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際交往能力不強?那是家長沒做對!(0-6歲寶寶情商培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在一個群體里時

  • 怎樣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

  • 怎樣解決和其他小朋友的小衝突

  • 怎樣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 怎樣和別人協商

  • 怎樣分別從自己和別人的角度去看一個問題


這些其實就是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的第一步。

當孩子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父母需要常常問自己: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才能夠讓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一些初步技巧,才能夠逐步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的情商呢?

孩子三歲以前,父母不做旁觀者

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搶別人手裡的玩具是常有的事。

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偏向某一個孩子,而是公平來處理:「是誰先拿到的玩具,就讓誰先玩。

」勸搶到玩具的小朋友把玩具還給別人。

如果不聽勸告,就要隔離在一邊反省。

君子動口不動手,鼓勵孩子使用語言

幾個孩子一起玩,發生爭執吵鬧時,家長可以先在一旁觀察,看看他們自己會不會解決。

如果孩子們能和平解決,那就最好。

如果不能,還愈演愈烈,這個時候,大人要適時介入,勸說幾個孩子:「你用XX也很好,我們來試試看這個。

「通常孩子都能聽進去道理。

成人的介入,就是提醒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也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榜樣。

這一切,孩子都會看在眼裡,也是一種學習。

鼓勵孩子獨立談判

一群孩子在滑滑梯,大家都在排隊。

這個時候過來一個不認識的孩子想插在東東前面。

東東很憤怒地說:「嘿,你應該排在後面!」東東媽媽站在一旁觀察,沒有立刻插嘴。

插隊的孩子不說話,還想蹭進來。

東東說:「我也在排隊。

大家應該按順序來!」

插隊的孩子看到大家都看著他,不好意思了,就站到了隊伍後面。

媽媽走過去,表揚東東:「你做得很對!」對插隊的孩子說:「你能夠遵守規則,這樣大家都高興,對不對啊?」

Tips :給予孩子及時的表揚

孩子就是通過一些小事,慢慢鍛鍊自己的勇氣和語言表達能力。

如果插隊的是一個很粗暴不聽勸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及時制止,保護自己的孩子。

4歲及以上的孩子,已經懂得了不少規則,自覺遵守規則的能力也提高了。

他們更懂得與別人合作,也學會了在遊戲中分工,而且他們也慢慢能夠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

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有了衝突,可以鼓勵他們自己解決。

當然,要和孩子強調的是,無論怎麼樣,要使用語言,而不是拳頭。

Q1:別人的孩子打我的孩子,我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A:以暴制暴不是好辦法。

一方面,孩子才兩三歲,不能明辨是非,也不能掌握分寸,要是養成了不分青紅皂白打人的習慣就不好了;另一方面,如果碰到更加霸道的,孩子最終還是會吃虧。

Q2:鼓勵孩子自己處理矛盾,別人把他的玩具搶走,讓他自己要回來。

這樣好不好?

A:當孩子還不滿3歲時,他的能力有限,如果父母不給孩子主持公道,只會使守規則的「好孩子」受到傷害,讓他們感到困惑。

Q3:孩子太軟弱了,別人打他,他不還手,別人搶他的玩具,他自己遞過去。

怎麼辦?

A:大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吃虧,不過,有的孩子性格就是溫和一些,這樣的行為並不要緊。

等他們大一點,和別的孩子相處的時間多了,明白了交往的一些規則,再加上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孩子的行為是會有所改變,而不會一直這麼「懦弱」。

比如,到了三四歲的時候,有了「所有權」的初級概念,他就不會輕易把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了。

文圖來源:網絡綜合

如有侵權、違規,請聯繫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在黃金期培養孩子的情商

孩子在群體里,如何和小朋友相處、如何解決與小朋友的衝突、怎樣表達自己的立場、如何與別人交流協商。在孩子性格塑造的黃金期,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才能夠讓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一些初步技巧,並逐步培養孩...

孩子3歲以前,父母不做旁觀者

孩子們之間難免會有小摩擦:欺負人了,被欺負了,發怒了,傷心了……當這一切發生以後,我們會怎樣緩和孩子們的情緒,幫助他們友好相處?帶孩子去兒童遊戲場所玩的時候,我們常常能夠觀察到各色各樣的孩子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