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別再逼你的孩子分享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帶麥芽出去玩的時候,經常在早教中心、遊樂場、公園,和別的孩子之間會有些互動,小朋友看到別的孩子的新奇玩具就忍不住要上去摸摸,想拿過來玩玩。
但是正在玩的那個孩子不樂意了,一把抱過來,再推一把小朋友,大叫道:「這是我的,我的,不要碰!」旁邊的家長看孩子動手了,趕緊上來圓場:「寶寶,那個是小弟弟,我們讓小弟弟先玩吧。
」孩子不樂意了,嚎啕大哭,捶胸頓足,有的還會打家長几下。
年輕一點的父母有時會說:「這是大家的玩具,大家都可以玩,你怎麼就不會分享呢?」有時候老人帶孩子碰到這種情況,會丟一句:「呀,這麼小就護東西了,好小氣呀!」孩子真的小氣嗎?
----不!
5歲以下的孩子,是很難理解、同情別人的,他們的所作所為,大多是真情實感的體現,即使真的「分享」了,也是大人教導、演示的結果,較少有發自內心的。
1歲的寶寶不會和別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媽媽,2歲的寶寶不會和別的小朋友分享自己心愛的玩具,這都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生理、心理發展的必然階段。
5歲?是不是太久遠了?我現在啥都不用教嗎?
不是的,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樂於分享,懂得珍惜與愛護,必須從嬰幼兒時期就抓起,循序漸進,水到渠成,到時候自然就能形成良好的分享、合作、互助的習慣了。
具體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讓孩子從小就有明確的界限意識。
孩子剛出生,父母精心呵護,準備了漂亮的小毛巾、小臉盆,既想讓孩子舒服,也怕別人的不衛生。
但是孩子慢慢大了,就似乎不那麼講究了,有時候洗完手,順手抓起一條毛巾就給孩子擦手了,吃飯的時候,怕孩子吃不飽,大人用自己的筷子再餵給孩子。
時間久了,孩子也習慣了,不管誰的餐具,拿來就用。
等大了一點,你吃著飯呢,孩子還會來搶你的筷子玩,搶你碗裡的飯菜吃,你說他他也不會聽。
不管什麼時候,我們和孩子的生活中,物品的使用、權限的歸屬,要分清楚所屬和界限。
爸爸的鞋子、寶寶的鞋子;媽媽的筷子、寶寶的筷子;爺爺的書、寶寶的書;奶奶的毛巾、寶寶的毛巾。
讓孩子知道,誰的東西屬於誰,誰能用,不可以隨便混淆。
這樣,即使他因為好奇,搶你的東西,你平靜的告訴他,「這是爸爸的,請還給我。
寶寶的在那兒呢。
」他會接受這樣的要求,並遵照執行。
其次,要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當孩子1歲多開始護東西的時候,就是物權意識的萌芽了,這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培養並保護孩子的物權意識。
當你的寶寶在外面玩的時候,別的小朋友想來搶寶寶的玩具,他要麼扭打在一起,要麼跑到媽媽那哭訴。
這個時候,要讓孩子堅定而準確的表達:「這是我的玩具,我還沒有玩好,請不要搶。
」如果孩子還不會說話,大人一定要站在孩子一邊,替他向小朋友表達:「我家寶貝還沒有玩夠這個玩具,你可以耐心等待,先玩一時那個嗎?或者你願意拿玩具和他交換,看我家寶貝同意嗎?」
要尊重孩子對自己物權的保護。
當孩子明白「自己的東西如果不經過我的同意,別人是不能搶走的」的時候,你告訴他,「別的小朋友們的東西必須經過他們的同意,你才可以玩」,他自然會遵守這個約定,而不會隨便的上去搶。
當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大人經常逗孩子:「寶寶,你吃的什麼?這麼好吃呀!能給爸爸一口嗎?」如果孩子把東西往懷裡一抱,大點的還會嚷一句「不給!」,父母要淡定,要替他表述:「哦,我知道寶寶很喜歡,還不打算給爸爸吃,我知道了,沒關係,我想吃必須徵求寶寶同意的。
」如果孩子很大方的給你吃了,你要高興的吃下去,並且一定要表示「謝謝!」
讓孩子學會分享,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可以捍衛自己的物權;讓孩子學會分享,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隨便占有其他人的東西。
第三,大人要言行一致,千萬不要「心口不一」
許多大人看孩子可愛,都會逗逗孩子,看看孩子呆萌的表情,讓自己開心一下。
這也沒啥,但關鍵是孩子敏銳的「小感覺」會覺察到你的「心口不一」。
