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爭論女大學生踹女童誰錯了,然而是否想過女童的感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日,一則「女大學生踹女童」的事件在網絡發酵。
宋女士在網上爆料自己4歲孩子在外用餐時,因為玩鬧的聲音大,竟遭一名女大學生飛踹,引爆網絡。
網友普遍表示憤慨。
但隨後完整視頻公布,宋女士的現場處理方式導致劇情反轉,「沒教育好孩子」、「自己也太衝動」等質疑聲開始出現,衝突隨即爆發成一場激烈論戰。
在專業母嬰知識社區百度寶寶知道平台上,此事件也引髮網友pk,觀點交鋒激烈。
在針對此事件的投票中,近九成網友認定女大學生更需接受教育。
雙方對錯自有公論。
然而在公共場合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卻是寶寶知道長期關注的話題。
寶寶知道特別邀請了親子教育專家、藍迪兒童教育品牌創始人李藝橋老師,從公共場合家長如何保護孩子的角度進行深度解析。
李藝橋老師從家長角度,探討了應對類似「孩子受到陌生人傷害」時的方法。
她認為母親最應該做的,首先是在現場如何讓孩子避免二次傷害、心理疏導從負面情緒中復原。
李藝橋認為,在無法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應將孩子第一時間帶離事發現場,避免二次傷害,給予及時安慰,如果家長認為對方的行為對孩子構成了實質傷害,報警處理是最佳方式,但同時要注意保護孩子。
隨後應該對兒童開展心理疏導,讓孩子儘快從這件事的陰影中擺脫出來,「台灣美女作家林奕含最終在26歲的青春韶華中選擇了自殺,究其原因是16歲的一個事件在她心裡沒有翻過去。
」在女大學生踹女童事件中,母親選擇第一時間衝上前去暴力應對,這是很多人保護兒童的本能反應,但是
「從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看,四歲多的孩子已經進入自主與內疚的發展階段。
」李藝橋表示,母親的行為會給女童帶來認知上的錯位,女童內心將有可能進入越來越深的恐懼、內疚、羞愧。
需要指出的是,處於這種狀態的兒童必須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因為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中的女童,自閉、激怒甚至暴力傾向的機率會加大。
衝突中輸贏只是一時,但孩子還有漫長的人生路要走,李藝橋提醒家長們:「父母是孩子教育的責任人,任何孩子的不當行為,就像孩子的好習慣一樣,是從環境當中習得的,父母的言行始終是孩子成長環境的最重要的部分。
「同時她指出,孩子養成好習慣要至少重複21次,另外3歲以內的孩子行為發展上也不具備約束自己的能力。
李藝橋認為,3歲以後,通過為孩子建立邊界和秩序意識,理解並遵從社會規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衝突發生。
李藝橋舉例說,一次聚會時因為同學孩子哭鬧停不下來,她們一行人選擇了離開餐館,臨走前這對父母還向鄰桌食客主動道歉,而這樣的行為在她看來,才是家長在最恰當的時機給孩子示範了最恰當的行為方法。
為保護孩子的「以暴制暴」,其實真正傷害的還是自家孩子
關注我,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歡迎評論分享。以暴制暴是指用暴力的手段來抵制暴力,這雖然會造成損害,但是卻是防止更大損失的保障。在對待國家的軍事抗衡時,「以暴制暴」需要辯證的看待,而面對孩子之間的...
房媽育兒:寶寶被打了了怎麼辦,學會這幾點不會被欺負
孩子之間的嬉戲打鬧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打架的事情也是正常的。父母不要過於擔心孩子的攻擊行為,也不要過分緊張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這個時候家長的行事方式會給緊張的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父母尤其要做理...
男孩被踩母親發飆?那是你不知道事情的經過!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關注到網上這樣一個視頻新聞。錢江晚報微博上講,在某商場兒童遊樂區內,一名女童從一名一歲左右男童身上踩過去,隨後男童母親情緒激動,屢屢要求女孩道歉。女孩家長連聲道歉並將女孩叫到身邊...
男孩電梯撒尿、超市偷拿東西、扎破車胎……你的孩子快被毀掉了!
如果你的孩子在對著電梯樓層按鍵撒尿、在超市偷拿東西時...你會怎麼做?每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都不一樣,今天小編挑選幾個小例子給大家看看,在教育孩子時過於保護和過度絕情似乎都不是讓孩子健康成長...
每個熊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對熊父母
我很認真看了所謂「女大學生飛踹4歲女童」的完整的視頻。事情的過程並不複雜,在一家飯店,一個大學女生嫌孩子吵,走過去踹了孩子一腳,孩子媽立馬就炸了,與那名女大學生發生了廝扯,來回糾纏,中間過程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