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育兒 | 如何培養孩子做事的條理性、思考的獨立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培養孩子做事的條理性、思考的獨立性,比記住多少知識、背誦多少單詞更有意義。

它會決定孩子一生的高度。

優秀的家長一定會努力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實際地分析問題,鍛鍊他的思考能力,培養他的獨立性,而不是記住某些問題的答案。

從零歲開始,我們就要啟發孩子不要盲從於理論和權威,他 的思維要有自己的創造性,哪怕有時他的想法是錯誤的,只要是他自己的原創,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我給夏輝讀歷史故事,夏輝總是問我:"爸爸,這件事是為什麼發生的?那件事又出於什麼背景,難道不能改變一下結局嗎?"這讓我很欣喜。

我就誘導性地引導輝輝去分析推理,去假設歷史。

比如,當他聽到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故事時,一邊點頭,一邊說:"曹操是漢獻帝的手下,怎麼把皇帝都給嚇住了呢?皇帝都要聽他的話,這是為什麼?"

"爸爸想聽聽你的答案。

"

夏輝想了想,說:"因為曹操率領著一支特別能打仗的軍隊,皇帝沒有,所以只好聽他的。

"

我又問:"為什麼軍隊不聽皇帝的話,反而聽從曹操的指揮呢?"

這個問題難住了只有六歲的夏輝,他抓耳撓腮,想了半天,說:"爸爸,我覺得皇帝肯定是沒帶領軍隊打過仗,所以那些人根本不佩服他。

"

你看,雖然聽起來有些幼稚,但卻不失為一個接近正確的答案。

皇帝失去軍隊的擁護,難道不正是因為他缺乏在軍隊中的權威嗎?曹操的威望也正是由自己創建的 軍隊來體現的啊!槍桿子裡出政權,豈非正是此理?皇帝的倒台,很多時候反而不是因為腐敗,而是從小生在深宮大院,沒有那些權臣的閱歷深厚,同時又無法用有 效的機制去控制他們。

通過長時間的鍛鍊,兒子就養成了不迷信權威的好習慣,他擅長判斷,並且種下了獨立思考的種子。

現實中,我們的孩子遇到事情總是喜歡說:"我們老師講的。

"問他為什麼,他卻說不出來了,只好再去問老師。

他沒有自己的答案,就像一個答案復讀機。

更甚者,很多家長也喜歡說:"老師講的。

"或者總是對孩子的問題如是回答:"去問老師,我沒空。

"可是卻從不告訴孩子們,老師為什麼這麼講,答案為什麼 是這樣。

無形之中,家長把孩子思考的獨立性抹殺了,孩子的大腦一片混亂,只能是一張白紙,任由"權威"畫來畫去,沒有一點他自己的東西。

做事的條理性體現在:讓孩子懂得一二三四的步驟,以及提高邏輯推理能力。

條理性就是計劃性,做事之前先安排步驟,並養成理性思考的好習慣。

堅決糾正孩子的投機性思考:附和與討好大人的思維。

國內父母很喜歡這樣,但卻是極危險的,中國社會的壞風氣與此息息相關。

父母總是高高在上,威權在手,說一不准二,強力灌輸自以為是的正確,使我們的孩子根本不敢獨立思考,只好以附和的方式去換取家長的認可和獎勵。

我在國外這幾年,體會最深的就是美國式的教育對於孩子自我潛能的重視,他們無比專注於開發兒童思維的獨立性和探知分析力的培養。

○和中國相比,美國的教育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

首先,美國人就像傳統的中國家長一樣,採取強制措施,要求孩子必須學習基本的課程:地理、歷史、科普、語言等各類基礎學科。

如果他們不去學校上課,過於 自由,那麼即使考試成績再好也不能升級;如果哪個學生的出勤率太低,該學校就有權不經學生父母的同意,將其強制轉到特殊的學校就讀。

美國中產階級的家庭對 於孩子的管制近乎於保守,父母對孩子的生活習慣、朋友交往、學習態度等事無巨細都要過問。

他們這麼做正是為了給孩子打好學習的基礎,而且,這作為美國普遍 的家庭文化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

