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孩子學會這4件事,遠比認字、算數重要10000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次送寶貝上幼兒園時,總能從家長們的相互寒暄中聽到這樣的「嘮叨」:

家長A:每天回去問寶貝在幼兒園學了啥,總是一問三不知!

家長B:送到幼兒園就圖有人幫忙帶娃,這裡能學到什麼呀?

家長C:我家寶寶每個周末都送培訓班呢,不然怕上學了跟不上!

面對這樣的聲音,身邊一位資深園長曾不止一次發出感慨:對於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來說,並非「上課」才叫學習,如果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填鴨式」的學習上,而忽略孩子的個性發展和品質培養,那麼即使給孩子再好的教育資源也是得不償失的。

中國流傳一句老話「3歲看大,7歲看老」,3-6歲作為挖掘孩子潛能和塑造孩子品性的重要階段,比起學拼音、認字、識數,各位爸爸媽媽不妨多關注孩子在幼兒園裡是否學到了以下「真本領」,這些大多是無法量化的軟實力,但是卻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1.學會獨立生活

前幾天,網上流傳一則令人心酸的新聞:79歲的阿婆與87歲的老伴連續7年在路邊擺攤賣小吃,本該頤養天年的他們如此奔波,只為了多掙點錢替兒子還債。

兒子雖然四肢健全,卻一直躲在年邁的父母身後默默「啃老」。

面對記者的採訪,阿婆沒有絲毫抱怨:「我兒子才47歲,還小呢!」

父母對子女的愛,從來都是無私的。

在家裡,家長看見自家寶貝略微吃力地繫鞋帶、洗臉、穿衣服等,總會忍不住上前幫一把,殊不知這樣的過度保護只會助長孩子的自私、無助和依賴,甚至讓他們成年後依然保持「巨嬰」心理,不願離開父母的「襁褓」。

在幼兒園,老師則不會這樣「關照」孩子,她們會通過講故事、樹榜樣等方式,讓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這種深沉而博大的愛,不僅能夠激發孩子對生活的熱愛,更能為他們積蓄未來面對人生風風雨雨的力量。

2.學會遵守規則

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接觸真實的社會,他們在這裡學習和掌握的「人生規則」不僅是未來融入社會的基礎,也是成年後個人教養的集中體現。

很多孩子在家永遠是「最大」的,隨意使喚爺爺奶奶不用說「謝謝」,好吃的東西一個人獨享,不開心就發脾氣……

然而,在幼兒園,老師會通過制定各種規則,幫助孩子不斷完善自我,讓他們實現從「個人」向「社會人」的過渡。

比如:

◆ 要求孩子飯前便後勤洗手,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有效預防各種疾病的侵襲,保護他們的身體健康。

◆ 規定孩子每天早睡早起,按時午睡;吃飯不挑食、不偏食;能夠自己穿衣、穿鞋、上廁所,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 教孩子在適當的場合正確使用禮貌用語,比如:你好/請/謝謝/對不起,讓他們知道懂禮貌是最基本的社交技能。

◆ 告訴孩子在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譁,別人講話不能隨意打斷;玩玩具要輪流,上洗手間要學會排隊等待,讓孩子成為適應未來社會的人。

……

3.學會學習與探索

曾有位媽媽分享了一段幼兒園的教學視頻到家長群里:

老師和孩子一起玩積木,其中一個環節老師提問小朋友:這個盒子裡有10塊積木,今天來了15個小朋友,應該怎麼分?有的小朋友說可以一起玩,有的說打電話問問媽媽,還有的說回家去拿幾塊……

老師採取的這類開放式提問,能讓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開啟他們天馬行空的思維模式,使得知識、技能和遊戲得以完美融合,其意義遠大於學會「1+1=2」。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這種寶貴的探索欲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是學習和成長的不竭動力。

幼兒園的老師善長創造各種機會,通過對學習材料的提供、區域活動的設計,引發孩子在情景化的環境中主動建構,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促進他們學習品質的養成,為孩子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4.學會社會交往

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孩子從小具備合群、開朗、自信以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交往是孩子獲取這些能力、形成良好個性的前提。

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孩子可以通過與老師、小夥伴的交往,滿足自身正常的情感交流需求,使自己的行為、思想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同時,在幼兒園集體意識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也會自覺掌握更多的「社交原則」。

◆ 學會交朋友:孩子在和同齡小朋友一起生活、學習和遊戲時,能夠學會如何與人交往、怎麼保持友誼。

◆ 學會幫助別人:老師會引導和教育孩子在別人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學會分享,懂得換位思考。

◆ 學會解決爭端:幼兒園裡,孩子之間難免會出現爭端,老師的示範能讓孩子學會處理社交問題,這也是孩子去除「自我中心化」的最佳時機。

身為父母,我們應該把教育孩子的過程看成是一個連續的坐標軸,而不是分散的點,不是每到了一個階段就必須要完成某個具體任務。

在3-6歲的兒童教育中,最重要的絕對不是學什麼內容,而應是挖掘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養成孩子健全的人格,為他們未來的幸福人生築下堅實基礎!同時,如果家庭能夠與幼兒園攜手促進這些能力的養成,那麼,對孩子的教育必定會事半功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社交那些事

寶寶社交可以追溯到媽媽的孕中期、孕晚期,寶寶出生後應該從身邊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有意識默默的進行。家長要有一些新的育兒理念與孩子進行溝通,比如我們現在主張堅持母乳餵養,提倡生後30分鐘內開始哺...

為啥寶寶在幼兒園很勤快,到家就變懶了?

文/晏紅(早期教育專家)生活情景:多多上幼兒園已有3個月,每天她都跟奶奶講條件:「今天不上幼兒園了吧,我在家裡乖。」走在幼兒園的路上,她說:「好累啊,我的腳疼,奶奶抱。」晚上回家後,奶奶不喂,她...

增強自信心,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在和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我發現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許多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不容樂觀,父母只注重幼兒的知識教育而忽略對幼兒的情商教育,所以我寫這篇文章,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重視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