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寶寶在幼兒園很勤快,到家就變懶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晏紅(早期教育專家)

生活情景:

多多上幼兒園已有3個月,每天她都跟奶奶講條件:「今天不上幼兒園了吧,我在家裡乖。

」走在幼兒園的路上,她說:「好累啊,我的腳疼,奶奶抱。

」晚上回家後,奶奶不喂,她就不吃飯。

但老師卻向說奶奶反映:「多多在幼兒園挺乖的,挺積極主動的,還學會了很多本領,自己吃飯,還會漱口了,別的小朋友吃完飯,她還知道提醒別人漱口。

」奶奶很驚訝,有點不相信老師說的話。

因為,多多在家表現出很不情願上幼兒園,對父母的依賴性也比較強。

為什麼寶貝在幼兒園學了好多好習慣,在父母面前卻變了樣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專家解析:寶貝養成的好習慣為什麼在家裡變了樣?】

習慣具有慣性,新習慣會遭遇老習慣的阻抗;而且習慣還離不開環境的支持,家庭和幼兒園的要求和態度不同,會導致寶貝在幼兒園學習的新習慣一回家就變樣的情況。

例如,在家裡寶貝是家庭的獨生子女,父母都願意一切讓著寶貝,不讓寶貝受委屈。

可是到了幼兒園,小朋友誰也不讓誰,老師也不能偏袒任何一個小朋友,儘量公平處理小朋友之間的紛爭。

有的寶貝覺得小朋友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老師也沒有向著自己,就委屈得不得了,有時甚至不喜歡小朋友、老師或者不願意上幼兒園了。

所以,培養寶貝正確的交往方式,學會妥善調節在交往中自然出現的各種情緒,養成友好交往的習慣,是寶貝上幼兒園後首先需要學習的新內容。

父母要常常把寶貝假設為幼兒園的生活環境,培養寶貝在集體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與習慣。

【寶貝在幼兒園學了哪些好習慣?】

幼兒園特別重視孩子的習慣養成教育,隨著寶貝在幼兒園從嬰班上到小班、中班和大班,老師在習慣養成的教育方面所關注的側重點和所提的要求也不同。

1.在嬰班和小班,幼兒園最重視培養寶貝的獨立生活習慣和友好交往習慣。

例如,在生活方面,老師重視培養寶貝自己吃飯、穿衣、入廁、午睡的願望,如果寶貝不能獨立完成這些事情,需要培養寶貝能夠接受老師的幫助和指導,逐漸擺脫對大人的依賴,嘗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同伴交往方面,兩三歲寶貝之間容易發生爭搶,不會分享、輪流和等待,老師重視教育小朋友之間學會共同遊戲,不爭不搶、不推不擠,以保證寶貝在幼兒園獲得基本的交往常識和快樂相處的情緒。

2.在中班,幼兒園最重視培養寶貝的運動鍛鍊習慣和語言表達習慣。

四五歲寶貝的身體活動能力增強了,運動鍛鍊能促進食慾、增強體質,老師重視培養寶貝喜歡運動、安全鍛鍊的好習慣。

四五歲的寶貝還喜歡交往,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一定提高,但是他們還沒有養成用語言表達自己需求、用語言與同伴交流的好習慣,有的寶貝習慣於動輒動手解決問題,老師會重視培養寶貝的語言表達習慣。

3.在大班,幼兒園最重視培養寶貝的學習習慣、良好品德和心理素質。

還有一年就要上學了,老師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掌握基本的讀寫算技能,養成正確的坐姿、站姿和握筆姿勢,學會尊重老師和同學,遇到困難不害怕,敢於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

【怎樣在家裡鞏固寶貝的好習慣?】

1. 了解寶貝在幼兒園學到的新習慣

寶貝的可塑性很強,在新環境能夠很快學到新的行為規則,他們在幼兒園學到的許多新習慣未必完全為父母所知,而且這些新習慣在家庭環境中未必能夠完全派上新用場,再加上老習慣具有一定的慣性和惰性,因此導致寶貝在幼兒園學習的新習慣在家庭中得不到重視、鍛鍊和鞏固。

