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常見的皮膚問題你知道多少?別傻傻分不清楚亂處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幼嫩的皮膚很容易出現問題:濕疹、過敏、紅斑……寶媽們往往自行分辨後進行治療,但疾病、過敏、熱或冷往往都會讓孩子的皮膚發生變化。

寶媽們最好學會分辨它們,如果不能正確辨認,還是要諮詢醫生進行治療。

皮膚癬不是由蟲子而是受真菌感染引起的。

出現在新生兒的頭上的癬,通常被稱為「頭癬」。

再稍微大一點的寶寶,癬一般會出現在身上,稱為「體癬」。

一般只有2歲以上或者是兒童和成年人身體上才會出現體癬。

嬰兒體癬的症狀

細菌感染的癬通常都有一個小硬幣那麼大,中間比較光滑,周圍比較乾燥和會脫皮。

當癬長在嬰兒頭上時,有癬的地方都沒有頭髮,而且癬會成塊地出現。

當這些癬生長到了大約半英寸的時候就不會再長大了。

注意: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而寶寶又用手去撓廯的話,癬就會變成交叉性的細菌感染。

所以要把寶寶的指甲剪短和保持乾淨,或者在他睡覺的時候在他手上放一個襪子之類的。

嬰兒得體癬的原因

人和寵物都會得受細菌的感染而得體癬。

如果寶寶接觸了有體癬的人和動物,也會感染真菌。

真菌一般都生長在潮濕的地方,比如說毛巾、衣服、帽子和牙刷等,都有可能有真菌。

光著腳走在地上或水池邊都很有可能會感染上真菌。

也有研究證明,有些癬還會受遺傳的影響。

如何治療嬰兒身上的癬

寶寶年齡比較小,皮膚比較嫩,建議寶媽再給寶寶塗抹藥膏的時候還是選用沒有激素的,對寶寶的皮膚沒有刺激,專家建議,可用朴安堂股清膏給寶寶塗抹。

保持寶寶皮膚的清潔和乾燥:首先就是要保持寶寶皮膚的清潔和乾燥,還有就是在給寶寶上藥的時候要先洗手。

把寶寶的床單、毛巾和衣服和其他家人的分開,直到寶寶的皮癬好了之後。

為了防止寶寶亂抓,最好是能把寶寶的四肢遮住。

如何預防皮膚癬

1.保持衛生:因為癬是由真菌引起的,所以對於寶寶來說有點難預防。

讓家人知道,皮癬是會傳染的。

讓每個家庭成員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檢查身體:要多檢查自己和孩子的身體,看看有沒有被傳染,發現的越早越好治療。

如果寵物得了體癬,那就帶寵物去看獸醫。

3.避免真菌感染:家人用的毛巾、牙刷等都要分開,不要共用,特別是當寶寶有體癬的時候,毛巾要和其他人的分開。

4.抗菌洗髮露:如果寶寶頭上有頭癬的話,建議家庭成員每周至少要用兩次抗菌洗髮露,直到寶寶的頭癬好了。

傳染性紅斑

傳染性紅斑也稱"五號病",為輕度的接觸性的病毒疾玻一般在春季小範圍流行,多發生在2歲的幼兒。

最明顯的症狀是雙頰出現紅疹。

症狀

雙頰鮮紅,口腔周圍為白色,二者形成鮮明對比。

發燒,面部發紅1-4天後出現皮疹,皮疹還可出現在雙臂和腿部,偶爾也可能波及到軀幹。

皮疹為水泡樣或帶狀,特別是在洗溫水澡後,更為明顯,皮疹一般持續7-10天。

個別可出現關節疼痛。

有哪些併發症

有時傳染性紅斑可使患有血液疾病的兒童病情加重。

如果孕婦感染此病,可能會導致流產。

是否應該向醫生請教

如果對孩子的病情感到擔心或是孩子患有血液系統疾病,請與醫生聯繫。

某些病例,醫生可能會給病人做血液學檢查,以便確認。

本病沒有特異性的治療方法。

家長能做些什麼

給孩子服用撲熱息痛,以降低體溫,並給孩子足量的飲用水。

皮疹出現後,病兒傳染的可能性不大,但為安全起見,最好還是不讓病兒與孕婦接觸。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

