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拒絕分享,是不是會變得自私呢?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在家的時候會經常的帶著寶寶去有小孩的家裡串門,基本上當寶寶遇到喜歡的玩具,而鄰居家的小孩在媽媽的勸說下,怎麼都抱著不撒手的時候,他們的媽媽經常會一臉尷尬的說「這孩子真是缺教,一點都不懂得分享!」也許有的人會說,這個寶寶真自私,有些家長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以後會交不到朋友。

我們靜靜的想一想,寶寶很小的時候跟同伴玩,別人從TA手上拿走玩具,往往是無動於衷,自己又找一個拿在手裡玩。

漸漸地,寶寶慢慢長大,變得不願意讓其他人碰TA的東西,尤其是自己特別喜歡的玩具。

其實這正是寶寶開始具備有物權意識了,物權意識是隨著寶寶自我意識的發展而發展的,這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我記得我家小妞開始有物權意識的萌芽是在7個多月的時候,那會正好是春節前後,家裡吃的東西很多,她抓了一顆糖在手裡玩(因為塑料的糖紙捏起來有「嘩嘩」的響聲,所以她特別好奇,不停的用小手捏來捏去),小侄子過來了,跟她說把糖給他吃,小胖妞立馬反應很激烈,小手不停地舞動,就是不讓哥哥碰到她的糖糖。

一般來說,1歲以前的孩子還在忙著探索自己的身體,暫時還顧不上跟別人爭搶玩具,自己的玩具誰都可以玩。

1-2歲開始慢慢有了自我意識,但是分不太清「我的」「你的」的界限,在孩子看來,只要是TA喜歡的東西,就都可以伸手拿。

2歲以後,孩子已經開始認識到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會開始捍衛自己的權利了,這個時期是物權敏感期。

3歲以後,隨著孩子社交的擴大,玩伴越來越多,就會慢慢懂得分享了。

而且,這個時候孩子也慢慢開始獲得情緒理解能力,了解到人們願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悲傷的情緒,如果在這個時候家長能夠引導孩子去考慮別人的需要,那麼孩子就會表現出分享的行為。

那麼該如何給予孩子引導分享呢?

1、首先,我們家長要正確的認識到物權意識的建立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它能夠讓孩子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並尊重他人的物品,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社會化進程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2、其次,在孩子還沒有準備好時,家長不要強迫TA與人分享

這樣做不僅不會讓TA感覺到分享的快樂,反而會產生被剝奪的不爽。

雖然孩子在外人的面前表現得不願分享會讓家長感到很尷尬,但家長必須接受。

作為家長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願。

如果一味的強迫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大人尊重,對大人失去信心,你很可能就會得到一個膽小畏縮、日漸疏離的孩子。

3、及時的鼓勵孩子。

不管孩子是出於什麼心理,只要TA表現出類似分享的舉動時,家長應該立即給予表揚和鼓勵,孩子才會不斷的重複分享行為,讓它成為孩子的一種良好習慣。

4、家長的示範作用能夠促進孩子分享意識的建立。

將自己做的美食分享給朋友鄰居,整理孩子穿不下的衣服,送給需要的孩子……在這些潛移默化的行為中,讓孩子慢慢明白分享帶來的快樂。

5、在引導孩子分享的同時,也要教導孩子尊重他人的物權。

我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一般會讓她帶上一兩個玩具,到了別人家裡如果看到喜歡的玩具,我會讓她先去問那個小朋友,可不可以玩,如果對方小朋友表現的不樂意時,我就跟她說,那你拿著自己的玩具去問問跟她交換著玩可不可以。

也許有家長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占有欲太強烈,如果自己不加干涉,會不會變成自私的人。

孩子表現出對玩具,零食的強烈占有欲,是物權意識發展的必經階段,隨著日後孩子社交的擴大,並體會到分享的快樂後,就會慢慢的變得不那麼自私了。

所以,家長不應該強迫自己的孩子分享,也別道德綁架要求別的孩子分享。

因此,我們家長必須牢記分享的前提是自願和快樂

我是桐桐媽,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的全職媽媽,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交流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後——心若安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玩具被搶?家長千萬別這樣做

每個孩子都可能有很多心愛的玩具。然而,對於3歲前後的小孩來說,玩具本身也許都大同小異,但是玩具所承載的社交意義,卻顯得更加重要。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有的孩子家裡的玩具不愛玩,出去就愛搶別人的...

孩子有這個壞習慣,滿足TA比吼娃管用一萬倍!

最近很多家長向我反映,孩子自從入園後,遇到的大都是爭搶以及攻擊這些事兒。甚至在孩子的書包里,常常發現不屬於他的「新物品」……昊昊媽:周末我幫兒子收拾玩具,意外發現多了12色蠟筆,於是問兒子。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