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百科與孩子共情,就是這麼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回復「米奇妙妙屋」可以免費獲得免下載兒童早教3維動畫《米奇妙妙屋》中英文100集視頻+中英文電子書!
回復「520」可以免費獲得免下載520本世界經典繪本!
長久以來,我們做家長的太善於「說」了,太著急「說」了。
當孩子向父母陳述一件事情時,父母們往往過於相信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感受。
孩子:媽媽,我覺得這兒一點兒也不好玩。
媽媽:不會吧,這兒多有意思啊!
孩子:這裡都沒幾個人,好無聊啊!
媽媽:多安靜啊,讓人心裡很舒服。
孩子:你帶我來這個破地方幹什麼?
媽媽:真沒良心,花了這麼多錢來,你一點兒也不感謝?
孩子:爸爸,我不愛看這個電視節目。
爸爸:這個節目多有趣啊!你瞧那個主持人說的多有道理啊?
孩子:他們看起來真傻!
爸爸:不要這麼說,這個節目很有教育意義!
孩子:換台吧,我不想看。
爸爸:不行!一定得把這個看完,這對你寫作文也有啟發啊!
從上面兩段對話中父母們可以看出,爸爸和媽媽都太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當孩子說他們不喜歡那個地方、那個電視節目時,父母並沒有去了解孩子的感受是什麼,為什麼產生這樣的感受,而是急於表達他們的感受。
這樣的溝通開端自然不會取得好的溝通效果。
我們假設一下,你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會不會先批評教育,耐心講道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可實際上,這種「教育」效果往往是,孩子並不知錯也不認錯,下次還會再犯,他們對你的「管教」並不服氣,外在的壓力可能暫時平息了孩子的脾氣,但卻加劇了他們內心的衝突與困惑,因為你的道理並沒有讓孩子心服口服,他們不認為自己「錯」了。
那問題出在哪裡呢?這是父母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理解孩子,加上你往往認為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不成熟的、需要正面引導的。
所以,你沒有採用恰當的方式,來表達出對孩子的理解與感受。
這就是我要說的「共情」。
共情,也可以說是同感心、同理心、通情達理、設身處地等,是指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同時也是讓孩子的情緒有了宣洩的機會和出口。
有時候,孩子跟你傾訴,他們只想要理解和認同,而並不是要你謀劃策或是批評。
所以,你要能設身處地地理解孩子,這不僅讓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悅納、從而會感到愉快、滿足,也促進了孩子的自我表達、自我探索。
當你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如果缺乏共情,則你的孩子會感到失望和受到傷害,認為對自己不理解、不關心,減少甚至停止自我表達。
同時,還會造成你對孩子的自我探索不加注意,影響孩子的自我了解。
甚至你可能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問題與需要,因而做出的反應也常常缺乏針對性。
共情包括三方面的含義,即你要同時扮演三種角色:演員角色、觀眾角色、導演角色。
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地與孩子進行共情。
但需要說明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是任何時候都要和孩子共情的。
第一,如何做一個好演員?
其核心是家長藉助孩子的言行,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的情感、思維。
這也就是說,家長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處境,來嘗試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
對此感受越準確,越深入,共情的層次就越高。
1、放棄自己的想法,進入孩子的世界中
要想具備共情,首先要做的是學會關心別人。
家長要不時的提醒自己,是否主觀性很強、對孩子完全接納、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立場。
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的換位思考,能從孩子角度為孩子的行為尋找合理性,並以最大限度地理解發孩子。
想做好換位思考,我井中月說一個簡單的方法,你可以假設你的孩子總是愛哭,儘可能多角度尋找孩子「哭」背後的原因。
2、共情時,你要善於使用肢體語言
人際互動中,有65%的信息是以非言語形式傳遞的。
共情的時候,你可以使用大量的非言語行為,如目光、面部表情、身體姿態、動作變化等等,也可以適當使用擁抱、撫摸、親吻孩子。
這些非言語行為,有時候不僅比言語表達更簡便而有效,讓孩子感知你的認同和理解,同時還不會干擾孩子的持續表達。
第二,如何做一個好觀眾?
其核心是家長藉助於知識和經驗,把握孩子的體驗與他的感受,更好地理解問題的實質。
真正的理解,包括理解他人的動機和能力,以及對他人觀念的尊重。
所以,當一個好觀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家長必須學會傾聽
要想理解別人,先要學會傾聽。
傾聽,是你能全身心地聆聽孩子的表達。
對於這點,我已經有一篇文章重點說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2、家長必須對孩子表達尊重
你不能憑自己的感情用事,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及能力,同時接納孩子的信念和所作所為,而不是簡單採取排斥的態度。
在善意理解他們觀點及行為的基礎上,不做評論或道德判斷。
評判最容易影響我們對他人的理解,也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感和敵意。
想做到這點,我井中月介紹一個想方法,你可以設身處地地為一個你不喜歡的人做的一件事,找出5個以上你能認同這樣做的理由。
3、共情時應該適時適度
你不宜在溝通中間隨意插入共情,否則容易破壞孩子的情緒。
同時,共情的程度應與孩子的問題程度相適應。
過度,會讓孩子感到你小題大做。
不足,又會讓孩子覺得你理解不夠。
這些都是妨礙孩子進行「扮演」的,你也就不是一個好「觀眾」了。
大家有必要通過對他人情緒的觀察與體驗,來提高對孩子情緒的敏感。
4、培養自己非言語信息的觀察敏感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一個眼神、一聲嘆息、一次嘴角的牽動、一次稍縱即逝的皺眉等,都可能反映出人的需要,所以,我們要觀察孩子的非言語信息,增加對孩子的了解。
比如有時候,你看見許多事情,而一些人眼裡卻沒有活,除了真是「懶」以外,更大的原因是這些人缺乏對他人的敏感觀察與利他習慣。
第三,如何做一個好導演?
