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建議:做高情商父母,4條方式搞定熊孩子,讓你省心十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別跑,回來吃一口再玩!」一位奶奶一邊端著飯,一邊蹣跚的追著自己的孫子,上氣不接下氣的喊道。


「你慢點騎、慢點騎啊!你要嚇死姥姥的心臟呀」這位姥姥根本追不上自己的小外甥,小外孫真騎著三輪車從坡上衝下來。

「媽媽,我要這個玩具,你給我買」,在超市寶寶真訛媽媽買玩具,媽媽不給買,寶寶就賴在這裡不走。


晚上12點多了,6個月的寶寶還在嚷嚷不睡覺,媽媽抱著寶寶都能睡過去,但寶寶怎麼也不睡,餵奶也不喝,放下還哭起來沒完,相信有這種情況的媽媽數不勝數。

當有了寶寶,發現他們就是小「惡魔」,擾亂了我們正常的生活,打亂了我們作息的規律,讓我們的工作、生活一團亂。

很多孩子就是這樣——歇斯底里、粘人、蠻橫、隨心所欲……他們簡直就是上天派來折磨家長的。

有些家長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是結果呢?他們並沒有改變,這到底是為什麼?

有位專注家庭教育10多年的專家認為,孩子的多數教育,離不開父母的高情商,也就是說,父母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情商,對於孩子的錯誤,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加強情商教育,而不是一味的從表面解決孩子的問題,這只能治標不治本。

針對多數家長不能很好的從根源解決問題,教育專家提出了以下4條建議:

1、認知孩子成長規律,了解他們各階段特徵

作為家長,首先要理解自己的孩子各種想法、做法。

由於孩子年紀小,他們並不能用理智來控制他們的情緒,所以孩子會經常出現頑皮、淘氣、惹怒家長的行為。

在此,我們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理解他們每個階段的特點。

這樣,在面對他們的「熊行為」時,才能從容的應對,制定合理的教養目標。


2、先認知情緒,再處理問題

孩子在做了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時,多數跟他自身的情緒有關係。

覺個例子,6個多月的寶寶老是哭,往往是她感覺到餓了、睏了或者哪裡不舒服,並不是想去訛人,不聽話。

當3歲的寶寶跟其他小朋友搶東西後,大哭,因為他很傷心,當一個4歲多的小朋友去咬人打人,因為某件事讓他很生氣,有些孩子不願去幼兒園,因為他害怕。

但是很多家長對於這些行為,他們是怎麼做的呢?第一反應是,孩子又調皮搗蛋不聽話了,不懂事,然後開始一通批評教育,這樣對孩子往往沒有作用,反而讓孩子的情緒更差,使得孩子繼續用他們的方式像你表達他們的不滿。

所以,推薦大家一句情商法則: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家長在任何時候都要去重視和感受孩子的情緒,同時引導孩子多表達。

當你能看到孩子的情緒,當他們學會說「我生氣」「我害怕」「我傷心」的時候,那些行為真的會奇蹟般的消失。

3、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不斷進步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認為,人們的很多行為都是通過觀察別人的做法,模仿學習來的。

這麼看,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為寶寶的模仿學習樹立良好的榜樣。

當然,孩子的學習環境裡,不僅僅是家長,還有他能接觸到的小朋友、老師、玩具、書籍等等。

但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向他們學習呢?很多家長對孩子說「你看看人家,做的多好,不像你就會哭」,這種做法往往讓孩子沒自信,並不願給你溝通交流。

情商高的家長會這麼說「今天,xxx這麼做,你覺得ta做的怎麼樣」 ,「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可以用xxx的辦法嗎?」

4、多溝通學習育兒體系及做法

很多孩子,會表現出不自信、愛生氣、沒有自制力的現象,這些都是情商能力不足的表現。

現在學校也越來越重視情商教育,有些升學考試甚至要測評孩子的情商能力。

由此看出,家庭情商教育要跟上,更何況,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情商教練。

當然,情商能力的培養並不簡單,碎片化的育兒知識,其實起不到作用, 往往只會讓父母更焦慮。

爸媽需要的,是一套專業的知識、具體的做法和完整的體系。



有需要的父母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尖子生有話說,免費領取一套育兒體系書籍。

同時,也可以加我微信:320977791,有什麼教育問題、學習方法都可以向我諮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喜歡打人的寶寶是怎麼來的,又該如何教育?

「有人打了我的孩子,我到底該不該教他打回去?」「我的孩子喜歡打別人,我們該怎麼教育他?」「孩子被打」和「孩子打人」一直都是熱度不減的高頻話題。「如果我的孩子喜歡打別人,我們該怎麼辦?」是啊,有被...

高情商媽媽沒有打不好的「育兒牌」

文章來源於大V店聽課筆記暢然媽媽。 大家好,我是暢然媽媽,由於重視孩子0-3歲的黃金成長期及早期陪伴和教育,碩士畢業後,我就堅定地做起了全職媽媽。我很熱愛大V這個平台,讓我系統地學習到了科學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