在餐桌旁,大人逗孩子要吃的,孩子不給大人就纏著要,孩子真給了卻又說「我逗你呢,爸爸不要了,謝謝你哦!」一次、兩次,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會疑惑,「你到底要還是不要呢?算了,我下次不給了!」於是,分享的萌芽就被扼殺了。
第四,主動分享和被分享,都需要練習
孩子如果想主動分享,他要先學會自我評估,評估東西的價值,評估自己是否願意。
孩子有自己的標準,大人再著急也不能代替。
有時,孩子會在意一塊漂亮的糖紙卻不屑媽媽買的上千元的樂高,有時,會在意別的孩子手中的小汽車而願意放棄自己剛買的糖葫蘆。
這都是孩子自我評估的結果,孰輕孰重,他自己有個判斷。
大人平時可以通過遊戲、溝通、引導,幫助孩子學會評估。
我每天送麥芽去幼兒園,路上他會在車上看書或者玩玩具,到地方下車的時候,我問他:「你想把這本書(這個玩具)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嗎?」麥芽會歪頭想一想,有時同意有時拒絕。
不管他什麼理由,不管他什麼結論,作為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他的決定。
同樣,被分享也要訓練。
當孩子想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你要鼓勵他去提出自己的問題,表達自己的意願:「我能和你一起玩嗎?」「你這輛汽車能借給我玩嗎?」「我能拿我的球和你交換嗎?」孩子在「談判」的過程中,學會了表達,學會了尊重。
即使他被拒絕了,即使一開始被拒絕還會哭,但是他慢慢的也能學會接受,接納現狀,調理好自己的情緒,學會坦然面對。
父母對孩子說:「要分享!」只是簡單的三個字,我卻感受到的是粗魯、不尊重、敷衍、沒有用心去接納孩子。
當孩子主動把手裡的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對別的小朋友的拒絕能平靜面對的時候,後面卻不知包含著多少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和耐心引導。
分享是快樂的,分享是自願的。
當孩子從分享中感受到快樂和尊重時,他自然會分享。
任何被強迫的分享,只是用分享做掩飾的搶奪而已。
孩子不願分享,家長要如何應對孩子的「自私、小氣」?
孩子在一起玩耍時,常不打招呼就拿走對方的東西。反之,他們卻不肯大方地交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困擾,是不是孩子自私、小氣呢?
孩子拒絕分享,是不是會變得自私呢?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我在家的時候會經常的帶著寶寶去有小孩的家裡串門,基本上當寶寶遇到喜歡的玩具,而鄰居家的小孩在媽媽的勸說下,怎麼都抱著不撒手的時候,他們的媽媽經常會一臉尷尬的說「這孩子真是缺教,一點都不懂得分享!...
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分享,90%是家長的錯!
孩子在兩三歲以前,不願意分享不叫自私,那是自我。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看不到、理解不了別人的需要。他們正全情投入在體內那個「自我」快速拔節生長中。若孩子到了五六歲仍然不懂得...
寶寶不喜歡分享就是小氣嗎?
當你想讓寶寶分享的時候,你是否這樣說:「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把你的零食和分點給其他小朋友吧!」而寶寶的態度是:「不給、不給,這是我的!」寶寶這麼堅決,感到很尷尬,心中有個疑
寶寶很小氣、以自我為中心?是家長給的安全感不足
樂樂媽:閱密帶孩子來我家玩,家裡有一大箱子玩具,原希望兩個小寶寶好好一起玩耍,結果樂樂把好玩具新玩具都抱在懷裡,大叫「都是我的」,還把閨密家孩子弄哭了,太丟臉了。我該怎麼教導寶寶別那麼小氣呢?
總有人喜歡捉弄你的孩子?教你如何對付那些「熊大人」!
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總會遇上一些喜歡捉弄孩子的大人,那些大人覺得孩子們的童言童語很有意思,卻不成想有些玩笑會給孩子留下陰影,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所以每到過年,媽媽們的朋友圈都被「別跟我的孩子開玩笑...
孩子不願意分享,家長你有想過是你造成的嗎?
「把你的玩具拿出來給妹妹一起玩!」「不,這是我的。」「你這個小孩怎麼這麼自私,拿出來給妹妹玩一下就還給你,你要學會分享!」媽媽一把奪過玩具給了妹妹。這樣的場景你是不是覺得特別熟悉?也許我們是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