水痘患兒臨床上常以發熱、全身分批或同時出現散在的紅色斑疹、水皰、結痂為典型特徵,大部分患兒在發病初期表現為全身睏倦,伴有低熱、頭痛、咽痛、噁心、腹痛及四肢酸痛等不適症狀,然後約1天左右開始出疹子,出疹順序通常由頭面部、軀幹逐漸向四肢蔓延,呈向心性分布。

剛開始成批出現的皮疹為紅色小丘疹,然後變成大小不等的橢圓形皰疹,水皰周圍繞以紅暈,中心有臍凹,皰壁較薄、易破。

水痘多為自限性疾病,皮疹多在3-5天左右陸續發出,痂蓋多在10-20天內脫落,因水痘只在皮膚表層出現,並不涉及真皮層,愈後多不留瘢痕,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主要是加強護理,護理得好的話患兒就恢復得好。

當小兒患上水痘時,家長也不必太過於驚慌、害怕,只要做好皮疹的護理、消毒和隔離措施,同時密切監測患兒皮膚的出診情況及精神狀態,隨時了解患兒的病情變化,還是可以讓患兒平安地度過這一時期,避免日後皮膚留下瘢痕的。

當然,對於易感兒童來說,接種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膿皰病

新生兒膿皰病多從帶菌醫護人員或患兒母親身上感染。

由凝固酶陽性、噬菌體Ⅱ組71型金黃色葡萄球菌接觸傳染所致。

由於嬰兒皮膚稚嫩,抵抗力弱,同時初次接觸細菌,對細菌特別敏感,再加上營養不良、氣候濕熱、過度保暖、皮膚多汗浸漬等誘發原因,而給化膿菌的侵入和繁殖造成了良好條件。

在嬰兒室、哺乳室中,一旦發現此病,必須嚴格消毒和隔離。

臨床表現

多在嬰兒出生後4~10天發病,傳染性強,易在產科、嬰兒室或哺乳室內流行,開始為針尖大至豆大的紅色斑點,其上迅速出現水皰,水皰迅速擴大,由豌豆到核桃大或是更大,皰周圍有炎性紅暈,皰膜較薄、易破,1~2天後,大皰內液體變濁,或是皰底先有些黃色膿液,但整個大皰多數會化膿,起初大皰很飽滿,隨後不斷擴大而鬆弛,皰膜破裂後,露出潮紅、光滑的糜爛面,然後結成薄痂,別處又可出現大皰,可成片糜爛而像一般的天皰瘡,損害多半發生於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也可廣泛發生於軀幹和四肢,而掌跖常無損害,有時損害也發生在黏膜上或波及手指而引起化膿性甲床炎或甲溝炎,本病開始階段全身症狀不明顯,隨病情進展,可出現發熱、腹瀉、肺炎、腎炎,腦膜炎甚至敗血症等,導致患兒死亡。

治療

1.注意新生兒的皮膚清潔衛生,發現患兒應立即隔離,並對嬰兒室、患兒的衣物等進行消毒。

2.儘早應用有效抗生素,常用藥物有青黴素、新型青黴素Ⅱ、氨苄西林、頭孢唑林、頭孢拉定,紅黴素等。

3.加強支持療法,多次少量輸全血、新鮮血漿。

4.局部治療,在無菌情況下,剪除已破的皰膜,濕敷或清洗創面。

(1)常用藥物有1/8000高錳酸鉀溶液、0.05%依沙吖啶溶液、0.1%苯扎溴銨溶液。

(2)創面清潔無膿液者可外敷1%新黴素軟膏。

(3)創面清潔有膿液可酌情外敷膿皰瘡泥膏,或用紅黴素軟膏、新黴素軟膏、桿菌肽軟膏等。

預防

嚴禁患有化膿性皮膚病的醫護人員及家屬接觸新生兒,非工作人員嚴禁進入嬰兒室,發現患兒應立即隔離,注意新生兒清潔衛生,患兒尿布、衣被要經常消毒,嬰兒室內注意通風散熱,定期消毒。