有位美國老師就說:"僅憑自學肯定是打不好基礎的,打不好基礎就談不上日後的成功。

所以嚴格的授課方式是為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打好基礎的,我們對這一點深信不疑,這也是付出巨大代價後換來的教訓。

"

由此我們看到,美國人對基礎教育極端重視,要求孩子必須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他們又尊重能體現孩子個人能力的自由和創造力的教育方式。

給孩子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是美國教育的另一面。

這類似於個人隱私權在學前教育中的運用,不僅身體隱私需要絕對尊重,孩子的思維隱私也需要家長退避三舍,半步也不能踏入。

如果媽媽或爸爸看到孩子一個人坐在房間裡,什麼都沒做,只是看著窗外的天空發獃,你會怎麼做呢?你是扔給他一個玩具,讓他趕緊動起來,玩起來,還是馬上過去跟他說,你別浪費時間了?

不少中國家長什麼都不想,就會打斷孩子的這種狀態。

許多媽媽對我說:"孩子經常發獃,我很擔心,懷疑他出了什麼狀況。

"中國的媽媽似乎最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待著沒事幹的樣子(即使只是短暫的發獃)。

我告訴你,當你的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千萬不要打擾他,你應該悄悄地替他關上房門。

因為這時他的思考是自由的,他或許在想一件不重要的事,或許是在考慮 一個百思不得解的問題。

無論如何,這時他的思維都是獨立而且有重要意義的。

這是一個值得我們稱讚的過程,即便他在想如何才能逃課,怎樣才能從你這裡騙到更 多的零花錢,也不需要去責怪。

在給孩子的自由時間裡,他往往能選擇自己奮鬥的方向。

孩子自由思考的時間越多,他就越能明白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他可以自己去建構一些思考的模式,而不是由家長幫扶和命令著去完成這種思考模型的搭建。

兒童需要自己進行思考來塑造自己。

家長只有給了他適當自由的時間,他才能擁有更大的創造性。

沒有任何一對父母可以剝奪孩子自由思考的權利,更不能去強加管制。

無論誰都有決定自己人生的權利,當他在完成了必要的基礎積累之後。

○養成觀察與思考的習慣

每看完一部電影,或者讀完一本書,我總是要對夏輝和夏彥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回答,與他們共同討論,還會寫下答案,日後隨時把這些話題拿出來,進行二次思考。

這個家庭課程從他們三歲時就開始了。

--"剛才的電影有意思嗎?"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什麼呢?"

在他們各自說完自己的感受之後,我通常又會接著問:

--"人物演得好嗎?哪個角色讓你印象深刻呢?"

--"情節很緊湊是嗎?看著特別過癮,爸爸也是一口氣看下來的,但是缺點是什麼呢?"

--"片中那個橋段,你認為導演為什麼會選那個場景?某個道具代表什麼特殊的意義?說說你的理由好嗎?"

在討論時,我不只會問他們欣賞的感覺,還會問他們電影或書中具體的場面和情節。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他們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一次全方位的分析,然後將思路梳理出來,再講給我聽。

最初的時候,他們只是單純地去看電影,抱著休閒的心態去讀一本書。

或許只是看樂子,體驗一個放鬆心情的故事,對我和妻子的提問隨便地回答一下就完了。

但 是隨著時間的積累,隨著他們的不斷成長和閱歷的增加,對於這個重要的討論會,他們的態度也開始認真起來。

為了能夠回答我的問題,與我進行長時間的討論,在 我面前達到他們"不簡單、有深度"等可以表現自己的目的,漸漸地便學會了深入思考,這對夏輝兄妹倆的鍛鍊很大。

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不僅養成了觀察和思考的好習慣,還印象深刻地記下了大量的電影和圖書,"過目不忘"的效果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如果沒有深入的思考,不管讀什麼看什麼,都很難記住。

這既是學知識,又是鍛鍊思考能力。

即便是電視中插播廣告時,我和麗雲也會引導他們兄妹進行一些思考。

--"商家這樣做廣告,是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宣傳效果呢?"

