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讓孩子越來越沒孩子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我們身邊,不難看到很多「成人化」的孩子,他們的穿著成熟的衣服,說著老道世故的話,眼神里流露出老練,神情里難覓天真,早熟的孩子是越來越多。
其實,這種早熟的「縮小的成人」「不完全的小人」的出現不是偶然。
社會資訊日益發達,孩子很小就開始接觸電視及網絡,他們多數時間和家長生活在一起,成人又很容易將自己的價值觀念以及生存壓力打著愛的幌子轉嫁給孩子。
而這些早熟孩子的童年、童心、童趣也早就消逝在電視網絡等媒介的衝擊和家長的「愛的名義」中:
一、「早熟」現象讓孩子失去應有的童真和童趣。
「早熟」的孩子往往失去了以孩童的視角觀察世界的能力,也可能喪失了對新事物的強烈好奇心和發自內心的探求慾望。
二、語言「早熟」會影響兒童智商。
如果孩子只是模仿大人的語言卻不知其中的意思,長久下去,對孩子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智商無疑是有害的。
三、「早熟」會造成行為能力和情感控制的不平衡,可能導致孩子在成年後的人格障礙。
在少兒時期,「早熟」現象如得不到家長及教師正確的指導和及時的矯正,到了青年時期則可能發生交往能力下降、人格及行為障礙等等。
無論承認與否,早熟的「小大人們」是成人有意無意「打造」的結果。
「一個人長大了若不能懷戀自己童年的痴拙,若不能默然長思或仍耿耿於懷孩提時光的往事,當是莫大的缺憾。
」我們該怎樣引導孩子,才能讓他們憶起童年時不會因當年的「小大人」而心存遺憾?
作作為家長,我們要防止孩子早熟,還孩子以童真,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第一,遵循孩子的天性。
魯迅先生多次說,要順應孩子的天性,這是教育的規律。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發展任務。
兒童教育首先在於「順應自然,助長發達,使各時期之兒童得保自然之本相」。
然而,在這個崇尚速度和效率的年代,家長生怕孩子在某些方面落在同齡人的後面,留下永久的遺憾,於是咬著牙把孩子送進孩子各類興趣班,信奉唯分數論。
這樣只能給孩子增加負擔,讓孩子承受不該在這個年齡承受的心理壓力,變成心事重重的「小大人」。
2第二,不要將成人的價值觀念強加給孩子。
儘管孩子成人後無法迴避殘酷的現實和激烈的競爭,但過早地將這種價值觀念和判斷灌輸給孩子,孩子可能會對這個社會產生懷疑和悲觀心理。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世界,家長為什麼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念將其推倒呢?出於對孩子生命的尊重,家長應當去保護屬於孩子的那個獨特的世界,在與孩子的交往過程中要多去聆聽孩子的想法,走進孩子的世界;要樹立正面、樂觀的形象,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社會現象。
此外,家長要少在孩子面前妄議單位、他人是非。
3第三,要讓孩子生活在孩子的社會中。
因為家長對安全的擔憂,也因為孩子們太「忙」,如今的孩子和同齡人交往的時間相對減少。
但與同伴交往是孩子發展社會技能的重要途徑,孩子需要和同齡人一起玩耍、學習、成長,從他們身上尋找力量。
家長應為孩子創設更多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讓孩子回到孩子中去。
4第四,為孩子選擇適宜的電視節目、網絡內容。
現在電視與網絡的內容五花八門,絕大多數以成人為受眾,孩子過早過多接受這些信息會造成他們盲目模仿。
所以,家長應科學選擇有意義的節目,或者用適合孩子年齡段的書籍來避免現代媒體對孩子的不利影響,讓孩子的童年純凈而有意義。
5第五,有些事情要迴避孩子。
一些父母經常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陪伴者,領著孩子購物、逛商店、串門等,強迫孩子做他們不願做的事,說是開闊眼界,實則是剝奪孩子的自由。
這種以父母活動為中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只能帶給孩子過多的外界刺激,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
特別是母親要注意,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說心裡話、商量事情的對象。
總之,作為家長應該明白,只有一個身體健康、心智健全的人才能具備起碼的資格在未來社會立足。
可是,如果你遺憾地發現孩子早熟了,怎麼辦?
首先,接受他(她)已經成長的事實,切忌驚慌發怒。
孩子的成長具有不可逆性,每個孩子都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個體,也有著獨立的人格,家長不可能、也不應該控制孩子的想法。
其次,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談一談。
此時,你已沒必要譴責孩子為什麼這麼早熟,每個都人是有個體差異性的,但是,你必須讓他(她)正確地早熟。
孩子的好奇心很強,但不能被不堪的事物誤導。
寧可是你親自向孩子普及一些啟蒙知識,也不要讓他(她)從良莠不齊的網絡或者心懷不軌的同學那裡知道這些。
最後,過濾孩子看的書和動漫。
對不太適合這個年齡段的書和動漫進行篩查,尤其是一些不健康、帶有暴力的。
同時,也要避免讓孩子看一些《喜羊羊》《熊出沒》這些無趣、低能的動畫,可以引導孩子看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經典,如《草房子》《寶葫蘆的秘密》《上下五千年》《魯濱孫漂流記》等。
法國思想家盧梭認為,孩子就像一株野生植物,充滿了天真、自然、純潔、原生的力量和無憂無慮的歡樂,而他們與生俱來有著坦率、理解、好奇和自發的能動性,會被教育、理性和羞恥感所淹沒。
仔細想來,也不無道理。
學校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規訓手段,以培養社會的人才為目的,而家庭則成為教育理性之外的情感性補充。
因此,父母教育應該給孩子更多基於生命的尊重與關懷,保護孩子獨有的童心與氣質——孩子氣。
如何守住孩子的童心?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先祝讀者「寶寶」們,節日快樂。時至今日,兒童節早已不再是孩子們的專屬,越來越多老、中、青年人在社交媒體上撒嬌賣萌,自稱「寶寶」。而真正的寶寶呢?似乎正變得越來越「老成」。他...
孩子性啟蒙:早熟的誘因有哪些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開放,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開始注意自己小孩的性教育,但是有很多家長都羞於出口又不知道從何下手。而另一方面,孩子早熟也成為每個媽媽的心病!今天帶大家看一下導孩子早熟的幾個誘導因素!...
給孩子提供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和環境
由於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與同輩進行天然社會性交往的機會和環境,因此,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到多參與到兒童社會中去。兒童社會性的發展,是必須在他們相互交往的過程中才能發生的。兒童的良好行為是從「模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