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捨得讓孩子吃苦,你捨得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

」最近播出的時候《爸爸去哪兒》中,吳尊帶領兩個孩子下地干農活的做法就獲得了一致好評。

現在很多父母都在做孩子的保護傘、避風港,捨不得孩子吃苦,這樣,對他們的未來其實沒有幫助。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秘,培養創造能力,而且有利於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

」吃點苦,孩子會更懂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更懂得遇到困境要堅強、獨立地生存下去,還有助於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愛心的人。


我們不應該為孩子擋住所有風雨,畢竟我們也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所以讓孩子吃點苦,自己面對未來的困難挫折,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01. 捨得讓孩子吃苦

作為家長要改變原來的教養態度,讓孩子走出大人的「保護圈」,放開手腳不要怕孩子摔著、碰著、餓著、累著,孩子摔倒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對挑食、偏食、厭食的孩子,餓他一兩頓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家長不要去幫忙,管理自己的生活費。

例如,房間要自己收拾,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困難都解決掉,把他們前進的障礙清除得乾乾淨淨。

培養他們的生活技能,在適當年齡讓他們接觸社會。

02. 培養孩子獨立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培養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發揮潛力能做到的事情,家長不要代勞,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放手讓孩子去做,家長多肯定、多鼓勵,要讓孩子在家長的肯定、鼓勵中提高克服困難、吃苦耐勞、積極進取的能力和精神。

即使有些事情做不好,家長也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客觀地為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為孩子提出繼續努力的方向和動力,只有這樣,孩子在遇到困難,才會慢慢養成不怕吃苦,不怕失敗的精神,從而學會承受和應對各種困難挫折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03.「共苦」

《爸爸去哪兒》節目裡,每到一個地方,劇組總會安排一些條件特別差的房子輪流讓孩子和爸爸住。

你會發現,孩子的適應力很多時候比家長更強。

而這種一起吃苦的經歷,拉進了親子關係,也更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人生路漫漫,父母可以做孩子回家時看到的那點點燈光,孩子依然要離開家,去外面接受自己的生活。

不能吃苦,就很難接受未來的挫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媽媽這樣做會扼殺孩子許多能力,還不自查?

你的孩子多大了?你有種孩子永遠長不大的感覺嗎?其實,現在的孩子不是長不大,是比較依賴父母。當自己的父母在時,小朋友獨立完成一件事的幾率也隨著減少。下面是保姆式媽媽的常見做法,你中招了嗎?1代勞孩...

要記住,失敗是好事(原創)

中國有句老話叫「玉不琢不成器」,現在很多孩子,長期生活在關愛和照顧的環境中,對各種困難體驗都不深,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被徹底擊垮,因此,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要明白,不能僅僅...

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真有辣麼難嗎?

狐狸世界的法則是:成年後的狐狸不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它們必須獨立養活自己,這也是自然法則。如果你不懂得生存,你就會被淘汰。所以愛孩子,就要讓他獨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