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焦慮地圖(半歲—3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注我,擺脫泥濘的力量

今天繼續《二孩焦慮地圖》

上周說到了二胎前到二胎出生後半歲的常見焦慮:還在煩惱二胎嗎?拿好這份《二孩焦慮地圖》

今天我來掰乎二孩半歲後的焦慮「套路」!

圖文|昱子

半歲到一歲,是二孩生活的第二個艱難期!

為什麼說是第二個艱難期呢?

因為從出生到半歲,照顧新生兒的煩、全家人適應二胎的過程,往往都是艱難的磨合……

而到半歲之後,在職的媽媽就面臨著一個突出的困難

——產假結束了,該怎麼辦呢?

於是,在孩子半歲前後,煩惱叢生!

一方面, 養孩子的艱難期還沒有過去。

半歲大的孩子,剛剛會坐而已,和哥哥姐姐尚在磨合、互動不多,甚至可能還有衝突,基本體會不到二胎的好。

另一方面,如果媽媽開始上班了,家裡兩個孩子又怎麼照顧呢?

上學的孩子,需要完成學校作業、甚至陪讀。

沒上學的孩子,更是需要人力親力親為的照顧。

還有一個奶娃娃,半大不小,哪裡又能離得了人呢?

因此,媽媽的焦慮集中於幾件事:

  • 誰來幫我帶孩子?!

  • 工作和帶娃怎麼平衡?!

  • 甚至想,到底該不該全職?!

  • 焦慮源源不斷、幸福瞬間卻寥寥無幾……

這段時間,怎能不抑鬱呢?

1、接受現狀:

針對上述困難,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應對策略。

有的人家有足夠的人力,媽媽上班之後還能拜託老人繼續照顧孩子。

有的人家人力不足,會選擇通過僱傭家政來照顧孩子。

還有的人家,媽媽會選擇全職。

但無論哪一種,並不能完全避免焦慮的出現!

我不止一次聽見媽媽抱怨:「家人都是豬隊友,老人帶娃矛盾多,保姆帶娃不放心!」

至於全職的媽媽,那更容易寫成一部血淚史,想想看,成天沉浸於鍋碗瓢盆、屎尿屁,又有誰願意呢?!

但我的建議,只有一條

——接受現狀!

曾有一位媽媽不停地向我抱怨老公不給力,帶娃不幫忙不說,還喜歡抱怨。

她後悔帶孩子、後悔要孩子,甚至後悔離開了之前的男朋友,卻找了這麼一位老公。

但我仔細傾聽了她的故事後,還是告訴她:

「你的問題表面上是老公不給力,但更深層的問題,卻是你不接受任何不合預期的東西。

「你之所以離開前男友,就是因為他的某種特質,不如你的預期。

為了迴避這種特質,你找了與前男友南轅北轍的老公。

「當你嫁給老公,成功迴避了前男友的缺點,卻遭遇了老公的新缺點。

如此,你又開始懷念前男友,對眼前這位老公越來越厭煩。

「但,如果你真的找回前男友,又會幸福嗎?他令人討厭的特質依然在,即使你回到不生孩子、不帶娃的歲月,你依然無法感到100%的滿意。

聽完我說的,這位媽媽沉默了……

她的狀況,就是對現狀不滿的很多媽媽的寫照。

我們寧肯飲下「後悔藥」,也不願意採取一些實在的措施,去改善自身的處境!

所以,要減弱這一階段的焦慮,或者育兒中的所有焦慮。

接受現狀,就是前提!

沒人幫的,接受沒人幫的境地(是的,接受,你沒有看錯)

有人幫的,接受有舍就有得的現實。

接受是很難受,但唯有接受,你才會忍辱負重,邁出改善現實的一步!你才會把時間放在改善現實中去,而不是被無數的毒雞湯、吐槽文淹沒,沉浸在悲悲戚戚的自我哀怨中。

2、確定優先任務:

產假結束,但媽媽的心思,還是在家庭。

很多次,關於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話題,都激起二胎群媽媽們的熱議!

誰不想生活工作兩相宜?

誰不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既有經濟獨立權,又能做個十全好媽媽?

但現實是,很難。

那些告訴你生活、工作可以完美平衡的帖子,十有八九沒有告訴你全部的真相。

每天的時間就24小時,你日以繼夜地工作,一時就不容易兼顧孩子。

所以,深呼吸……

告訴自己,有舍就有得。

當你選擇了最優先的任務時,其他任務自然會後退!

