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行為是寶寶聰明的表現,家長別引導錯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丨悠悠
寶寶的一些行為是聰明的表現,比如……愛破壞!孩子的一些破壞行為是孩子聰明求知慾的表現。
家長們不要一看到就全盤否定。
錯誤引導哦。
1、寶寶愛扔東西。
最早出現在6個月前後。
他會在媽媽餵飯時故意搶勺子,玩一下然後扔掉。
媽媽撿起來,他們會搶過來再扔。
樂此不疲的玩著,還能把自己逗的哈哈大笑。
其實這種破壞行為,是寶寶聰明的表現哦。
他在這個時候,腦子裡已經開始對外界進行「為什麼」的探索了。
孩子在1歲多時,扔東西的破壞力,會有所加強,表現更明顯。
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不怕摔的玩具,讓他去玩。
而非壓制性的恐嚇制止。
媽媽可以藉此機會一邊和孩子玩扔東西的遊戲,一邊給寶寶講扔的東西為什麼會掉在地上,為什麼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充分滿足孩子這種扔東西的探索欲。
2、寶寶愛看碗底
好多時候家長給孩子準備好的飯,剛放好,就被孩子扒翻了。
孩子抱著碗認真的研究著碗底。
往往這個時候家長都會十分生氣的批評娃一頓。
此時小寶貝的腦子裡已經開始有了思考。
他在研究碗是如何裝進去飯的,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
家長的批評壓制反而會嚇跑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
不如藉此機會陪孩子聊些碗和飯的故事,拿給孩子一個同樣的空碗。
待寶寶心裡需求得到滿足了,就不會去扒翻盛有飯的碗了。
3、寶寶愛拆卸玩具
這個一般表現在一歲以上的孩子,手部精細動作有所發展了。
他們總愛把自己的玩具拆的七零八散。
媽媽往往總會罵熊孩子不愛惜東西。
搞破壞。
其實寶寶的這些破壞行為是他在探索「為什麼」的表現。
好多時候媽媽心疼剛買來的玩具,先是對孩子大吼一頓,然後警告孩子不能拆,要愛惜著玩。
其實媽媽的不允許,不只是制止了孩子的行為,更是對孩子探索欲的中斷。
當媽媽遇到孩子這些破壞性行為時,可以陪孩子一起「搞破壞」。
給他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下,滿足他的好奇心,探索欲。
哪些東西是可以摔的,哪些東西是可以拆的,哪些是不能的,改言傳為身教,寶寶被滿足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他更喜歡這個世界的動力。
「熊孩子」出沒,家長千萬別寵壞!
熊孩子好動,破壞力強,他們無厘頭的要求往往弄得父母不耐煩乃至抓狂。專家指出,小孩會根據父母的反應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慾望,如果這個時期家長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不加分析地讓步、哄勸,一味滿足兒童的欲求...
寶寶愛抓小雞雞可能只因好玩
很多初為父母之人,大概都會為孩子出現的一些行為感到匪夷所思,行為和反應頗讓人費解,尤其是面對他們的「怪癖」,父母們常常無所適從。孩子不是生下來就要和我們作對的,也不是得了什麼怪病,只是年輕的我們...
孩子撕書、摔玩具、打人……除了說「不行」,你還可以這麼做!
說起孩子搞破壞這件事情,很多家長都會覺得挺頭疼,曾經有個媽媽就跟我說:我家孩子剛兩歲就開始喜歡搞破壞,不但會拆玩具撕書,不高興了還會摔椅子砸東西,我的口紅就被他弄斷了好幾根,跟他說了好多次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