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法可以給孩子測測他的安全感及與媽媽是否親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期文章我們分享了依戀關係對兒童及成人後人際模式的影響(孩童時的人際模式及成人後戀愛模式竟與嬰兒期媽媽的養育方式有關),本期通過「陌生情境測驗」來觀察一歲嬰兒對其母親的依戀安全性,由此可以看出寶寶對媽媽的依戀關係如何。

陌生情境測驗( strange situation test)是由美國心理學家Ainsworth 與同事( 1978) 設計,評定 1歲嬰兒對其母親的依戀的安全性。

即在一間實驗性玩具室內觀察嬰兒、養育者 (多為母親) 和一名友好卻陌生的成人在一系列情境中的行為與反應。

此操作程序的關鍵是嬰兒與每個成人分離、重聚的標準順序。

兒童需要滿足的程度及使用的方法被認為表明依戀的質量。

最初,母親與兒童被邀請進入一間放有適當玩具的舒適的實驗室,當兒童安靜下來並開始玩玩具時,便有陌生人加入,接著相繼有母親離去、陌生人與兒童相處、母親回來陌生人離去、母親離去兒童獨處等情境,兒童的反應用錄像帶進行記錄。

事後,依據錄像帶的記錄評估兒童的探索行為、對養育者與陌生人的傾向性、在簡單分離後重聚時對母親的反應等,來將依戀分類。

幼兒主要有以下幾種反應:

安全依戀:母親在時幼兒很自在、主動獨立地探索環境,但母親離去時表現出不安。

當母親回來時,幼兒會主動發起與母親的互動,尋求與母親的身體接觸,很快從不安中平靜下來,接著開始探索行為。

對陌生人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警覺與怕生,但有時也能試圖接近並向陌生人表示友好。

不安全一迴避型依戀:幼兒和母親進入遊戲室後立即開始玩,沒有注意或很少注意到母親的離去,在母親離去後仍能繼續玩。

母親回來時一樣很冷淡,不注視母親而是尋找玩具。

對待陌生人甚至比對待母親的迴避還少一些。

不安全一反抗型:幼兒一進入遊戲室這一陌生環境便覺得很不安,緊挨著母親,不去探索新環境。

整個過程都擔心著母親的去向,陌生人進來後開始焦慮,母親離開後十分憤怒或哀傷,母親回來時表現出矛盾行為,即想與母親身體接觸,又反抗地對母親又踢又打,不容易平靜下來,整個過程都表現出不安和痛苦。

對陌生人不主動接近,社會適應上表現消極。

不安全依戀一混亂型 :幼兒表現不可預估,有前面三種的混合,是與母親最不親密,最沒有安全感的孩子。

有興趣的媽媽們可以模仿此實驗來測試孩子的依戀安全性。

找一個自己熟悉但寶寶陌生的朋友家,按以下步驟觀察:

  1. 媽媽帶寶寶進入一個陌生房間,媽媽坐下,孩子自由探索;

  2. 然後一個成年陌生人進入房間,先和媽媽說話,再和孩子說話;

  3. 接著媽媽離開房間;

  4. 媽媽回來,和孩子打招呼並安慰兒童,陌生人離開;

  5. 媽媽再次離開,留下孩子;

  6. 陌生人回來;

  7. 母親回來,陌生人離開。


記住,幼兒在母親在房間、獨自在、陌生人進入、母親不在陌生人在等每一種情況的行為都要考慮,但區分依戀類別時母親重新回來時的反應比較有重要意義。

下期文章將以真實案例分析媽媽獨自帶的黏人寶寶是沒有安全感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媽媽 0到3歲是關鍵時期

安全感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童年時期,尤其在0到3歲,是形成安全感的關鍵階段,母親作為這一時期的重要養育者,對兒童的安全感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母親的關愛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