我見過一位媽媽,就在孩子半歲後辭職。

她並非不想工作,只是因為孩子的身體有問題,不得不回家照顧。

剛開始,她也自怨不已,怨恨自己讓孩子受苦,也怨恨孩子的狀況讓自己的生活陡然變化……

但半年後我再見到她,她的氣色已經恢復很多,她告訴我說:

「雖然剛開始真的很不能接受,但後來帶著孩子看病,看到他好一點點,都激動地不得了。

現在也不想其他了,一心一意帶他,能好起來就好!」

現在,這位媽媽已經成為了病友中的意見領袖,兼職做一些醫療諮詢和藥品代購。

既把孩子的需求擺在第一位,又有收入。

她正確地排序了生活的優先任務,並最終讓自己得到了補償!

3、尋找幫手:

幫手有很多種,從老人到家政,到如今流行的各種機器人。

只要你肯嘗試,焦慮就有得解。

尋找保姆的,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二胎來了,如何雇個好保姆 ?

和老人相處的,我唯一的建議是放平心態,不僅把彼此視作親人,更將彼此視作合作夥伴。

帶孩子的路上,缺了誰,其實辛苦的都是自己,對不對?

一歲到兩歲,是二胎生活真正開始的時候!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一歲之前,老二都是個「傻乎乎」的肉球,除了到後期能爬、略微能走之外,前期的活動能力都有限,和老大的互動也比較有限。

相對的,和老大產生的直接衝突與競爭也不那麼明顯。

但到了一歲之後,隨著老二自我意識的逐步覺醒,你家可能就會上演兒童版的「權力的遊戲」了!

這時候,老二可能會蠻不講理。

爭奪老大的玩具、書本是常見情景!

這時候,家長也許認為,給他個新玩具好了,你不要和哥哥姐姐爭~

但抱歉,老二的標準就是

——老大玩什麼,他就要什麼;老大做什麼,他就要做什麼!

這段時間,父母往往很苦惱

——說道理吧,小娃娃不聽……

——不說道理吧,生拉硬拽吧,畢竟是小的,哪裡有捨得呢?

於是,倆娃相爭,家裡雞犬不寧!

老大陷入被動,一方面,他不能動手和弟弟妹妹爭奪,多半會被罵,另一方面,那個小不點兒對他的威脅越來越明顯,之前還只是個吃奶的肉球,現在可好,是個「真刀真槍」搶地盤的對手了!

此外,這段時間的老大可能也對老二帶來「無心傷害」。

首先,弟弟妹妹的運動能力明顯增強,開始可以跟著老大玩,很多老大樂於和老二玩耍,但畢竟老大自己也是孩子,有時照顧不到弟弟妹妹,或者玩耍的時候,失手就傷到了弟弟妹妹。

其次,老大可能會故意「使絆兒」。

玩著玩著,打一下老二、敲一下老二,以發泄當下對老二的不滿。

這兩種情況,老大都常常成為吃虧的那方!

因為他年紀大嘛,通常被罵的都是他!

但對於父母來說,罵完了哪裡又能一點兒不心疼呢?

手心手背都是肉,有時平衡不了倆娃的關係,護著一個、怪了一個,心裏面的愧疚感真是揮之不去……

1、建立手足規則的黃金時期:

老二一歲半之後,其實是建立手足規則的黃金時期!

表面上,倆娃的互動多、衝突多,真的很煩人,但實際上,人與人的互動,不就是「不打不相識」嗎?

孩子們就像是草原上相互嬉戲的獅子幼崽一樣,正是看上去不太平的打鬧,讓他們熟悉彼此、了解彼此,鍛鍊出熟練的人際關係技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關於如何建立手足的規則,我的建議很簡單:

1)制定公平的規則:

所謂規則,並不是一條規定適用於所有人,而是在不同孩子的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基礎上,制定出相對公平、並且能持續遵守的規則。

比如,收拾玩具。

剛開始,哥哥很不開心,為什麼我每次收得多,妹妹收得少?我不要收拾妹妹的玩具!

我會把妹妹的手和他的手放在一起,兩相比較,妹妹手小、哥哥手大,當然妹妹一次拿得東西少、哥哥拿得東西多!而且,玩具都是一起玩的,要收,所有人都必須收。

勸說之下,兄妹倆都接受了「收東西」的規則,儘管每個人能力不同、收拾的效率不同,但在尊重個人能力的基礎上,他們達到了規則的統一。

看完的書、玩過的玩具要一起收哦

2)接受少量的不公平:

都說「一碗水要端平」,但實際上,絕對的公平太難了!

多子女家庭中,每個孩子稟賦、能力、性別、性格都不同,父母儘管力求公平,但又怎麼可能滴水不漏呢?