所以,父母需要經常了解老師在幼兒園都教了什麼,寶貝在幼兒園都學了什麼。

一些父母對幼兒園所教與寶貝所學,主要關注是什麼知識和技能,不太關注是什麼習慣,並繼續沿襲寶貝在家庭的老習慣,導致寶貝新學習的行為習慣在家庭出現倒退的現象。

鑒於這種情況,父母可以通過與老師交流、與其他父母交流、閱讀老師的保教計劃以及觀察寶貝的變化等多個渠道,了解寶貝在幼兒園學到的新習慣。

TIPS:在家中家長也要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比如讓寶寶自己入睡。

推薦:良良嬰兒防多汗定型枕,苧麻枕套與植物顆粒包,有效緩解寶寶多汗,防偏頭,矯正寶寶頭型,四大結構可調節,和寶寶一起長高的嬰兒枕。

2. 與老師溝通寶貝個性化的習慣特點

在上幼兒園之前,每個寶貝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已經養成的行為習慣差異很大。

有的寶貝能很快適應和學習幼兒園的新習慣,有的寶貝學習速度則比較慢。

媽咪可以與老師溝通寶貝在家庭生活中的現狀,與老師商量一套個性化的養成教育方案,既不對寶貝操之過急,也不對寶貝放鬆要求,讓寶貝在一個正面引導、充滿支持的環境中養成新習慣。

例如,有的寶貝一尿褲子就哭,老師和父母可以首先培養寶貝不怕尿褲子的意識,淡化寶貝尿褲子這件事,使寶貝不對尿褲子產生壓力和緊張情緒。

然後,經常在遊戲的時候提醒寶貝小便,並手把手地教寶貝脫穿褲子的動作技能,使寶貝按照自己的節奏逐步學會入廁。

3. 提高新習慣帶來的心理適應能力

一個新習慣的養成包括認識態度、行為能力和心理適應三個方面,很多道理寶貝都明白,父母也明白,操作起來也並不難,但是還不足以養成習慣。

這是因為,僅僅有一定的認識態度和行為能力還是不夠的,還要有一個克服慣性和惰性的心理適應過程,尤其是父母都很心疼獨生子女,帶著樹大自然直的思想意識,不忍心看見寶貝遇到困難不高興、不快樂的樣子,於是遷就了寶貝的老習慣,結果寶貝對新習慣的適應性降低了。

實際上,寶貝的適應能力是越鍛鍊越強大,適應能力越強大越容易在新環境中獲得快樂、心情高興。

在新的挑戰面前退縮,只能換來寶貝一時的安心和愉快,但對寶貝的長遠發展和人生歷練帶來不利影響。

TIPS:家長在送寶寶去幼兒園時,一定要使用安全座椅。

推薦:感恩兒童安全座椅 ,適合9個月-12歲的寶貝,3C認證,精製鋼骨架設計,安全性更高。

頭枕加厚,提高頭部保護,加強側面保護,防止側面撞擊,更安全更時尚。

4. 父母對寶貝的要求要一致

良好習慣作為寶貝的一項基本素質,是一個既簡單又困難的學習內容。

簡單之處在於只要寶貝的基本動作發展到位,就能學會相應的行為習慣;困難之處在於父母要幫助寶貝持之以恆,不宜一個父母支持而另一個父母卻忽略某種行為習慣,這樣寶貝就無法形成穩定的好習慣。

例如,一個寶貝上了寄宿幼兒園,已經養成了不吃零食的好習慣,但是一個雙休日,爸爸偶爾在家帶寶貝,寶貝想看電視就看電視,想吃零食就吃零食,周一上幼兒園的時候,寶貝非要在書包里裝很多零食不可。

到了幼兒園,老師不讓吃他就哭,吃了之後他就不好好吃飯,一周總共五天,寶貝在幼兒園鬧了三天的情緒,周四、周五才平靜下來。

老師很擔心寶貝回家過了一個雙休日又出現「零食風波」。

這類事情都說明,父母對寶貝的要求一致,是培養好習慣不可缺少的途徑。

來源:媽咪寶貝傳媒

凡本號註明「來源:媽咪寶貝傳媒」的所有作品,均為我方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我方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經我方授權使用的作品的,應在協議授權範圍內使用並署名。

違反上述聲明者,我方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能為寶寶入園做什麼 準備?

中高考已經結束了,又到了每年的畢業季,緊接著就是開學季,幼兒園也不例外。作為即將入園的孩子家長,一定在困惑該做什麼準備呢?回想起2年前我的經歷,想和各位寶媽分享一下。

幼兒園可以學會很多的東西,在家可以嗎?

1、培養孩子專注力 「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是幼兒的基本特徵之一。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專注力,對幼兒以後學習生活將會有很大的幫助,能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