1.在護理新生兒前必須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新生兒要勤洗澡,勤換衣服,衣服要柔軟,避免皮膚損傷,而且不要讓孩子過熱,夏天室內要通風。

2.進行衛生宣傳,毛巾、面盆等應經常消毒。

3.注意清潔衛生,禁用塑料制的床單、尿布。

熱疹

一般指痱子。

由於環境中氣溫高、濕度大,出汗過多,不易蒸發,汗液使表皮角質層浸漬,致使汗腺導管口變窄或阻塞,汗腺導管內汗液瀦留後因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滲入並刺激周圍組織而於汗孔處出現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

細菌繁殖、產生毒素,可加重炎症反應。

有人認為,汗孔的閉塞是由於原發性葡萄球菌感染,也有人認為痱子的發生與出汗過多無關,而與皮膚表面大量繁殖的微球菌有關。

臨床表現

1.晶形粟粒疹

又稱白痱,由於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汗管溢出引起。

常見於高熱大量出汗、長期臥床、過度衰弱的患者。

皮損為針尖至針頭大小的淺表性小水皰,壁薄,清亮,周圍無紅暈,輕擦易破,乾涸後留有細小鱗屑。

有自限性,一般無自覺症狀。

2.紅色粟粒疹

又稱紅痱,由於汗液在棘層處汗管溢出引起。

急性發病,皮損為成批出現圓而尖形的針頭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皰疹,周圍有輕度紅暈。

皮損消退後有輕度脫屑。

自覺輕度燒灼、刺癢感。

3.膿皰性粟粒疹

又稱膿痱。

多由紅色粟粒疹發展而來。

皮損為密集的丘疹頂端有針頭大小淺表膿皰。

膿皰內容常為無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

4.深部粟粒疹

又稱深痱,由於汗液在真皮上層特別是在真皮—表皮交界處汗管溢出引起。

常見於嚴重和反覆發生紅色粟粒疹的患者。

皮損為密集的皮色小水皰,內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時增大,不出汗時縮小。

當皮疹泛發時,全身皮膚出汗減少或無汗,面部、腋窩、手足可有代償性出汗增加,可造成熱帶性汗閉性衰竭或熱衰竭,患者可出現無力、睏倦、眩暈、頭痛等全身症狀。

治療

1.局部治療

局部外用清涼粉劑如痱子粉外撲,或用清涼止癢洗劑如1%薄荷爐甘石洗劑、1%薄荷酊;膿痱可外用2%魚石爐甘石洗劑、黃連撲粉。

2.全身療法

瘙癢明顯時口服抗組胺藥。

膿痱感染時選用抗生素。

預防

1.保持室內通風、涼爽,以減少出汗和利於汗液蒸發。

2.衣著宜寬大,便於汗液蒸發。

及時更換潮濕衣服。

3.經常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常用干毛巾擦汗或用溫水勤洗澡。

4.痱子發生後,避免搔抓,防止繼發感染。

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常見的皮膚病,其中兒童也是接觸性皮炎的常見患者。

兒童患上接觸性皮炎包括尿布皮炎、舌舔皮炎、馬桶皮炎以及其他皮炎等。

治療兒童接觸性皮炎三步走

首先應除去致敏因素。

接觸了致敏物質或毒性物質後,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乾淨。

避免搔抓,不用熱水洗燙及鹼性大的肥皂洗滌。

其次口服止癢、脫敏藥物,如朴爾敏、苯海拉明等。

必要時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及維生素C。

嚴重者可服用小劑量激素。

有繼發感染時可以合併應用抗生素。

最後根據皮膚損害特點選擇適當的外用藥物,當皮疹水腫嚴重,有糜爛滲出時,可用3%硼酸水做冷濕敷,每天四至六次,每次二十分鐘。

當皮疹紅腫無糜爛滲出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

當皮疹以丘疹、鱗屑、結痂為主時,可外用激素類藥膏,如丙酸倍氯美松、丁酸氫化可的松等。

接觸性皮炎的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由於接觸性皮炎的發病前提是接觸才發病,不接觸就不發病,因此接觸性皮炎是可以預防的。

