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孩子心理發育7個特點,養出能幹寶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鶴琴(1892--1982年),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教授。

早年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留學美國五年,191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

五四運動期間回國後,最初擔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講授兒童心理學課程。

陳鶴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論,重視科學實驗,主張中國兒童教育的發展要適合國情,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一生主要從事於一系列開創性的幼兒教育研究與實踐,有《家庭教育》等著作,下文既摘自此書。

普通的小孩子生來雖有種種不同之點,然大抵是相仿佛的。

若家庭教育不好,小孩子本來不怕動物,大來會怕的,本來身體強健的,大來會瘦弱的。

至於知識之豐富與否,思想之發展與否,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實應負完全的責任。

然家庭教育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當。

若不明兒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沒有成效可言的。

所以我略略地把兒童心理述之如下,以資施行家庭教育者之參考。

1小孩子好遊戲的

小孩子可以說是生來好動的。

二三個月的嬰兒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腳,獨自玩耍。

到了五六個月的時候,看見東西就要來抓,抓住了就要放進嘴裡去。

到了再大一點,他就要這裡推推,那裡拉拉,不停的運動了,一等到會爬會走,那他的動作更加複雜了。

忽而立,忽而坐;忽而這樣,忽而那樣;忽而爬到那裡,忽而走到這裡。

假使我們成人象他那樣活動兩個鐘頭,那一定疲乏不堪了。

到了三四歲的時候,他的遊戲動作比從前還要繁多,而他的遊戲方法也與從前不同了。

從前他只能把椅子推來推去,現在他要把椅子抬來抬去,當花轎了;從前他只能把棒頭敲敲作聲以取樂,現在他要拿著棒當槍放了。

到了八九歲的時候,他的身體比從前更加強健得多了,精神也非常充足了,知識也漸漸豐富了,因此他的遊戲動作也就與從前不同了。

此時他喜歡玩各種競爭遊戲了;什麼放風箏,踢毽子;什麼鬥蟋蟀,拍皮球;什麼打棒頭,捉迷藏他都能夠玩了。

【教育策略】總起來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遊戲為生命的。

要知多運動,多強健;多遊戲,多快樂;多經驗,多學識,多思想。

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動作和遊戲。

第一,做父母的應準備良好的設備使小孩子得到充分的運動;

第二,做父母的應尋找適宜的伴侶使小孩子得到優美的影響。

有此二者,小孩子的身體就容易強健,心境就常常快樂,知識就容易增進,思想就容易啟發。

2小孩子好模仿的

小孩子未到一歲大的時候,就能模仿簡單的聲音和動作了。

他一聽見雞啼羊叫,也要啼啼看叫叫看;一看見別人洗面刷牙,也要洗洗看刷刷看。

到了二歲光景的時候,他能模仿複雜的動作了。

倘若他看見他母親掃地洗衣,他也掃掃洗洗看;倘若他看見他父親吐痰吃煙,他也要吐吐吃吃看。

到了三四歲的時候,他的模仿能力發展得更大了。

什麼娶親,什麼出殯,他都要模仿了。

【教育策略】總而言之,小孩子好模仿的,家中人之舉動言語他大概要模仿的。

若家中人之舉動文雅,他的舉動大概也會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語粗陋,他的言語大概也是粗陋的。

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謹慎,務使己身堪有作則之價值。

3小孩子好奇的

小孩子生來好動的,生來好模仿的的,也是生來好奇的。

五六個月大的嬰兒一聽見聲音就要轉頭去尋,一看見東西就要伸手去拿。

到了四五歲,他的好奇動作格外多了。

看見路上的汽車馬車來了,他總要停住腳看看;聽見外面的鑼聲鼓聲響了,他總要跑出去看看。

有一個四歲的小孩子,一日同他的母親去探望他的小朋友,看見他小朋友的家裡有許多蜜蜂,他拿了一根棒頭把蜂巢敲敲看,不料一敲蜜蜂出來刺他了。

又有一個五歲的小孩子,天天把園裡所種的紅蘿蔔掘起來,看他怎樣生長的。

又有一個小孩子把一隻鍾拆得粉粉碎,要看看這個鐘究竟為什麼會響的。

小孩子不但有這樣的動作,也發種種問句。

他常要問你「這是什麼東西,那是什麼東西;這個東西從哪裡來的,那個東西怎樣做的;這個東西為什麼是這樣的」。

他看見不懂的東西,就要來問你。

這些問句也是一種好奇的表現。

【教育策略】現在我們要問這種好奇的動作究竟有什麼用處呢?柏拉圖說:「好奇者,知識之門。

」這句話是很對的。

若小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與事物相接觸了;不與事物相接觸,那他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質和狀況了。