其核心是家長運用溝通技巧,把自己的共情傳達給對方,以影響孩子並取得反饋。
同時,這也是你為了控制局面而做的努力。
1、家長必要時要驗證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當家長不太肯定自己是否達到了共情,可使用嘗試、探索性的語氣來表達,請孩子檢驗並做出修正,「聽你的話,好像對……,是不是這樣?」等等。
當你說錯孩子的感受,孩子會很快把你糾正過來的。
另外,你也別怕說錯,只有你是努力去做,孩子能體會到的。
2、家長應能保持客觀公正的立場
與孩子共情時,家長要能進能出,出入自如,恰到好處,才能達到最佳境界。
我井中月提醒大家,有些家長確實做到了設身處地,以致同喜同悲,而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導演」角色,這樣就可能失去客觀性。
所以,你要體驗孩子的內心「如同」體驗自己的內心,但永遠不要變成「就是」,這是共情的真諦。
3、共情不能變成說教
許多家長在使用共情的時候,往往在「我理解你」之後,立刻轉為「但是」,然後就是說教了。
實際上,當孩子的想法和情緒並沒有機會澄清前,你說的基本無用。
你這樣下去,孩子的「戲」,差不多就戛然而止了。
所以,如果我們上來就試圖說服孩子,不僅於事無補,還可能導致孩子跟我們的爭端和隔閡。
4、共情不等於同意與同情
共情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對方,但不等於完全同意對方的立場。
有時父母為了暫時平息孩子的情緒,甚至討好孩子,可能會把共情演變為同情。
當孩子明白這個「道理」時,他們會故意引發自己的「情緒」,來獲得你的同情或物質「補償」。
許多時候,孩子只需要我們理解和了解他們的感受,而不是認同他們的感受。
最後,你不是只對孩子採用共情的,它對你身邊的任何人都有作用。
我井中月認為,共情不能改變事實,但能改變你的心情,心情變了,事實也有可能發生變化。
共情,教會我們改變看問題的視角,教會我們用更寬廣的眼界去審視周圍的人和事,當你開始嘗試,你就能看到那些平日裡往往被你所忽略的內容。
附:共情時經常使用的言語。
1、表達對人情感的理解:
● 「你現在的感受是……,因為……」
● 「你感覺……,因為……」
● 「你感到……,因為……」
2、表達對對方意圖的理解「
● 「你想說的是……」
● 「你現在最希望的是……」
● 「你的意思是……」
3、表達對對方情感與意圖的尊重:
● 「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這對你很重要。
」
● 「我能理解這種心情,我知道這種事處理起來很難。
」
4、以具體的行為表達對對方的關心:
● 「需要我為你做些什麼嗎?」
● 「你看我能為你做些什麼?」
5、表達不同觀點的方法:
● 「你的話有道理,但是我還有一點不同意見……」
● 「你的觀點挺新穎,但是,我有一點不同看法……」
摘自:公共號幸福泉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親子提示▶與孩子一起互動,培養聰明寶寶!
微信號:qzmmjlq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註↑↑↑
請關注公眾號「親子媽媽交流圈」
微信號:qzmmjlq,點擊本文標題下方「親子媽媽交流圈」可快速關注,或長按上圖
識別二維碼關註,然後發送
以下紅字
即可查看相應內容。
回復「米奇妙妙屋」可以免費獲得免下載兒童早教3維動畫《米奇妙妙屋》中英文100集視頻+中英文電子書!
回復「0"查看熱門文章。
回復「1」查看備孕知識。
回復「2」查看孕期飲食注意事項。
回復「3」查看寶寶常見疾病問題。
回復「4」查看寶寶餐。
回復「5」查看睡前故事。
回復「520」獲得520本世界經典繪本
回復「b1"獲得《孩子最不滿意父母10種做法》電子書。
作為家長 你能把孩子的話聽完嗎
今天一進家門,婆婆就跟我說,妞妞今天一天都在重複問一個問題:「奶奶,我今天上學嗎?」婆婆擔心是不是因為妞妞太小,而我給她報了三個興趣班,會不會弄巧成拙的成為孩子的思想負擔?我趕緊抱起妞妞問:「...
提高孩子的同理心是父母的必修課
當今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這也是很多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喜馬拉雅推出的一檔名為《萌芽研究所:父母必修親子教養課》的音頻課程就順應這個時代的需求,講解了很多針對家長教育孩子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