預防復發的關鍵在於不再接觸致敏因子。

如對肥皂過敏者,若雙手末接觸過多污垢,就不必用肥皂洗;必須用時,也應立即用清水沖洗乾淨。

對化妝品過敏者,可選用不含有香料、顏料的化妝品。

對馬桶過敏者,便前可將馬桶邊緣蓋上紙張或布墊,使其不直接接觸皮膚,既可預防。

孩子患尿布皮炎時,應保持患處皮膚清潔、乾燥,勤洗澡,最好選擇細軟的純棉布做尿布,並保持尿布乾燥和清潔,尿布外不包塑料布或橡皮墊,以免加重病情。

使用嬰兒紙尿褲時應注意質量的優劣。

接觸性皮炎具有自愈傾向,去除病因、治療正確,一至二周即可痊癒。

若再接觸該過敏原,皮炎可再發。

當病因不明確、或同時有多種物質接觸而不能確定時,可以做斑貼試驗,以明確病因。

兒童由於生活環境簡單,發病較成年人為少。

只要積極預防,接觸性皮炎是可以避免發生的。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

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

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對症治療。

臨床表現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現

急性起病,發熱、口痛、厭食、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位於舌、頰黏膜及硬額等處為多,也可波及軟齶,牙齦、扁桃體和咽部。

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後轉為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

手足部較多,掌背面均有。

皮疹數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

消退後不留痕跡,無色素沉著。

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

多在一周內痊癒,預後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1)神經系統表現並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時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

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征陽性。

合併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

(2)呼吸系統表現並發肺水腫表現: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唇發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囉音或痰鳴音。

(3)循環系統表現並發心肌炎表現: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

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雖然看到這個名字人人色變,但其實這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疾病。

一開始伴隨著發燒症狀,然後出現疼痛的口腔潰瘍和不癢的皮疹。

手,腳,有時是臀部和腿開始起皮疹水泡。

它通過咳嗽,打噴嚏和使用尿布來傳播。

所以要經常洗手。

手足口病並不嚴重,通常在一周內會自行痊癒。

治療

1.一般治療

本病如無併發症,預後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內痊癒。

主要為對症治療。

(1)首先隔離患兒,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2)對症治療,做好口腔護理。

(3)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4)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5)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6)可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藥,補充維生素B、C等。

2.合併治療

(1)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及對重要臟器的保護。

(3)有顱內壓增高者給予相應處理。

(4)出現低氧血症、呼吸困難等呼吸衰竭徵象者,宜及早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5)維持血壓穩定。

其他重症處理:如出現DIC、肺水腫、心力衰竭等,應給予相應處理。

3.抗病毒藥物

因為抗病毒藥一般在發病24小時到48小時前使用才是最佳的。

而往往我們確診手足口病的時候,都已經過了最有效的治療階段,現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藥物。

預防

1.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患兒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6.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7.托幼單位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8.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

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地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採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濕疹

小兒濕疹,即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稱為遺傳過敏性皮炎、異位性皮炎,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病。

多於嬰幼兒時期發病,並遷延至兒童和成人期。

以濕疹樣皮疹,伴劇烈瘙癢,反覆發作為臨床特點,病患本人或家族中常有明顯的「特應性」,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主要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

患有濕疹的孩子起初皮膚發紅、出現皮疹、繼之皮膚發糙、脫屑,撫摩孩子的皮膚如同觸摸在砂紙上一樣。

遇熱、遇濕都可使濕疹表現顯著。

臨床表現

症狀多以慢性反覆性瘙癢為主,影響睡眠。

常以肘窩、膕窩等屈側部位的慢性復發性皮炎為特徵,初發損害為紅斑基礎上出現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皰疹或水皰,水皰破後形成糜爛面,有漿液性滲出,結痂。

急性濕疹處理不當,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濕疹,如及時適當治療可逐漸好轉,但易復發。

重者可發生大片紅斑,其上為成群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滲液,表面有厚痂,也可延及整個頭面部或頭頸部。

