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心中是怎麼想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角色互換對於親子溝通是非常有益的。

其實,角色互換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換位思考。

當然,不僅僅是孩子需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也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心中怎麼想。

生活中, 很多父母總是要求孩子理解自己,卻從沒有想過理解孩子。

父母與孩子由於處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常常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和感受。

如果父母能運用同理心,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孩子自然會產生想要和父母溝通的慾望。

但多數情況下,人們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即使在面對我們心愛的孩子時,也很難完全站在孩子角度思考問題。

然而,要想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我們必須竭盡全力, 對孩子多一份理解與體諒。

很多時候,親子溝通之所以難以進行,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孩子心中的想法。

如果父母能試著理解孩子,也就打開了一條親子溝通的通道。


欣欣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

近來,他和媽媽之間時常發生「戰爭」。

一天晚上,欣欣回家說要參加長跑隊,媽媽一聽就火冒三丈,連珠炮似地說:「跑步有什麼用?你一個女孩是跑什麼跑?現在的學習任務那麼緊張,再有一年你就上初中了,要是時間充裕的話就多看看書,做做題,多考兩分就多了一點考上重點中學的希望啊!」

聽了媽媽的話,欣欣的火氣也噌的上來了,對著媽媽喊道:「分分分,張嘴閉嘴就是分。

就算我是超人也不能一天24小時學習啊!我看我也別吃飯,別睡覺了,多浪費時間啊,我就應該一直學才行!」

媽媽傷心的看著欣欣,一言不發。

爸爸下班回家看到母女對峙的場景,便問發生了什麼事。

媽媽一五一十的把爭吵經過跟欣欣爸爸講了一遍。

他想了想,誠懇地對媽媽說:「我說這話你可別生氣,換做你是孩子,你也不能24小時光學習啊!報個體育特長隊,業餘時間跑跑步,鍛鍊鍛鍊身體,勞逸結合,反而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聽了欣欣爸爸的話,又想了想欣欣,媽媽面有愧色地說:「也許我對欣欣的要求確實有點高了,這對他來說不是動力,而是壓力。

第二天早上,媽媽在餐桌上心平氣和的對欣欣說:「欣欣,媽媽昨天說的話有點過了,結合你爸爸的建議,我決定同意你加入長跑隊。

媽媽相信你會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 勞逸結合的!」

聽了媽媽的話,欣欣說:「您放心吧,我一定不會因為跑步而耽誤學習的。

老師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也是想通過鍛鍊,擁有更強健的體格,這樣學習起來才能事半功倍。

原來,欣欣心裡是這麼想的,如果不是爸爸的換位思考,媽媽與欣欣的關係可能會繼續僵持下去。


在這個案例中,媽媽之所以一聽到欣欣要報長跑隊就火冒三丈,原因就是媽媽在開始時不知道孩子的心裡是怎麼想的。

如果媽媽能給欣欣機會,讓她說出自己的打算,那麼媽媽一定會理解她的,也會支持她用跑步來強身健體的做法。

由此可見,作為父母,應該尊重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父母要做到和孩子平等交流和同理心溝通,換位思考不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有效。

那麼,父母怎樣才能做到換位思考呢?

1.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的眼光和成人的眼光是不一樣的,成人多習慣於用實用主義的眼光看待事物,只有涉世未深的孩子才會用夢幻的、有趣的思維去感知世界。

不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簡單地說,就是用孩子的視角看待孩子,看待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如果父母想要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就要用同理心去體會孩子眼中的一切,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增強與孩子的溝通,進而促進親子之間的無障礙交流。

2.了解、接受孩子的新想法

孩子與父母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看法自然也不同。

父母要允許孩子有新想法、新思維、新做法,父母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不一定是錯誤的。

事實上,作為父母,不一定非得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尤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孩子有它獨有的生活圈,有自己的愛好,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定的空間。

當然,父母也要學會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希望孩子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理解父母的想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聽話,頂嘴?家長要這樣和孩子有效溝通

孩子總是打架,亂發脾氣,和我對抗,什麼事都和我對著幹,我一說話孩子就想走。兒子不像以前那樣和我們有說有笑了,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到屋裡,很少和我們交流了。女兒不再和我分享秘密了,她開始關起房門,和同...

對於叛逆期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應如何與之溝通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

換位思考,感受潛藏在你內心深處的情感 ... ...

常常有家長這樣對孩子吼:「你怎麼就是不懂我的心?」「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為什麼還是不努力?」「我為你操碎了心!」「你一點都不懂得體諒我!」……諸如此類的話在家庭生活中屢見不鮮。但是,有沒有家長...

孩子不可愛的行為,其實是在呼喚愛……

經常有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管不住,親子關係緊張,為此父母感到焦慮,孩子也常常覺得煩躁或委屈。這是為什麼呢?有這麼一個故事:媽媽帶女兒逛街,回來後媽媽讓孩子把今天所見都畫下來。媽媽看完孩子的畫後十...

孩子不可愛的行為,其實是在呼喚愛

經常有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管不住,親子關係緊張,為此父母感到焦慮,孩子也常常覺得煩躁或委屈。其實,問題基本上出在這裡:家長不會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如何更好地關愛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