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你作對別再吼了?這時嬌慣比嚴厲更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妞妞今年3歲多了,在家的時候喜歡將所有的玩具堆高再推倒,在壘的過程中還不斷變化姿勢,一會站著,一會蹲下側著身子觀察著自己的玩具,如果壘高的物體被家裡人碰倒了,她會要求別人放回到原有的位置上去,然後再繼續自己的工作,但是家裡人也有苦惱,妞妞每次進行這項活動時,都很固執,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願擺放,有時候明明很不合理也不聽取意見,還會將自己的玩具丟的哪都是,不讓別人碰到,有時候玩著玩著還會哭鬧起來。

夏美如:國家高級早教師

夏美如老師這樣說:

執拗和完美是一對雙胞胎,總是一同出現。

案例中寶寶的表現是典型的執拗期表現,是心理發育的一個正常階段。

3-4歲的孩子處於執拗敏感期內,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固執到一個極端,稍有不合心意的事情出現就會成為大哭大鬧的理由,必須重來才能結束。

進入執拗期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口頭禪:

1.「不對,重來!」

2.「按我說的做!」

3.「我說了算!」

4.甚至有時候會自己把自己弄哭,就像案例中媽媽說的,自己玩著玩著就會哭鬧。

進入執拗期之後,家長很頭疼,但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

面對執拗期的孩子,家長要有很強的耐心,如果孩子的要求能做到就儘量滿足,對於孩子無理的要求也要予以理解並及時安慰。

➤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執拗期:

1 端正認識,做好迎接執拗期的準備

執拗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發育階段中必須經歷的一段時間,是不以孩子意志為轉移的心理發育必經過程,家長應該坦然接受這階段的孩子。

理解孩子的痛苦,不過多限制孩子的淘氣、任性的行為,家長如果缺乏耐心會不利於孩子順利走出敏感期。

統一戰線,統一認識。

夫妻雙方、兩代人之間要統一認識,在孩子吵鬧、任性的時候要採取統一的應對措施。

如果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大人的態度不一致,很容易讓孩子「鑽空子」,那麼接下來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2 理解至上,儘量滿足

順從孩子合理的、非原則性的需求,能做到的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大人不能期望孩子像成人一樣理性、自製,孩子的某些舉動並沒有特殊的目的,對於涉及原則性問題的要求,也要予以理解,可以用擁抱、轉移注意力或者尋找替代品的方式緩解孩子的痛苦。

有的家長擔心這樣做會不會讓孩子更任性,這裡想告訴各位家長的是,執拗期是特殊的成長階段,相較於孩子在執拗期受挫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任性就顯得微不足道了,特殊時期要採用特殊處理方式。

3尊重孩子的秩序感

孩子的執拗行為是秩序感遭到挑戰的結果,尊重他們的秩序感能夠將即將爆發的事態解決於萌芽之中。

多觀察孩子對於秩序的要求,儘量順從他們的秩序原則,多徵求孩子對秩序的意見。

家長要設身處地的理解孩子,充滿耐心地幫助孩子度過執拗敏感期。

只要處理得當,方法正確,幾個月之後就會度過執拗敏感期,這幾個月的時間讓孩子心理發育更成熟,也讓父母在育兒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Tips:我記得有個家長說過,因為咬了寶寶的餅乾而讓寶寶哭鬧起來,任寶媽怎麼哄,給他拿一塊一模一樣的餅乾,寶寶依然哭鬧讓媽媽把咬下來的那塊恢復如初,你家寶寶有這樣的執拗事情嗎?你是怎麼安撫寶寶的?寶媽快在留言區內說一說自己寶貝那些好氣又好笑的事情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的孩子是不是變得越來越任性的呢?

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有的孩子是家長不讓幹什麼,他偏要幹什麼,這是什麼原因呢? 通常孩子從兩歲開始,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自我意識與他人意識開始逐步分化,常常會不聽從父母的建議和指令,變得固執己...

讓孩子順利地度過執拗敏感期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種經歷,面對著一個三四歲的孩子,當他哭鬧不止、固執地和你對著幹的時候,你氣得伸手就是一巴掌打到他的臉上或屁股上,或者馬上強行糾正他的行為,逼迫他服從你的指令?其實你如果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