病灶周圍出現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自覺瘙癢。

擦破可發生糜爛、結痂,痂下有膿液滲出,邊緣有小膿皰,局部淋巴結腫大,壓痛。

附近或遠隔部位也可有搔抓所致的平行線狀紅斑、丘疹和水皰。

治療

清除創面分泌物,排除化學刺激,控制感染,病情可迅速好轉。

1.去除病因

家長應密切注意容易誘發的內、外因素,並儘量尋找可能的致病因素加以去除,積極配合治療,保持皮膚清潔,恢復和維持皮膚屏障功能,堅持使用保濕潤膚劑,將其作為基本治療。

可選用5%~10%黃連軟膏、複方蛇脂軟膏或其他潤膚膏外搽。

2.外治

外用藥是特應性皮炎的最主要的藥物治療手段:

(1)皮質類固醇激素乳膏 是首選藥物,應當針對病員的年齡、皮損部位、性質、面積等選用不同強度的激素藥膏,並注意副作用;

(2)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 包括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兩種藥物,是新的非激素治療藥物,療效肯定,沒有激素的副作用;

(3)抗生素 主要用於重症患者和滲出明顯者;

(4)收斂、止癢劑 主要為對症治療。

3.內服藥物

(1)抗組胺藥主要有止癢、抗炎的作用,可根據患者需要選擇鎮靜類和非鎮靜類抗組胺藥,如白天用非鎮靜類抗組胺藥,晚上用鎮靜類抗組胺藥;

(2)抗生素主要用於重症患者和滲出明顯者,注意用量、療程,勿濫用;

(3)激素治療應慎用,僅用於嚴重發作,其他藥物難以控制的情況。

對急性泛發以及對多種治療方法效果不佳者,可考慮短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鬆口服,勿長期使用;

(4)免疫抑制劑、抗炎症介質藥物根據情況適當選用;

(5)中醫中藥辨證施治①心脾積熱證治則:清心導赤。

主方:三心導赤飲加減。

②心火脾虛證治則:清心培土。

主方:清心培土方加減。

③脾虛蘊濕證治則:健脾滲濕。

主方:小兒化濕湯加減。

④血虛風燥證治則:養血祛風。

主方:當歸飲子加減。

4.物理治療

以中波紫外線(UVB)療法為主,其中窄波UVB療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12歲以下兒童慎用。