所以,不用太糾結於很多公平不公平的細節。

就像我剛開始的時候踏入了一個誤區,就是哥哥有的東西,妹妹來一份;妹妹有的東西,哥哥也來一份。

但時間久了,發現幾乎沒有必要!

兄弟姐妹之間的物品,很多都是共享的!

有時大人特地準備的兩份物品,很快就會混為一談,甚至孩子們還會爭奪同一件東西,明明旁邊還有一件,但他們偏偏覺得「我就想要哥哥/妹妹的!」

這種現象,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可偏偏是這種現象,讓人明白,在手足之間做到涇渭分明,真的太難!

於是,學會放低對「公平」的期待吧!

每個家庭的人力、財力、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並不能做到平均分配的時候,就儘量讓孩子們學會共享、分享和創造。

父母沒有義務為他們提供一個絕對公平的環境,但父母可以提供:

  • 尊重不同的個性

  • 充分的情感支持

  • 不以比較為手段,來刺激對方的進步

我覺得能做到這些,就是為人父母能做的最大的公平了!

至於那些繁瑣的生活細節,抓大放小,足矣。

最後,兩歲到三歲。

這一階段,其實是一歲到兩歲的焦慮延續。

因為焦慮的核心依然是:

  • 手足規則的建立

  • 父母精力的考驗

這個階段,我們依然在探索建立屬於自家的手足規則,如果引導得當,這一階段的手足關係將為今後的手足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礎,孩子越大、越能玩到一起,父母也越輕鬆。

同時,這一階段的重點也該放在對老二「恐怖兩歲」的引導上!

兩歲的孩子,會探索突破成人設定的規則,探索建立獨立的自我,也會在這階段頻繁挑戰手足秩序。

因此,我建議父母們不妨再度溫習兩歲孩子的特點,不用糾結「他為什麼和哥哥姐姐不一樣」?每個孩子都不盡相同,他們有共性,但在性格建立的初期,也特別需要父母摸索到屬於自己的性格密碼!

1、再度學習:

如果你感到「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那你是幸運的!你看過的那些書,讓你的二孩養育過程也同樣順利。

但如果沒有,不妨再度學習。

2、父母的精力:

面對兩個越來越大的孩子,一方面父母越來越輕鬆,但另一方面,孩子對父母的需求依然旺盛!特別老大到了學齡的,父母與孩子一起,既要面臨學業壓力,還要帶養幼兒。

因此,孩子越大,父母的精力其實越重要!

你必須在照顧吃喝拉撒睡之後,開始應對學業的要求。

我認為,「對自己好一點」,一定要從這個階段開始!

一方面,孩子大一點了,你可以重拾自己的興趣愛好、梳妝打扮,重新開始美美的。

另一方面,也需要關注自己的健康、精神狀態,刻意學習新東西。

否則,你很快會發現,自己會跟不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當他們談笑風聲一路遠去的時候,你卻成了一個「過時」的母親,不了解他們在想什麼、關注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和參與他們越來越豐富的談話……

成長,都是雙向的。

焦慮,也都是雙向的。

孩子帶來了焦慮,但也帶來了成長。

如果我們只陷於焦慮,那可能就會忽略成長的機會。

可當你對焦慮有所了解的時候,你也許同樣可以發現,這一路的養育,有多少孩子成長、自我成長的機會呀!

所以,對自己好一點,讓自己健健康康、漂漂亮亮的,和孩子們一起精精神神地迎接三歲後的成長好時光吧!

作者:昱子,新聞人,一兒一女的母親,記錄二孩媽媽的成長史。

微信公眾號:二孩媽媽進化論,一個溫暖、有趣、有用的成長夥伴!

關注我,你可以閱讀文字、瀏覽漫畫,由此得到:

1 努力卻不焦慮的育兒方法

2 跌跌撞撞卻勇敢前進的養育態度

3 擺脫瑣碎細節,實現媽媽的進化

你好,

我是昱子。

我相信,

當媽不是人生的結束,

而是人生的開始。

無論一個還是兩個孩子,

你都值得更好的人生。

二孩的成長史 | 媽媽的進化論

-長按關注-

二胎焦慮地圖(糾結-半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媽媽給你生個小弟弟

每天一篇親子育兒實踐分享彤媽育兒經(mama037)爸媽身邊,最接地氣,最實用的的育兒小幫手!你媽正在醫院給你生小弟弟呢!你爸說了,生了妹妹後,就不

二胎媽媽:你是哥哥,要讓下弟弟

「你大一點,應該讓讓弟弟。」「妹妹還不懂事,你做哥哥的應該原諒他。」「你都這麼大了,還跟妹妹搶東西,真是不懂事。」生活中,經常聽到父母這樣教育自家老大。父母自然有父母的美好願望,他們希望看到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