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的「獨孩」反對生「二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光明網02-02 06:44顯示圖片

近日,一位懷上二胎的母親,在13歲大女兒的以死相逼下,不得不含淚到醫院終止了妊娠。

為何有的「獨孩」會反對生「二胎」?專家認為這緣於他們在第一反抗期時,被過分溺愛,其反抗的張力受到了抑制,沒有成長為「安全型依戀的獨立的孩子」。

那應如何對待「獨孩反二胎」?媽媽的終止妊娠,會不會對獨孩造成新的傷害?

採訪專家:南京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張純博士

本版采寫:李蘭陵

160%的獨生子女反對二胎

個案1:上初三的13歲的雯雯自從得知媽媽懷孕,就常說如果生弟弟妹妹,就跳樓。

隨著媽媽懷孕時間越來越久,她的脾氣越來越大,經常在家裡亂扔東西,還威脅父母,要逃學、要拒絕參加中考、要離家出走。

最近一個月又常常吵著要自殺,折騰到半夜也不肯睡。

1周前,媽媽在雯雯房間裡發現刀片,並發現雯雯手臂上有幾條清晰的刀痕。

意識到情況嚴重,與雯雯談心,但女兒態度強硬,一直堅持,只要生二胎,她就自殺。

媽媽只好含淚到醫院終止了妊娠。

一項小規模的社會調查發現,家裡的獨孩不同意生老二的,約占60%。

為何「獨孩」大都會反對生「二胎」?

2「人之初」對其他孩子有敵意

個案2:4歲的晨晨聽媽媽說要再給她生個小妹妹或小弟弟後,她為這個還不存在的孩子哭了好幾天,最後媽媽寫了保證書:「不管怎樣都只喜歡晨晨一個人」,她才露出了笑臉。

英國兒童行為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即便1歲孩子,也會對家裡出現的其它孩子產生敵意。

美國心理學專家曾對100名6個月嬰兒進行研究,發現他們在母親關注其他嬰兒或給洋娃娃餵奶時,都會表現出憤怒、不安等情緒。

為何會如此?

弗洛伊德解釋:嬰兒出生,從母體中分離,是人類所體驗到的最大的焦慮,這是一種生存的焦慮。

人在出生時毫無防備與獨立能力,他的安全依賴於母親或相應的人,如果失去了愛,感到了威脅,就會產生焦慮。

雯雯在獲知母親懷上二胎後的焦慮,就是這種「生存焦慮」。

但為什麼仍有40%的「獨孩」沒有如此的生存焦慮?

3過分依賴父母的孩子長大仍「排他」

心理學研究發現,對待父母繼續生育的問題,獨立的孩子比較容易接受,而過分依賴父母的孩子很難接受。

心理學者將兒童對父母的依戀類型,分為安全型依戀和非安全型依戀。

其中,安全型依戀的,是獨立的孩子,其自我認同價值高,並認為他人值得信賴,在人際交往中較為自信。

非安全型依戀的,是「過分依賴父母」的孩子,因其過於依賴,怕失去,潛意識裡對父母的愛的持久性不信任。

研究者還發現,非安全型依戀的兒童,在父母更多關注哥哥姐姐時往往會表現出更多的嫉妒,並很少在父母離開時關愛弟弟妹妹。

如此看來,雯雯是位「過分依賴父母」的「非安全型依戀」的孩子。

為什麼有的孩子成長起來了,有的依舊像嬰兒般地「過分依賴父母」,如雯雯?

