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 教育孩子的最大誤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經常從影視作品或各種渠道看到,西方甚至日本孩子們都有自立的能力、張揚的個性,樂觀積極的態度,對於事物善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而我們國內的孩子給人的印象:小時候尚且保留著這些朝氣蓬勃的特徵,隨著年齡增大,到了初中高中就成了沉默寡言的書呆子,即使不愛讀書的孩子,也並沒有培養出來健康、積極的性格特徵來。

這是什麼原因,這與東西方的文化有關,還是與教育方法有關呢?

為了能了解一些這方面的原因,筆者對美國和中國對孩子的教育習慣上做了幾點總結:

中國對孩子的教育側重於從親情、家庭角度,這樣讓孩子潛移默化的養成了依賴的習慣;而美國家庭很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提高和鍛鍊孩子的創造性、獨立性,使其日後面對更多困難時,自身有很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國家庭需要學習的有以下幾點:

一,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本領、養成自我保護的習慣,而不是家長處處小心謹慎的看護、提醒、防範。

各類安全、消防,父母甚至父母單位的電話都是孩子需要牢記的,各類通行的交通規則也是孩子要掌握的;

二,生活中對於孩子的態度,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成長的方向。


我們的父母從小就對孩子開始了無微不至的呵護,餵飯餵奶等都延續到2、3歲,甚至有的到了5、6歲學前班了還需要父母餵飯。

美國的父母也很愛孩子,只不過他們更懂得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孩子7、8個月就能自己抱著奶瓶進食,在大一點會用刀叉吃飯,即使在這個過程中食物會撒掉,也不輕易更改方式。

這樣的孩子,自理能力非常強,所以父母緊急有事或是夫妻出遊,都可以把孩子短暫的交給別人看管幾天。

三,儘早分床睡,更容易培養孩子獨立的個性。

中國的父母總心疼孩子一個人睡恐懼害怕,會一直陪伴孩子睡到上小學,這樣時間久了孩子自然而然形成了依賴,脫離了父母呵護的這類孩子時常表現出與在家裡不同的狀態:在家裡那個生龍活虎、機靈聰明的小傢伙,怎麼出去到了人前就像蔫了的茄子一樣。

性格大膽、活潑開朗的孩子,即使有許多其他缺點也總是能在與人溝通中獲得更多的認可,而內向怯懦的孩子,縱有千般的才華藏在肚子裡,也很少有機會能得到別人的讚賞。

四,別把孩子看成啥都不會的小寵物。

孩子的學習成立非常強,而通過簡單的工具使用,不但提高孩子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開發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孩子不能養成溫室里的花朵,時常帶孩子吃點苦受點累,這朵花更能抵禦寒冬的侵襲;培養孩子識別周別環境和判斷決策的能力,利用周末、放學、假期,帶孩子到郊外或景點,教會孩子一些野外的生存知識、大自然的一些規律等,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帶孩子做一些涉水攀岩的實踐,這些鍛鍊會對孩子學到達一個陌地方後,儘量快速適應環境非常重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