倘使他看見了冰,不好奇,不去玩弄,那他恐不會知道冰是冷的。

倘使他聽見了外面路上的汽車聲,不跑出去看看,那他恐不會曉得汽車是什麼東西。

所以好奇動作是小孩子得著知識一個最緊要的門徑。

4小孩子喜歡成功的

小孩子固然喜歡動作,但更是喜歡動作有成就的。

比如一個二歲光景的小孩子在沙箱裡玩沙。

他儘管把沙一把一把地撈進罐頭裡去,撈滿了把沙倒出來;又再一把一把地撈進去,撈滿了又倒出來;這種動作從表面一看沒有什麼成就,仔細考察起來,一把一把的撈進罐里去固是一種動作,但罐頭裝滿了,就是動作的成功。

小孩子雖喜歡撈沙的動作,也喜歡撈沙成功呢。

千萬別說冤冤相報何木塊,搬到天井裡去,用了許多力氣,費了許多時間,方才搭成一座小小房子的樣子。

他搭好之後,很高興地跑過來對我說:「爸爸你來看我搭的一座房子。

」我見了這座似是而非的房子,也非常歡喜,就極力的稱讚他,而且叫他再去搭。

他玩了木塊以後,又跑到書房裡去,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隻動物。

他畫了以後,又對我說:「象。

這是尾巴,頭,耳朵,眼睛,嘴巴,鼻頭。

」我回頭一看,果然不錯,就連說「好,好」。

從以上兩個例子看來,小孩子很喜歡做事情的,而且很喜歡其成功的,因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很有趣的,但是還有一方面可以得到父母或教師的讚許。

這種心理是很好的,我們做父母或教師的應當利用這種心理去鼓勵他做各種事情。

【教育策略】不過叫小孩子做的事情不要太難;若太難,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沒有成就,小孩子或者要灰心而下次不肯再做了。

反而言之,若所做的不甚難,小孩子能夠勝任而有成就的;一有成就,就很高興,就有自信力;所成就者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