原因是,他們錯過了第一反抗期的成長機會。

42-4歲是形成孩子「獨立人格」的關鍵期

孩子的獨立欲求,一般在兩三歲之際發生,到三四歲達到高峰。

其自我意識的發展,經歷了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過程。

孩子在學習走路的過程中,「自我」從能控制自己的身體中,得到了初步的認證,「生理自我」即發展起來了。

他想自己吃飯,想自己跑著玩,想樣樣事情爭著自己來,不願接受成人的幫助。

孩子這樣做,就是通過「自己」來認知世界,並獲得最自然的成長力量。

這時,家長還停留在嬰兒階段的照顧方式,這樣,一個是「我要做」,一個是「我替你做」,就產生了強烈的矛盾,而孩子會在不斷地和家長逆反的「我要做」的過程中,不斷地獲得「我」的真實存在。

但是,如果過分地保護,如,怕孩子吃不飽,不讓他自己吃,老是餵;孩子要玩泥巴,怕髒不讓他玩等。

而孩子是在玩耍中讓「自發性」得到成長的。

如此,就會讓一個人在幼年迷失自我,而一個缺少自我存在感的孩子,往往會形成依賴性人格,喪失安全感的心理。

5「遊戲」是幼兒社會化的主要方式

3歲起,兒童進入了「社會自我」發展的關鍵期。

這時的兒童喜歡和夥伴一起玩,同伴交往,有利兒童「自我概念」的形成。

但是,現在的兒童一般都為獨生子女,在家中沒有夥伴,沒有兄弟姐妹,又是單元房居住,缺少和鄰居、街道小朋友交往的機會。

「遊戲」是幼兒社會化的主要方式。

在遊戲中,兒童能產生相互體貼、尊重,互幫互助的責任感,及社會交往能力。

但是,現在的孩子學技能、打網遊,而傳統的小朋友之間的遊戲的機會太少了。

「心理自我」呢?

幼兒的自主意識具有兩面性,既可以發展成獨立、自主、自尊、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質;若引導不當,也可能使孩子「自我中心」膨脹,形成任性、霸道等不良心理品質。

6有「成人感」的孩子要求有決策權

個案1中的雯雯反二胎的情緒,是強硬和激烈的,為何會如此?

雯雯的反應激烈,和她進入了第二反抗期有關。

孩子上初中後,生理髮育速度很快,使其有了強烈的成人感,而「成人感」的形成,讓他們要求具有和大人相當的社會地位和決策權力,反抗在家裡的從屬地位,更反對家長權威式的干涉。

雯雯是在媽媽懷上二胎後才得知的,家裡「生二胎」那麼重要的事情,一開始都不和她說,即使她不反對有個弟弟妹妹,就是這樣重大的決策不和她商量,就足以讓她生氣。

而且,這期間的孩子,由於生理快速發展而造成的對身心發展現狀的不適應和不平衡,常常會讓他們處在焦慮的情緒中,遇到不滿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現突髮式的情緒失控。

而這時「反抗」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態度強硬的硬抵抗。

再則,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在第一反抗期時的反抗張力不夠,第二反抗期的反抗張力就會更強。

7對待「逆反」孩子「先情緒後情感」

個案1中的媽媽聽雯雯的話,終止了妊娠,這對雯雯會不會有新的傷害?

初中的孩子受思維發展水平的局限,其觀念具有幼稚性,表現出主觀、偏激、絕對性。

這時的情緒特徵,是情緒表現比較強烈,起伏大,急躁,常常不能深思熟慮,沉穩地處理問題。

有時激情勝於理智,以情緒來代替理智的思考。

也就是說,雯雯此時的「堅決反對二胎」,是情緒化的,而非理智性的。

但是,當孩子成熟起來後,對自己當年的「決策」,肯定會有新的理智的反思。

如果那時,她想到,一個即將來臨的生命,被自己粗暴地給扼殺了,她會有怎樣的心靈震動?當她自己懷孕的時候,她會有怎樣的心靈震動?

那對處在第二反抗期的孩子的強烈主張,應如何對待?

心理學專家的方法是:「先情緒,後情感」。

在其情緒穩定前,做什麼「思想工作」都是徒勞的,因為人在焦慮的狀態,思維通道狹窄,什麼都聽不進去。

唯有先穩定其情緒,然後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孩子會過於依戀媽媽?

果果快3歲了,家人準備送他去幼兒園。可是這個孩子什麼都不會做,吃飯媽媽不餵他就不吃,吃喝拉撒刷牙洗臉穿鞋,媽媽不伸手,他就一直等著。果果還有個習慣,只要媽媽在家,絕對不用別人,這要是上學,可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