--"廣告中都提供了哪些有意義的場景,分別代表什麼含義呢?"

知識與商業營銷的結合,無形中在討論的過程中對他們的思維進行了極好的鍛鍊。

這是極有鍛鍊價值的實踐性的思考,只有結合具體的案例,我們的孩子才能懂得如何將知識活學活用,在思考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維個性,挖掘出自身的潛能。

家長們應該清楚,嘗試著培養孩子觀察事物的習慣是多麼重要。

因為這種思考可以延伸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對他們的一生產生極為關鍵的影響。

而這種引導隨時 都可以進行,比如我們帶孩子去逛超市買東西時,不要走馬觀花似的轉一轉、完成任務就完了,可以讓他思考一下貨架是怎樣的構造,辨別一下同類商品不同型號的 外形、顏色,主動問他為什麼會這樣,其中有什麼不同。

如果年齡允許,我們還可以考問一些問題來培養他的觀察力,例如走出商店時,讓他總結一下來這裡的顧客 的年齡層。

只要家長本人善於思考,類似的問題是無窮無盡的,到處都是我們培養和提高孩子觀察力與思考力的素材。

在對夏輝開始提問教育時,我的目的很單純,並沒想到這麼遠,當初只是為了培養他擁有一個良好的思考習慣。

隨著他的成長,這種小小的提問和互相交流的探討 所帶來的效果著實令我大吃了一驚。

因為具備了思考與觀察能力,他在學校解決問題時的思路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就連他的老師也給我發來郵件,請我介紹育子經驗,然後他參考一下,看是否有在學校推廣的可能,讓美國同學也能從中受益。

我們詢問孩子一些事情、行為或現象,請他思考一件事的前因後果,問題應該怎樣最快、最準確地解決?是否還有更好的辦法?當智慧的大門打開後,將會一發不可收拾,孩子總能從多個角度、多個立場去思考問題,他們的興趣是無窮廣的,靈性遠遠地超過成人。

這種好習慣不僅僅會停留在解決學習難題方面,他們也會省及自身,比如當他因為小事打架,在事情平息過後,他也會回頭思考打架的原因,進而審視自身有沒有錯誤,絕不會做那種打完架後拍屁股就走的小霸王。

我們都知道在看事物的時候不應該只看它的表面,還要看透它的本質。

當孩子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養成了觀察思考的好習慣,他就會慢慢具備這樣的才能和思維模式。

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當他遇到較大和較為重要的問題時,才可以正確地把握情況,想出好的對策來。

○讓孩子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去年夏輝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他的法律諮詢中心上,一年下來,他的事業蒸蒸日上,還計劃回國創業,將來一邊讀大學一邊經營他的事業。

但在他做出這個決定時,也曾經有過左右徘徊和猶豫不定。

他面色鄭重地對我說:"爸爸,我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深造,在劍橋待上四五年,然後出來創業或找工作;二是一邊經營公司,一邊看看我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充電。

"

"這兩種選擇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他說:"上學當然是比較舒適的,我也能提供自己的學費,但是世界變化太快了,我不確定繼續攻讀的意義。

經營法律中心的事務可以給我更多的實戰機會,如果時間充足,我照樣能夠攻讀學業。

"

懷著對讀書的不想放棄和對創業的激情衝動,夏輝有段時間陷入了左右為難的思考選擇之中。

我建議他兩方面都想一想,不要只顧及學業或者創業的各自誘惑,而 是綜合自己的實際需要(學科、時機以及他的人生計劃)進行全盤考慮。

夏輝又去徵求了媽媽的意見,給國內的爺爺奶奶打電話告訴他們自己的想法。

最後他做了決定,選擇讀劍橋的同時,也不放棄他的理想和事業。

他融入社會的速度非常快,沒有任何適應的時間,就將法律中心的規模擴大,現在他與合伙人已經僱傭了十幾名員工,搬進了更大的辦公室,夏輝則在英國遙控管理。

在美國經濟不景氣,許多公司以及律師機構紛紛關門的情況下,他的法律事務公司依然屹立在洛杉磯的市中心,為在美的中國企業提供服務。

隨著中國資金加速進 入美國,他在法律服務行業占據了先機。

如果當時他沒有這個選擇的話,恐怕現在他還在學校過著啃書本的生活,對外面的變化一無所知。

他的決定是非常明智的, 而他當時的判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從小養成的善於觀察和多方位思考的能力。

