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孩子情商高不高,媽媽可以從這些方面進行觀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高,情商也高,這樣才能更好的在社會上生存,智商不光要後期培養,先天遺傳也很重要,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沒有明顯的差別,更多的是要通過後天的培養,關鍵要看家長如何引導了,

想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情商高不高,媽媽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如果你覺得孩子在某方面有所欠缺就要在平時多加努力了。


察覺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高情商的基本功就是能夠察覺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比如,一群孩子在一起玩遊戲,當有一個小朋友因為有情緒而離開群體,獨自去一邊玩耍的時候,有的孩子會快速地意識到,但有的孩子自始至終都不會發現。

前者顯然情商略高一籌。

家長如何幫孩子認知情緒?

在生活中,家長可以主動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當你難過時,你可以對孩子說「今天,媽媽非常生氣,因為……」如果孩子主動察覺到你難過的情緒,你千萬別說:「我沒事。

」試著告訴孩子:「是的,我心情不好。

謝謝你注意到了這一點。

」如果他們看起來很擔憂,你可以補充一句,「不過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大家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

家長還可以通過情緒卡片,幫助孩子看圖了解不同表情代表的不同情緒。

能夠及時跟負面情緒說byebye

家長可能會常常遇到一種情況,孩子在自己玩遊戲時,比如搭積木,當他無法做到他設定的目標時,小小的身軀就開始積聚憤怒了。

可能在若干次失敗,孩子會爆髮式得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

這時,如果家長冷靜地問孩子「你是不是因為搭不成玩具,生氣了?」

通常高情商的孩子接收到家長的關心,說「我生氣」或者怪罪積木,但之後可以慢慢冷靜下來,開始新的遊戲。

但是低情商的孩子可能會大哭大鬧,不做任何交流,無法從負面情緒中擺脫。

家長如何幫孩子擺脫負面情緒?

首先,無論孩子發生任何情況,家長必須保持冷靜,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如果對年齡小一點的孩子,他的自控能力還不是特彆強,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換個環境,換個玩具等,幫助孩子忘掉不愉快的經歷。

如果對年齡大一點的孩子,他具備一定的自控力,並且能夠理解道理的時候,家長可以幫孩子意識到,壞情緒會讓你感覺不好,但情緒是可以被控制,被選擇的。

比如日常生活中需要孩子做一個決定時,你可以不提意見,而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感受評估,「如果選擇A,你感覺如何呢?」「如果選擇B,你會感覺更好嗎?」

良好的社交能力

通常在孩子參加團體活動時,你會發現,一般會有一個孩子會成為領導遊戲的主角:比如他會安排其他小朋友的遊戲角色;比如當兩個小朋友發生矛盾時,他會趕過來調節,出主意解決問題。

這無疑就是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他們在和別人的互動當中,採取主動的姿態,與別人說話時通常熱情有禮貌,而與他人發生矛盾,他會換位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作為父母,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鼓勵孩子的親社會行為。

比如,鼓勵孩子學會分享、鼓勵孩子主動打招呼、鼓勵孩子觀察別人的需求,主動提供幫助,並在給予他及時的表揚。

如此一來,孩子就能夠培養出良好的社交能力、團隊意識及協作能力。

日後無論對工作還是生活,皆會大有助益。

擁有換位思考的能力

所謂換位思考,其實說是同理心會更為合適。

同理心一般是指能夠站在別人立場或角度思考,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的能力。

有的孩子的共情能力非常強,比如看見別的小朋友受傷了,他會覺得自己也疼,甚至哭了出來。

有的小朋友觀察能力很強,發現陌生的小朋友對他的玩具感興趣,會主動分享玩具。

其實,這些表現都屬於親社會行為,會令孩子很容易在群體中快速交到朋友。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有一個培養同理心特別好的遊戲:角色扮演,讓孩子去體驗那個人的狀態,他就更能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問題。

當孩子調皮或者做了非常不恰當的行為時,父母可以跟孩子遊戲化的調換位置將之前的行為再演示一次,這樣更能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傷害,從而建立同理心。

※部分文章與圖片來源網絡,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樣才能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更受歡迎?

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永遠都是最活潑可愛的,任何調皮的舉動都是可以被原諒的。可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我們沒辦法要求所以人跟我們一樣地寬容和遷就孩子,特別是在遇到人際交往方...

怎樣引導孩子在日積月累中形成正向思維能力?

娜寫年華寄語:張怡筠,是近年知名度很高的來自台灣的 「大眾心理學導師」,美國心理學博士,擅長談職場、愛情、婚姻、家庭、孩子教育,等等。她的風格是 「輕鬆說道理,明確講做法」,比較容易被普羅大眾接...

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孩子的社交能力與小時候的生長環境有很大的關聯,家長在學會保護孩子的同時,也應給孩子創造出好的社交環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每個孩子也有屬於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孩子的交往潛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