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脾氣倔是被大人慣的?NO!另有原因,一半以上家長都不知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常有媽媽訴苦:我家4歲的寶寶最近特別犟,上樓的時候必須我走在前邊,他在後邊跟著我,如果我讓他先走,就鬧脾氣甚至坐在地上不走了,你說他走後邊兒摔著了怎麼辦我都來不及拽他……以前也沒見他這麼犟啊,這麼個事兒不知道有什麼好堅持的,我簡直不能理解。

跟這位寶寶相似的情況,還有比如:有的寶寶玩具必須按照一定順序擺放,擺錯了就一定調整過來才罷休;吃橘子如果說自己剝皮就一定要自己剝,別人幫忙剝了就無論如何也要重新剝一個;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絕對不能被打斷,如果被打斷了就會生氣、大哭並且絕對不會再繼續了……

以上這些行為通常會被大人們認為是「犟」、「任性」,甚至歸咎於獨生子女、長輩溺愛上,小優非常嚴肅地告訴大家:這並不一定科學。

與其說是「犟」和「任性」,不如說是這一種「執拗」,這種執拗源於孩子進入了秩序敏感期,表現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否則情緒就會產生劇烈變化,發脾氣,哭,鬧。

就是說,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內心已經有了一定的秩序感,並期待所有事情都按照這種秩序進行運行,如果有人打破了這種秩序,他們就會無所適從,並且以哭鬧、憤怒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直到事情重來一次才有可能停止。

舉例來說,讓一個4歲的孩子寫字一定要非常漂亮,他一定擔心寫不好,因為他不具備這種能力,所以他會拒絕,繼而遭到家長的打罵,甚至懲罰,他就會以他的執拗來表示反抗。

通過這個例子,應該了解,孩子的執拗、違抗,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在它的後面藏著擔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

作為爸爸媽媽,我們需要小心的呵護好孩子那些小小的情緒,處理得當,就可以順利的幫孩子渡過這一階段。

孩子2-5歲時正是處於自我啟蒙期,他們開始動腦筋思考問題,觀察事物,若在此時壓抑孩子的反抗,或消除其反抗因素,反而會限制孩子獨立思想的能力,相反,應尊重孩子的個性。

例如在家中,先要弄清孩子平日對各位長輩的教導接受或抗拒的原因,及時把孩子不講理或出現不適當行為的情況一一列出,不要給他亂發脾氣、借題發揮的機會。

【優教家·小優說】

執拗並不想我們看到的表象那樣可怕,這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敏感期階段,它也是孩子獨立意識強烈凸顯的一個階段,自我意識與他人意識逐步分化、不斷加強的過程,因此爸爸媽媽不必太過擔心。

-----< 推薦文章 >-----

http://mp.weixin.qq.com/s/YKH95L5k_e7Z9Wcq3uOtMw


http://mp.weixin.qq.com/s/6U77CNTBZO0tmdqpV0ZdQA


孩子打人?哭鬧?倔強?不自信?…… 優教家來幫你!

分享有用、有趣、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識。

學做好爸媽,就上優教家!

優教家——中國第一個網際網路家庭教育平台

請關注優教家官方微信:iyoujiaojia (複製後前往微信搜索)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 家庭教育指導師 王棟 推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