家長不能讓孩子在回答問題時總是一味地說"是"或者"不 是",我們應該多問他們一些"為什麼",在想問題的時候,培養他們從多個角度思考的習慣。

一個人腦子裡存的疑問越多,看問題的視角越廣,他思考的問題也就 越多,產生的智慧自然也就越多。

因此,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在自己沒有完全理解的時候,不要輕易地說"是"或者"不是",而是讓思考的過程長一些。

兒童如果能夠問出讓我們出乎意料的問題,或者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行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這說明他們的思維角度很廣,以至於逃出了我們的控制。

這時候,你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你才多大啊,你問這個幹嗎?"就像孩子有時會問:"男人為什麼站著撒尿,女人為什麼會蹲著呢?"有些家長會大吃一驚,拒絕回答此類問題,有些家長卻能開明地讓五歲的孩子"參觀"大人是如何如廁的。

孩子的好奇心只有在被滿足之後,才不會演變成心理負擔。

1. 經常問"為什麼"的孩子,自己首先會尋找答案,向父母尋求幫助只是他的第二選擇。

這樣的好習慣可以有效地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他們多角度觀察新事物的能力。

比如愛迪生,他經常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行為,結果早早地被趕出了 學校,成為眾人眼中的另類,但他成功了;從小就與眾不同甚至被別人看成傻瓜的愛因斯坦,他也成功了。

當年笑他們傻的人,一生又做了什麼呢?這是很好的例 子!

2. 那些只知道按照父母的話去做,唯命是從,做牽線風箏,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習慣的孩子,他們長大後會受到思維的限制,無法表現出應有的創造力。

傳統觀念認為,爸爸和媽媽應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包括他們的思想。

媽媽是好媽媽,爸爸也應該是好爸爸。

於是在孩子年幼的時候,人們習慣了他們的一切都按照 父母的意思去做,每天的生活都順風順水,遇不到什麼麻煩,也不需要探出小腦袋來自己思考什麼問題。

在他小時候,這也許還不會顯現出什麼問題,看起來似乎還 挺圓滿,人見人夸。

但是隨著他的學習和成長越來越需要獨立的思考能力和應用能力時,他的思維就逐漸跟不上了。

他不但會埋沒自己的天分,生活和工作也會日趨 平庸和普通化,被那些優秀人才超越。

有些父母常嘆:我的孩子為什麼不是比爾·蓋茨?

我回答:因為你沒有給他養成可以製造第二個微軟的好習慣。

強者的世界其實是思考者的世界。

如果只知道按照別人的話去做,沒有觀察力,缺乏自己的思想,遲早會被淘汰。

相信我吧,中國的父母們,不要再給孩子的思維綁上繩子,別給他們的眼睛蒙上一層紗布,儘快啟蒙他們的創造力,他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歡迎添加淇媽個人微信1339225327加入媽媽幫互助育兒

育兒新主張微信號:yuerxinzhuzhang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思考能力,這六招你做到了嗎?

「媽媽,這個怎麼辦?」「媽媽,幫我一下。」「媽媽,我不會。」細數在生活中,我們總是不停的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又總免不了幫助孩子解決所有問題。這種現狀將會導致孩子只要...

早教育兒:父母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更獨立!

蒙台梭利曾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獨立包括獨立的意識和獨立的能力。一個孩子長大後要想有所成就,必須具備獨立思考、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以獨立為基礎,才能應對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