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女兒逼迫媽媽去墮胎!媽媽的一句話刺痛了我的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懷孕已經快50天了,胚胎髮育得挺好,已經有胎心了,這個時候放棄寶寶太可惜,要不你再細心考慮一下?」按照慣例,醫生總會詢問緣由。

「哎,我也是沒辦法……」陳女士無奈地回答。

為了10歲女兒,34歲媽媽選擇人工流產

陳女士有一個女兒,今年10歲。

陳女士想趕在35歲以前,趁本人還沒被貼上「高齡產婦」的標籤,趕緊完成二胎計劃。

她和丈夫覺得,如果能再生個男孩,這樣就湊成一個「好」字;就算再生個女兒,多一件「小棉襖」也是好事。

就在兩個月前,陳女士驚喜的發現,本人懷上寶寶了。

然而,當她把這份喜悅告訴女兒時,女兒的情緒很冷淡,似乎並不太歡迎這個即將加入到大家庭的弟弟或妹妹。

女兒的小情緒越來越明顯。

一開始,她每天放學後,總是留在學校里,不情願按時回家。

就算回到家裡,她也是把本人關在房間裡,不和父母交流。

半個月前,女兒又為了生二胎的事和媽媽鬧了彆扭,這次她氣得奪門而出,離家出走。

到了凌晨1點多,仍然沒有音訊,打她電話也不接。

「後來我和老公打電話到女兒的班主任那裡,幸而在一個女同學家里找到了。

」陳女士說,女兒看到她,還氣呼呼的說,「要我還是要肚子裡的寶寶,自己選一個吧!」

回家後,陳女士和女兒「冷戰」了好幾天,她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最終,她還是選擇放棄生二胎,去預定了人工流產手術。

為何有的「獨孩」會反對生「二胎」?

專家認為這緣於他們在第一反抗期時,被過分溺愛,其反抗的張力受到了抑制,沒有成長為「安全型依戀的獨立的孩子」。

那應如何對待「獨孩反二胎」?媽媽的終止妊娠,會不會對獨孩造成新的傷害?

1、60%的獨生子女反對二胎

上初三的13歲的雯雯自從得知媽媽懷孕,就常說如果生弟弟妹妹,就跳樓。

隨著媽媽懷孕時間越來越久,她的脾氣越來越大,經常在家裡亂扔東西,還威脅父母,要逃學、要拒絕參加中考、要離家出走。

最近一個月又常常吵著要自殺,折騰到半夜也不肯睡。

1周前,媽媽在雯雯房間裡發現刀片,並發現雯雯手臂上有幾條清晰的刀痕。

意識到情況嚴重,與雯雯談心,但女兒態度強硬,一直堅持,只要生二胎,她就自殺。

媽媽只好含淚到醫院終止了妊娠。

一項小規模的社會調查發現,家裡的獨孩不同意生老二的,約占60%。

2 、「人之初」對其他孩子有敵意

英國兒童行為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即便1歲孩子,也會對家裡出現的其它孩子產生敵意。