因此自信力與成功就互相為用的了。

做父母的對於這一點也應特別注意的。

5小孩子喜歡野外生活的

大多數小孩子都喜歡野外生活。

到門外去就歡喜,終日在家裡就不十分高興,有許多小孩子哭的原因雖則不一,但是不能到外邊去看看玩玩,也是一種大原因。

做父母的不揣摩他的原因,只一味地去說他去罵他,那真正冤枉極了。

一鳴有一天,坐在搖籃哭個不了,他母親給他東西吃,他不吃,給他東西玩,他也不玩。

後來我就抱他到門外去玩玩,他一到門外就不哭了。

他仰起來看看天的顏色,低下頭去看看草木的樣子,看看飛禽走獸的形狀,歇了一歇,他就笑逐顏開了。

又有一天,天已晚了,街上已經沒有人了,他還不肯回家,不但一鳴是如此喜歡到外邊去的,普通兒童大概都是如此的。

現在我家裡辦了一個幼稚園。

凡天氣睛和的時候,我們就帶幼稚生到外邊去遊玩。

他們在曠野里跑來跑去,看見野花就采采,看見池塘就拋石子入水以取樂。

這種郊遊對於小孩的身體、知識、行為都有很好影響的。

不過小孩子的野外生活須以小孩子的年齡為斷。

如年齡較小的孩子,我們叫他采採花呀,種種樹呀,舉行短距離的遠足會呀。

年齡較大的兒童,我們叫他們採集標本,舉行旅行等等遊戲以增長他們的知識,以強健他們的身體,以愉快他們的精神,使他們無形中得著許多好處。

但是由於有許多做父母的總不放心他們的小孩子到外面去,一則恐怕身體疲乏,二則恐怕衣服弄髒,三則恐怕感冒風寒,所以一天到晚,將他們關在屋裡,好象囚犯一樣。

所以這種兒童長大起來,往往身體孱弱、知識缺乏,當年做父母的愛護子女,到了今天適足見其貽害子女了。

做教師的不願多事,且以帶領學生到野外遊玩為麻煩,所以學生就失去與天然界相接觸的一種良好機會。

要知學問,不僅僅在書本中求得,也應在自然界獲得,什麼「動物學」,什麼「植物學」,什麼「地理」,什麼「常識」,大概可以從自然界中學得的。

我們在書本中看死的標本,死的山水,不如到野外去看活的動物,采活的草木,玩真的沙石。

【教育策略】總起來說,小孩子不論年紀大的小的,不論男女的,大都喜歡野外生活,我們做父母或做教師的,雖不能十分注意到此,多少總須領小孩子到野外去玩玩才好。

6小孩子喜歡合群的

凡人都喜歡群居的,幼小嬰兒,離群獨居,就要哭喊,二歲時就要與同伴遊玩,到了五六歲,這個樂群心更加強了。

假設此時沒有伴侶遊玩,他一定要覺得孤苦不堪了。

有時候還要發生想像的伴侶。

他同這個想像的伴侶一同遊玩,一同起居,一同飲食,那就不致孤苦。

但是他的伴侶到底是想像的,他一定要覺得寂寞不堪的。

到了十餘歲,兒童就歡喜結隊成群的遊玩了,倘使兒童在這個時候,在家中得不到伴侶,他一定要往外尋求了。

我現在舉個例以證樂群心的發軔與重要。

(一)我的小孩子一鳴在47天的時候就發生樂群心理了。

在這一天,我撫撫他的下頷,他就對我說「a-ke」。

這「a-ke」究作何解,我雖不得而知,但是我們推想他的意思,總是一種快樂的表示,也是一種對於我撫他下頷的反應,也是一種承認他人存在的符號。

(二)到了3個月的時候,一鳴喜歡別人同他玩講。

若你接近他,他就笑逐顏開呀呀學語了。

(三)鄰人的小孩子,到了五六個月的時候,一定要別人站在他的旁邊,倘使別人離開他,他就哭,一看見有人來就不哭了。

(四)我的友人有一個五歲的女兒,因為孤獨的緣故,就常常有一個想像的伴侶同他遊玩。

後來進了幼稚園之後,這個想像的伴侶就慢慢的消沒了。

小孩子的好群已如上述。

【教育策略】做父母的正可以利用這種好群的心理教育小孩子。

第一,我們要使他得著良好的小朋友;第二,我們應給他馴良的動物如貓、兔子等作他的伴侶;第三,我們再給小娃娃之類以聊解他的寂寞。

7小孩子喜歡稱讚的

二三歲的孩子就喜歡「聽好話」的,喜歡旁人稱讚他的。

比如今天他穿了一件新衣服,就要給他的父親看;著了一雙新鞋子,就要給他同伴看。

到了四五歲的時候,這種喜歡嘉許的心理還要來得濃厚。

假使他不願意刷牙齒,你可指著一個牙齒潔白而肯刷牙齒的小孩子說:「他的牙齒多好看,多清潔,你若天天刷牙齒,你的牙齒也會象他這樣整齊好看呢!」小孩子聽了你的話,恐怕就要去刷了。

若刷了之後,你可就稱讚他說:「呀!你的牙齒是白一點了,好看得多了。

」他聽了必然覺得非常的高興,下次洗臉時就喜歡刷牙了。

一鳴畫圖,若畫得好,我就稱讚他幾句,鼓勵他幾句,並且替他在圖畫上寫「很好」的字樣,他就顯出很快樂的樣子。

所以以後他常常喜歡畫圖畫的,畫了之後,常把圖畫紙拿了來給我看,並且叫我在紙上寫「很好」兩個字。

【教育策略】這種讚許心,我們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時應當利用的,然而不可用得太濫,一濫就失掉它的效用,反不若不用為妙。

總結:總起來說,小孩子(一)好遊戲的,(二)好奇的,(三)好群的,(四)好模仿的,(五)喜歡野外生活的,(六)喜歡成功的,(七)喜歡別人讚許他的。

這幾點兒童的心理,不過是犖犖大者而已;至於不甚緊要的,略而不述了。

即從上面所說的幾點看來,我們教小孩子必須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

若能依據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

本文轉自:育兒很簡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出現攀比心理,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媽媽,我同學今天說他家有八套房,海南還有一套,誰聽他的話就可以去他們海南的家玩,我們家為什麼不在海南買房子啊。」近日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新聞,同學之間互相攀比,這是小孩子之間最常見的現象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