但是到十歲以後,他覺得離開父母還是可以活下去的。

他會逐漸發現,和父母對著幹,父母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說的很有道理,一個孩子只有在小的時候會聽父母的話。

這個聽話不是說對父母言聽計從,而是願意和父母一起養成一個好習慣,守規矩,形成正確的三觀。

所以我這幾年一直在平台呼籲父母,特別是爸爸們早點、更用心地關注孩子的成長,陪伴孩子的成長。

因為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一個走進孩子世界的父親比母親的效用更大。

而你可不要指望自己隨時可以走進去的,孩子的世界在10歲前跟你打開,你才能進去,一旦關上,你想強行闖入,必定受傷累累。

不要覺得孩子是你生的,你想怎樣就怎樣。

要知道孩子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然後才是你的孩子。

等孩子大了的時候,對你不理不睬,你想說話又說不上,彼此坐在一起,但是心卻梗結如難於逾越的楚漢鴻溝。

3

有一句話說「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這句話對於為人父母的人來說,都要細細體會。

有媽媽跟我說:「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媽媽,以前覺得只要給孩子好的生活條件就是最好的愛,所以選擇拚命的工作掙錢,將孩子放在了老家。

沒想到孩子到了14歲就說要退學,怎麼勸說都沒有用,甚至以跳樓來威脅。

當女兒站在自己的面前時,突然發現很陌生,這麼多年來,彼此已經習慣了沒有彼此的陪伴,唯一將兩人連在一起的就是血緣和錢了。

因為孩子只有伸手要錢時才找自己。

她如今對孩子的叛逆是無奈的。

充滿了悔恨。

她說讓自己重新帶一遍孩子的話,一定要帶在身邊,看看自己的孩子真的就是這樣的嗎?

如果陪在一起,給予更好的引導和教育,結果肯定會不一樣。

也有一個媽媽提起自己剛上初中的孩子,天天在家裡玩電腦遊戲和手機遊戲。

如果自己一說,他的吼叫比爸媽的聲音還大。

嚴重的時候還摔桌子離家出走。

之前打過,但是沒有用。

後來不敢打了,因為怕出事。

現在的孩子承受能力太差,這麼多的跳樓事件,已經把很多的父母嚇得不敢教訓孩子了。

當然,體罰和責罵肯定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嚴重的情形,父母需要求助專業的心理機構介入。

其實,說到底就是因為父母在做父母的黃金十年,缺位或者忽視了。

而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效用已經降低了。

因為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賴的十年里千萬不要錯過。

一旦孩子長到青春期,父母再怎麼努力,也再無法提供實質性的影響。

龍應台老師曾經在一篇提到:如果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父母忽略了教養,將來孩子再怎麼叛逆,父母也只有搖頭、嘆息的作用了。

最近去拜訪了朋友,當我們都坐在朋友家的後院吃東西聊天時,他們的大女兒回家了。

大女兒今年18歲,已經不住在家裡了。

她跟著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進來,兩個人手上都各拿著一支煙;穿著很新潮,露著小肚子,後面露出腰的部分還有一個刺青。

那個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

兩個人互相竊竊私語,有說有笑,但對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這讓我蠻感慨的,我突然領悟到一件事,那就是其實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限」的。

我第一次見到這女孩時,她才8歲,跟我老大現在一樣大。

10年前我去她家時,她可以在短短時間內,把我送的一瓶清酒上的字和圖,都一模一樣地畫出來。

一個中國小女孩,居然可以把「日本清泉清酒」和酒牌上的櫻花,三兩下就輕鬆地描繪出來。

我好驚訝,自從那次以後,我經常慫恿她的父母帶她去拜師學藝。

但他們永遠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來搪塞我。

奇怪的是她的父母一面搪塞我,卻又可以一面跟我炫耀她女兒最近又畫了什麼。

突然驚覺10年過得好快,好像才昨天的事情,現在已經是10年後了。

我不認為她的父母現在有資格去批評他們的女兒,因為一直以來,她的父母只顧著自己,從沒重視過她的教育問題。

現在再想教育已經不可能了,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經「過期」了。

而且她的父母在「有效期限」內也沒努力過。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

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都應該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

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變能力。

「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

我突然很感嘆,我告訴我自己,我必須要在黃金時期內幫我的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

因為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一轉眼就過了。

我不想將來只有嘆氣、搖頭的份兒。

4

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成就。

做父母的黃金十年,一定要注重家庭的教育。

最近我在讀《卡爾·威特的教育全書》,收穫頗多。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卡爾·威特,他的孩子小時候是弱智兒,但是他通過自己的一些教育方法,最終讓孩子成才。

他的核心理念,一個人最終能否有所成就,其稟賦起著一定的影響,但最主要的還是後天的教育。

教育得當,普通的孩子也能成長為天才。

教育不當,即使再大的天才也會被毀掉。

而父母是孩子教育的核心因素。

因為孩子在幼年是具有極強的可塑性。

他們如同奔騰的河流一樣,活潑而無拘無束,方向是可以引導的。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的高度起到很大的作用,往往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而這個高度,絕不是說家長的學歷、財力,而是指眼界、態度、胸襟。

如果你的孩子還小,那好好地把握住自己的黃金十年,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你要先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這個優秀不是說你月入10萬,也不是說你的生意做的多成功,也不是說你的社會地位有多高,你有多麼牛逼。

而是放下那些社會名譽和利益,在孩子的心中,你還是好父母。

這個優秀是說在做父母的路上,你一直在努力學習、付出、進步,變得優秀。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進入了青少年時期,剛剛開始遇到叛逆的問題,壞毛病初見端倪,不要害怕,相信你過去積累下來的優秀本能能夠讓你陪孩子度過這段叛逆而難忘的青春期。

另外不要忘記一個父母的好幫手,孩子成長的好夥伴——圖書,要知道優秀的圖書就是一個好老師,好朋友呢!

另外一些優秀的圖書能夠幫助孩子讀著輕鬆有趣的故事,在閱讀之餘,深深省思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真正需要的東西。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遇見不同的自己。

選擇不同的道路,也註定會有不同的結果。

我希望更多的人變得優秀起來,我們一起同行,相互鼓勵,一起加油。

  • 中小學家長都喜歡關注的微信,我們等著您!

  • 搜索微信公眾號:名校資訊, mingxiaozixun <--長按複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的三次叛逆期分別在什麼階段?

在育兒過程中,為人父母者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障礙,在諸多「熬人」的關卡中,孩子叛逆期可能是最容易讓爸媽心力交瘁、搖頭喪氣的了!據說,孩子的一生,至少會有三次叛逆期。對很多爸媽來說,一次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