預防

1.尋找並去除發病原因

2.餵養和飲食

(1)母乳餵養可以減輕濕疹的程度。

蛋白類輔食應該晚一些添加,如雞蛋、魚、蝦類,一般小兒從4個月開始逐漸添加,而有濕疹的小兒,建議晚1~2個月添加,且添加的速度要慢。

小兒的飲食儘可能是新鮮的,避免讓小兒吃含氣、含色素、含防腐劑或穩定劑、含膨化劑等的加工食品。

(2)如果已經發現某種食物因食用出現濕疹,則應儘量避免再次進食這些食物。

(3)有牛奶過敏的小兒,可用胺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蛋白奶,持續6個月。

(4)對雞蛋過敏的小兒可單吃蛋黃。

(5)人工餵養的小兒患濕疹,可以把牛奶煮沸幾分鐘以降低過敏性。

(6)小兒食物以清淡飲食為好,應該少些鹽份,以免體內積液太多而易發濕疹。

3.衣物方面

貼身衣服可選用棉質材料,所有衣領最好是棉質的,衣著應較寬鬆、輕軟。

床上被褥最好是棉質的,衣物、枕頭、被褥等要經常更換,保持乾爽。

日常生活護理方面不要使用過緊,過暖的衣物,避免過熱和出汗。

並讓小兒避免皮膚接觸羽毛、獸毛、花粉、化纖等過敏物質以及等。

衣被不宜刺激性纖維、粗的纖維紡織品以及絲、毛及化纖等製品。

4.洗浴護膚方面

以溫水洗浴最好,避免用去脂強的鹼性洗浴用品,選擇偏酸性的洗浴用品。

護膚用品選擇低敏或抗敏製劑護膚,並且最好進行皮膚敏感性測定,以了解皮膚對所用護膚用品的反應情況,及時預防過敏的發生。

經常修剪指甲,避免抓傷皮膚。

5.環境方面

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濕疹癢感加重。

環境中要最大限度的減少過敏原,以降低刺激引起的過敏反應。

避免接觸菸草。

6.合理生活起居

保持小兒大便通暢,睡眠充足,適當進行體育鍛鍊。

蕁麻疹

小兒蕁麻疹(pediatric urticaria),俗稱風疹團,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皮膚大小不一的紅斑性及局限性水腫性反應,常伴瘙癢,其基本病變為皮膚黏膜的毛細血管暫時擴張和滲透性突然增加。

本病多數是變態反應所引起,急性大多預後良好。

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很多,細菌、病毒、寄生蟲都可以成為過敏原,花粉,灰塵,化學物質,甚至有的食物也能成為過敏原。

慢性蕁麻疹是指風團每周至少發作2次,持續≥6周者。

少數慢性蕁麻疹患者也可表現為間歇性發作。

臨床表現

本病典型症狀為紅斑與風團。

典型病例在接觸過敏原後,先出現紅斑,然後出現風團。

風團可出現於紅斑中心,並向周圍擴散。

臨床上有時僅有紅斑而無風團(多見於嬰幼兒),有時僅見風團而無紅斑(多見於年長兒及成人)。

小兒急性蕁麻疹發病十分突然,可在一瞬間內皮膚異常刺癢,隨著癢感和搔抓迅速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紅色、蒼白色的風疹塊;皮膚劃痕症陽性(用針頭在患兒正常皮膚上劃痕可出現與劃痕一致的紅色疙瘩);皮疹數量一般較多,有的為環狀,也可互相融合成大片,多於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很快消退,不留任何痕跡。

蕁麻疹可在身體任何部位發生。

本病極易復發,時隱時現。

多數患兒除皮膚奇癢外,沒其他不適感。

但如消化道受累,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支氣管及喉頭受累,則出現咽喉發堵、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有些患兒還可合併手足、眼瞼、甚至整個面部水腫;重時有面色蒼白、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

慢性蕁麻疹的病程可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一般以超過2~3個月者稱為慢性。

治療

1.尋找和清除致敏原

治療導致蕁麻疹的疾病,自身免疫性蕁麻疹治療困難,給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漿透析可使症狀緩解。

2.局部塗抹止癢洗劑

如爐甘石洗劑(加入薄荷腦)或氧化鋅洗劑。

3.藥物治療

(1)口服抗組胺類藥物,常用的一代抗組胺藥包括馬來酸氯苯那敏片、鹽酸異丙嗪、苯海拉明、多塞平、酮替芬等;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具有療效好,無明顯中樞抑制作用等優點,可用於2歲以上兒童,二代抗組胺藥包括鹽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阿伐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咪唑斯汀、奧洛他定等。

每日一次口服。

鈣劑及維生素C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有利於症狀緩解。

H2受體拮抗劑(如甲氰米胍、雷尼替丁)與H1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可治療腹痛明顯的急性蕁麻疹。

賽庚啶可用於慢性或寒冷性蕁麻疹的治療。

(2)對頑固病例可酌情應用潑尼松片口服或氫化可的松靜脈滴入,但不做常規用藥。

不同的藥物其最低年齡限制和使用劑量有顯著的差別,應遵循藥物說明書規範使用。

在治療無效的患兒中,可聯合第一代(晚上使用)和第二代(白天使用)抗組胺藥物治療,但要注意避免給學齡期患兒使用鎮靜類抗組胺藥。

4.對症治療

出現支氣管痙攣或喉頭水腫的患兒可用1:1000腎上腺素液皮下注射。

5.脫敏治療

對常規藥物治療效果不好的慢性蕁麻疹,可根據變應原皮試結果,給予相應脫敏治療,往往可取得一定療效。

預防

1.注重飲食

蕁麻疹的發病與飲食有一定的關係,某些食物可能是誘因。

例如魚蝦海鮮,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劑的罐頭、醃臘食品、飲料等都可誘發蕁麻疹。