美國心理學專家曾對100名6個月嬰兒進行研究,發現他們在母親關注其他嬰兒或給洋娃娃餵奶時,都會表現出憤怒、不安等情緒。

為何會如此?弗洛伊德解釋:嬰兒出生,從母體中分離,是人類所體驗到的最大的焦慮,這是一種生存的焦慮。

人在出生時毫無防備與獨立能力,他的安全依賴於母親或相應的人,如果失去了愛,感到了威脅,就會產生焦慮。

3、過分依賴父母的孩子長大仍「排他」

心理學研究發現,對待父母繼續生育的問題,獨立的孩子比較容易接受,而過分依賴父母的孩子很難接受。

心理學者將兒童對父母的依戀類型,分為安全型依戀和非安全型依戀。

其中,安全型依戀的,是獨立的孩子,其自我認同價值高,並認為他人值得信賴,在人際交往中較為自信。

非安全型依戀的,是「過分依賴父母」的孩子,因其過於依賴,怕失去,潛意識裡對父母的愛的持久性不信任。

非安全型依戀的兒童,在父母更多關注哥哥姐姐時往往會表現出更多的嫉妒,並很少在父母離開時關愛弟弟妹妹。

4、2-4歲是形成孩子「獨立人格」的關鍵期

孩子的獨立欲求,一般在兩三歲之際發生,到三四歲達到高峰。

其自我意識的發展,經歷了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過程。

他想自己吃飯,想自己跑著玩,想樣樣事情爭著自己來,不願接受成人的幫助。

孩子這樣做,就是通過「自己」來認知世界,並獲得最自然的成長力量。

如果過分地保護,如,怕孩子吃不飽,不讓他自己吃,老是餵;孩子要玩泥巴,怕髒不讓他玩等。

而孩子是在玩耍中讓「自發性」得到成長的。

如此,就會讓一個人在幼年迷失自我,而一個缺少自我存在感的孩子,往往會形成依賴性人格,喪失安全感的心理。

5、「遊戲」是幼兒社會化的主要方式

3歲起,兒童進入了「社會自我」發展的關鍵期。

這時的兒童喜歡和夥伴一起玩,同伴交往,有利兒童「自我概念」的形成。

但是,現在的兒童一般都為獨生子女,在家中沒有夥伴,沒有兄弟姐妹,又是單元房居住,缺少和鄰居、街道小朋友交往的機會。

「遊戲」是幼兒社會化的主要方式。

在遊戲中,兒童能產生相互體貼、尊重,互幫互助的責任感,及社會交往能力。

但是,現在的孩子學技能、打網遊,而傳統的小朋友之間的遊戲的機會太少了。

幼兒的自主意識具有兩面性,既可以發展成獨立、自主、自尊、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質;若引導不當,也可能使孩子「自我中心」膨脹,形成任性、霸道等不良心理品質。

6、有「成人感」的孩子要求有決策權

孩子上初中後,生理髮育速度很快,使其有了強烈的成人感,而「成人感」的形成,讓他們要求具有和大人相當的社會地位和決策權力,反抗在家裡的從屬地位,更反對家長權威式的干涉。

而且,這期間的孩子,由於生理快速發展而造成的對身心發展現狀的不適應和不平衡,常常會讓他們處在焦慮的情緒中,遇到不滿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現突髮式的情緒失控。

而這時「反抗」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態度強硬的硬抵抗。

7、對待「逆反」孩子「先情緒後情感」

初中的孩子受思維發展水平的局限,其觀念具有幼稚性,表現出主觀、偏激、絕對性。

這時的情緒特徵,是情緒表現比較強烈,起伏大,急躁,常常不能深思熟慮,沉穩地處理問題。

有時激情勝於理智,以情緒來代替理智的思考。

但是,當孩子成熟起來後,對自己當年的「決策」,肯定會有新的理智的反思。

如果那時,她想到,一個即將來臨的生命,被自己粗暴地給扼殺了,她會有怎樣的心靈震動?當她自己懷孕的時候,她會有怎樣的心靈震動?

那對處在第二反抗期的孩子的強烈主張,應如何對待?

心理學專家的方法是:「先情緒,後情感」。

在其情緒穩定前,做什麼「思想工作」都是徒勞的,因為人在焦慮的狀態,思維通道狹窄,什麼都聽不進去。

唯有先穩定其情緒,然後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乖」孩子就是「好」孩子嗎?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一語道破大多數中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他們認為這樣的孩子好帶,能省去許多麻煩。然而,時下的新新父母卻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聽話」,活潑好動甚至調皮搗蛋也不為...

孩子上幼兒總是哭鬧怎麼辦?

孩子上幼兒園,與爸爸媽媽分離時哭鬧,這是常見的幼兒心理問題。 一、首先接納孩子情緒,不管孩子的情緒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應該尊重和接納孩子情緒。切忌當孩子情緒不安時,父母表現出不認同甚至生氣、憤...

為什麼孩子會過於依戀媽媽?

果果快3歲了,家人準備送他去幼兒園。可是這個孩子什麼都不會做,吃飯媽媽不餵他就不吃,吃喝拉撒刷牙洗臉穿鞋,媽媽不伸手,他就一直等著。果果還有個習慣,只要媽媽在家,絕對不用別人,這要是上學,可怎麼...

為何有的「獨孩」反對生「二胎」?

光明網02-02 06:44顯示圖片近日,一位懷上二胎的母親,在13歲大女兒的以死相逼下,不得不含淚到醫院終止了妊娠。為何有的「獨孩」會反對生「二胎」?專家認為這緣於他們在第一反抗期時,被過分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