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兒童「勤快」指數調查:只有20%的男孩做家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0月11日是聯合國女童國際日。

聯合國兒童機構隨之出台的新報告說,女孩比男孩花在做家務活的時間多40%,而且時間隨著她們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10日,女報記者在濟南本地一些親子群調查,近三分之二的女孩在家裡要洗碗和打掃衛生,而參與家務勞動的男孩卻不足20%。

不少孩子因為學校對做家務活的要求以及父母的教育,可謂家務達人,而有部分孩子因為父母的溺愛,懶於動手。

「孩子原來一點家務都不做,自從學校開設國學課以後,就知道收拾自己房間了。

」市民姜女士說,陽陽做家務的積極性來源於國學課,教育孩子如何孝順父母,比如給父母捶背洗腳,幫助洗碗拖地做家務等。

「陽陽參加學習後,更懂得體貼爸爸媽媽。

每天我們回家,孩子都會主動倒水、問候,平時還經常幫助我做家務活,孩子這些變化讓我們感到很欣慰。

」她說,做家務應當從小培養,讓孩子體驗過後,才會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即使很多家長已經認識到讓孩子做家務的重要性,但是讓孩子做家務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常常感覺與其要求孩子去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容易。

不少家長感慨,讓男孩做家務比讓女孩做更困難,而且女孩做家務會更細膩。

事實上,男孩並非天生不會做家務,也需要家長適時引導。

球球三歲的時候,趙女士便和老公離婚了。

獨自撫養幼兒的她,只能從小教兒子學會獨立。

「兒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連自己吃飯都成問題,如今卻是班裡的小明星了。

」趙女士說,她每天下班後都會騰出時間陪兒子做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比如一起進餐、做家務和講故事,讓球球時刻感受被疼惜、被重視、受到照顧。

她說,事實證明,男孩不僅會做家務,而且做的一點不差。

讓孩子「吃點苦」,學會自理、關心他人,其實是一件好事。

家務活給孩子留塊「責任田」

天橋區某小學一年級班主任郭女士說:當家長忙於讓孩子學習的時候,別忘了讓孩子做做家務活,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責任感。

孩子參與做家務,不僅僅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更好地體驗自己是家庭一員的感覺,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心。

家長應提供給孩子家務勞動的崗位,拖地抹桌、整理房間時給孩子留一塊「自留地」;洗刷餐具、澆花餵貓時為孩子辟一塊「責任田」。

通過家務事「承包」,激發孩子學做家務事、喜幹家務事的興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愛做家務,究竟算不算小事?

咱們的孩子愛做家務嗎?咱們做家長的支持讓孩子做家務嗎?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在中小學階段近半數(46.7%)家長經常會代替孩子勞動;41.4%的家長明確認為孩子不做或幾乎不做家務。問及理...

為孩子提供動手的機會

孩子其實是非常樂意動手做事情的,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會喜歡做事,一歲多的孩子喜歡自己吃飯,兩歲多的孩子喜歡幫媽媽拎東西……每個階段,孩子都有自己做事或者幫大人做事的願望,那是孩子成長的需求。家長要做...

知道這幾個小技巧,孩子馬上愛上做家務

哈佛大學的研究證明: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另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