另外,過於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會降低胃腸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殘渣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過長,因而產生蛋白腖和多肽,增加機體過敏的幾率。

2.注意衛生

家庭防蟎很重要;家中要少養貓、狗之類的寵物。

避免孩子接觸花粉類物質,避免在樹底、草叢等處活動。

3.注意天氣變化

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引起寒冷性蕁麻疹;蕁麻症患兒應穿著寬鬆透氣的衣物,以免對患處造成刺激。

4.注意藥物

有些藥物可以引起蕁麻疹,如青黴素、四環素、氯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藥物、多粘黴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劑等等。

在使用這些藥物時如出現過敏症狀應該立即停止使用,並積及時的採用蕁麻疹組合療法進行治療。

5.注意休息

保證充足的睡眠,生活規律,以增強機體免疫力。

紅疹

紅疹的潛伏期為7一17天,平均10天左右。

起病急,發熱39一40度,高熱早期可能伴有驚厥,病人可有輕微流涕,咳嗽、眼瞼浮腫、眼結膜炎,在發熱期間有食慾較差、噁心、嘔吐、輕瀉或便秘等症狀,咽部輕度充血,枕部,頸部及耳後淋巴結腫大,體溫持續3一5天後驟退,熱退時出現大小不一的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壓之褪色,初起於軀幹,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較多,皮疹在1一2天消退,無色素沉著或脫屑。

腫大的淋巴結消退較晚,但無壓痛。

在病程中周圍血白細胞數減少,淋巴細胞分類計數可達70%-90%。

臨床表現

① 胎熱證

證候嬰兒期,皮疹常在兩頰發生紅斑,針尖大小密集丘疹、丘皰疹、水皰和滲處,滲液乾涸則結橘黃色痂皮,痂剝脫後又顯露出潮紅的糜爛面。

舌質紅,苔少,指紋紫色。

② 濕熱證

證候兒童期,皮疹以針頭大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為多見,部分融合成片,輕度浸潤,並多集中在肘窩、膕窩等部位。

自覺癢重,搔破滲血或滲液。

舌質紅,苔薄黃,脈濡數。

③血燥證

證候成人期,皮疹主要發生在肘、膝、頸等處,肥厚而呈苔蘚樣變,境界不清楚,搔抓或摩擦刺激後則有少量滲出或血痂,乾燥,甚則乾裂不適,夜間尤重。

舌質淡紅,苔少,脈細數。

治療

除詳細詢問病史,查找誘發因素,予以糾正外,應採用全身或局部,中醫治療。

全身療法

1.飲食管理: 首先,避免餵哺過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

如疑牛奶過敏,可較久煮沸,使其蛋白變性,可以減少致敏物,或者選擇低敏配方奶粉雀巢超級能恩等,如更嚴重就要服用特殊配方奶粉藹兒舒,必要時可用羊奶或豆漿(參閱營養篇專節)代替牛奶。

如疑蛋白過敏,單給蛋黃,或由少量蛋白開始,逐漸加量。

餵奶的母親可暫停吃雞蛋。

2.抗組織胺類藥物: 撲爾敏、非那根、苯海拉明、異丙螓等單一或輪流內服有較好的止癢和抗過敏效果,並有不同程度的鎮靜作用。

非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藥,如息斯敏(片劑或口服液)、特非那丁。

具有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類藥優於後者。

3.皮質類固醇激素: 無論口服還是靜脈注射,都能很快控制症狀,有明顯的抗炎、止癢作用,但停藥後易復發,不能根治,且長期應用後有依賴性和各種不良反應,故應酌情慎用。

