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間搶玩具,家長應該介入還是旁觀?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做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3歲的小孩已經有了主權意識,他們會認為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的,見到好東西就渴望擁有。

孩子在這個階段會強調自我,符合自己需要的就是正確的。

對於4歲以下的幼兒,搶玩具也是小朋友間的一種相處方式。

父母的過度干預和介入,既會干擾孩子夥伴關係的形成,也可能會阻礙孩子社交策略的形成。

所以,幾個年齡相近的孩子在一起玩,往往會發生搶玩具的現象。

這個階段「搶」玩具的發生有利於孩子們社交能力的發展。

但對於4歲以上的孩子來說,他們對於物品的所有權已有較清楚的概念,如果還搶玩具,這說明孩子自我中心感強,依然沒有學會與人溝通和交往,那就需要引起父母的關注了。

針對孩子搶玩具的行為,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01/教孩子分清你、我、他的關係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物權概念。

對於孩子來說,也就是讓他們能夠分清你的、我的、他的,讓孩子明白,別人的東西,未經允許不得動的概念。

從孩子兩歲多開始,父母就要留意,讓孩子分清家裡的東西,哪些是他的,哪些是爸媽的。

比如,刷牙的時候,告訴孩子:「這是爸爸的牙刷、這是媽媽的牙刷,這個帶小提琴圖案的是你的牙刷」。

02/教孩子學會遵守規則

告訴孩子,誰的東西誰就有支配權。

公共場合的東西,大家都有玩的權利,要遵守先到先玩,排隊輪流玩的規則。

而且家長也要做到:孩子的東西只有孩子有決定權,如果別的小朋友想玩必須經過孩子的同意,家長沒權利強迫孩子將東西給別的小朋友玩。

同樣別人的東西,自家的孩子要玩也要經過別人家孩子的同意,也要告訴孩子要尊重別人的拒絕。

03/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在發生爭搶行為時,家長的態度會對孩子後續的行為產生最直接地影響。

有一次我帶著女兒在小區的遊樂區玩沙子,當時遊樂區還有一個四歲多的小女孩在玩,她用小桶做了一個蛋糕,女兒拿著小鏟就把蛋糕給劃碎了,那個女孩很生氣,說這個小妹妹怎麼這樣,好討厭哦。

我沒來得及阻止女兒的破壞行為,只好告訴女兒這樣做是不可以的,要和姐姐道歉,然後告訴那個小女孩,妹妹這樣是不對的,阿姨幫你再做一個。

然後禮貌地和女孩的媽媽示意了一下,表示不好意思。

這時,女孩的媽媽對這女孩說:「你小時候也這這樣,可是和你一起玩的小姐姐都讓著你,現在小妹妹也像你小時候一樣,你要讓著她一些」。

簡單地一句話,聽起來特別地舒服。

我和女孩的媽媽也和平地聊起來,小朋友們也愉快地玩到了一起。

家長們的一句話,一個態度可能局面就不一樣哦!

04/玩具被搶後,我是這樣處理的

當孩子玩具被搶時,家長要以同理心幫助孩子釋放情緒,同時也能讓我們分辨清楚,孩子的內心感受。

如果玩具被搶時孩子沒有哭,可以平靜地告訴他,「剛剛小朋友搶你玩具是不對的,他應該先經過你的同意,才能玩」。

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知道,我不鼓勵這樣的行為。

如果孩子哭得很傷心,我會認可他的情緒,儘量幫助他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他的情緒才能得到緩解。

比如,剛剛小朋友把你喜歡的玩具搶走了,媽媽知道你很不願意。

小朋友這樣搶玩具是不對的。

現在你可以跟小朋友把玩具拿回來,或者我們先玩別的玩具?哦,你看,那邊好像有一輛好酷的小汽車,我們去看看吧


其實,小孩子之前搶奪玩具真的沒什麼大不了,他們只是在捍衛自己的「主權而已」,而且孩子們之前的搶奪戰爭只是一時的,扭臉他們就會高高興興的玩在一起。

當孩子們搶奪玩具時,家長們只需要控制事態不要升級就好了。

孩子們一時的興起的爭奪打鬧,家長們又何必較真,你覺得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最不可愛時,恰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太多變了。有時候,他們很懂事、講道理;有時候,卻聽不進去家長半句話;有時候,又讓家長很頭疼......天真爛漫的笑容、萌態可掬的舉止、童言無忌的話語、...

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家長們都做對了嗎?

大寶兩歲多了,逐漸開始變得任性起來了,經常會把「不要」、「不行」 這些詞掛在嘴邊,有時候好好跟她講道理,她未必會聽,變著法子,循循善誘她還是和你對著幹的時候,真的再好的耐心也消耗光了。 其實,過...

4歲孩子打自己母親耳光,原來是家長的錯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越來越愛動,很多的父母都會發現,那就是孩子愛打人了。告訴孩子洗完手再吃飯,孩子伸手就是一巴掌;從孩子嘴裡奪過垃圾食品,孩子大叫著撓你臉......有孩子家長告訴我,她家4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