泛發急性濕疹其它療法效果不佳者,可短期口服強的松,病情好轉逐漸減量。

4.抗生素: 僅用於繼發局部或淋巴結等感染、白細胞增高和體溫增高的病兒。

一般採用青黴素肌注或紅黴素、複方新諾明口服。

局部治療

原則上是按照病期分別治療。

1.急性期 採用1%~4%硼酸溶液或1~4%硼酸溶液加0.1%呋喃西林溶液濕敷或外洗局部15分鐘左右之後,外塗雷佛諾爾氧化鋅軟膏或1%氯黴素氧化鋅油。

如無明顯感染亦可外用40%氧化鋅油或15%氧化鋅軟膏。

濕敷2~3天即可。

2.亞急性期 用1%~4%硼酸溶液外洗,然後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爐甘石呋喃西林洗劑,止癢、消炎。

外塗維生素B6軟膏及SCL膏(磺松糊劑,參見附錄兒科常用藥物劑量表),或中藥祛濕油。

3.慢性期 外用1/2或1/3膚輕鬆或丙酸倍氯美鬆軟膏加糠餾油軟膏或普連膏,或尿素軟膏,然後用薄塑料膜覆蓋,繃帶包紮,每隔1~2日封包1次,待皮膚恢復原狀。

至多每周洗浴1~2次,必要時外塗膚輕鬆軟膏、皮炎平。

對慢性局限性肥厚性小片損害可採用醋酸強的松龍,或去炎松混懸液做皮損處的皮內分點注射,每周1次,共2~3次。

不宜長期使用,以免發生皮膚萎縮。

中醫治療

很多醫生推薦必須使用治療才能徹底。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飲食失調,內蘊濕熱,外受風濕熱邪所致。

臨床上分乾性(丘疹性)、濕性(糜爛性)兩型。

常反覆發作,並多伴有胃腸道消化障礙症狀。

臨床治療多用內外兼治法,內服藥以清熱、解毒、涼血、滲濕為主,外用藥根據乾性、濕性之不同,予以不同處理。

臨床證治如下:

1.乾性(丘疹性)病例 疹如粟粒大,癢痛相兼,起白屑如疥癬,疹隱紅而乾燥,此多偏熱。

內服藥:治以清熱解毒為主。

處方舉例:連翹9g、黃柏6g、馬齒莧9g、青黛3g、地膚子9g、蟬衣3g、澤瀉9g。

外用藥:①一支蒿9g、元明粉3g、敗醬草15g,煎濃液外洗,或②鮮馬齒莧(適量)洗凈搗成泥外敷,每天換藥1次。

2.濕性(糜爛性)病例 濕疹部浸潤滲出液較多,或有膿性分泌物,重者可融合成片或延及全身,有腥味,局部發紅且癢甚,此多偏濕。

內服藥:治以涼血滲濕為主。

處方舉例:生地9g、青黛3g、敗醬草15g、紫草3g、馬齒莧9g、荷葉6g、地膚子9g、土茯苓9g。

外用藥:①青黛粉3g、黃柏粉9g、混合外撒,或香油調勻外塗,每日1~2次;或②輕粉3g、松花粉9g、黃柏粉9g、青黛粉3g,香油調勻外塗,每日1~2次;或③蒼朮粉、黃柏粉等量,植物油調外敷,每日1~2次。

注意事項:①濕性時只敷藥,忌用熱水洗,待其結痂後痂落自愈;②乾性、濕性均忌食辛辣、魚腥、刺激性食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濕疹水痘蕁麻疹」常見皮疹的判斷方法

當媽媽之後,經常會被寶寶皮膚上突然出現的一些小疙瘩或是紅疹子弄的焦頭爛額,對於處理方法更是一頭霧水。看著寶寶煩躁,大人的心裡也是一團亂麻;今天的這篇文章里從醫學的角度相對專業的介紹了寶寶可能出現...

小孩濕疹怎麼治療

小孩是脆弱的,要小心護理,不然的話就會發生這樣或是那樣的症狀。其中濕疹是很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小孩濕疹怎麼治療?臨床表現 濕疹按其發病過程中皮疹的表現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初發損害為紅斑基礎...

春季應積極預防皮膚病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但這個季節同時也是過敏性皮炎、濕疹、蕁麻疹、水痘、帶狀皰疹等皮膚病的高發期。由於氣候乾燥、風沙多、溫差大、紫外線增強,空氣中的浮塵增多,蟲蟎、花粉、柳絮、花粉也增多,加之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