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孩子「隔離」起來 卻責怪他沒有交際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片來源:昭元兒童攝影(配圖與本文內容無關)

前幾天,被一個朋友問孩子不愛和小朋友玩怎麼辦,忽然想起了過年時的另一位媽媽。

春節期間,大家時間都比較多,朋友聚會、同學聚會,也大都選擇在那期間。

我和高中時的三個姐妹也來了一次小的聚會,聚會地點是在L的家裡。

到了那天,我們三個人都提著禮物帶著孩子去了L家,她也準備好了可口的飯菜。

大家相見,非常激動,聚會內容無非是邊吃邊回憶,然後再聊聊現在。

下了飯桌,孩子們終於自由了,全衝著早已準備好的玩具跑去。

幾個小夥伴里,大的五歲的,小的兩歲多。

剛開始都有些拘束,漸漸地就熟悉了起來。

收拾好碗盤之後,大人們又接著聊,好不容易的一次聚會,怎麼也得多聊聊。

只是H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她女兒身上,時不時的會去看一下,並單獨給女兒準備了幾個玩具,讓她在一旁玩。

我想,可能是因為她女兒最小,擔心女兒和其他孩子沒話題吧,後來卻發現並不是。

L的兒子是其中最大的,他非常照顧H的女兒,一會兒給她玩具,一會兒給她吃的。

但H還是不放心,每隔幾分鐘就會去看看。

我就對H說:「孩子們一起玩的多好,你也好好放鬆下來,他們在一起玩更有共同語言。

H回答:「她太小了,我放心不下,不去看看心裡就不踏實。

整個聚會,她都在不停的跑來跑去。

看到女兒走到其他孩子的地方,她趕緊跑過去,觀察一會兒再把女兒領回之前的位置;看到別的孩子拿走了一個她女兒面前的玩具,她又跑過去,確定女兒沒有因為玩具哭鬧才回來……

朋友的問題,讓我想起H,是因為她們兩個是完全相反的。

朋友兒子才一歲多,不愛搭理小夥伴,擔心兒子內向,所以想讓他多接觸其他小朋友,培養交際能力;H總是護著女兒,出現什麼問題,馬上幫她解決好,甚至阻擋女兒的交際。

圖片來源:昭元兒童攝影(配圖與本文內容無關)

兩歲內的孩子「高冷」很正常

朋友有點過於焦急,一歲多的孩子眼裡根本沒有「同伴」這個概念,這個階段他們總是各玩各的、毫不搭理,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所以不是孩子內向、不是孩子不愛社交,這個階段的孩子眼裡沒有「你」、「我」的概念,也就沒有「朋友」的意識。

兩歲內的孩子,最愛的還是媽媽,媽媽是他們唯一的朋友,所以他根本體會不到和其他同齡小夥伴一起玩耍的快樂。

就算看到其他小朋友,他們也提不起任何興趣。

要想孩子未來有好的社交能力,最重要的是讓他感受到更多的母愛。

要知道,孩子和爸媽之間的互動是他最早體會的人際關係,基礎打好了,他感受到滿滿的愛,他才能去愛別人,才會有更強的社交能力,才能別的小朋友建立起更好的關係。

儘管孩子們只是自己玩自己的,但並不是說,那就讓他們在家裡一個人玩好了。

如果有機會,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待在一起也是需要的。

當然,媽媽完全不必在意他有沒有和其他小朋友接觸或者交流,只要在一起就是有意義的。

就像很多濃情蜜意的情侶會說,「我很享受和他在一起,即便我們在同一屋檐下,並沒有交流,各自忙各自的,但是那種在一起的感覺特別好。

」孩子們對彼此沒興趣,但會互相模仿,也會有一種氣息在之間流動著。

以前,兒子也是喜歡一個人玩,一個人玩積木,一個人開火車……甚至一個人不知道在玩些什麼遊戲,總之可以玩上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甚至更長。

不知從何時起,兒子忽然開竅了,不再喜歡一個人悶頭玩,而是需要玩伴,同齡的、稍大的,都喜歡。

在公共場合,遇見可以玩的小朋友,總是希望和他們好好玩玩。

所以,我也經常帶兒子出去轉轉,希望他可以和小朋友們多接觸,學會和別人交流溝通。

圖片來源:昭元兒童攝影(配圖與本文內容無關)

孩子也要有自己的朋友圈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有朋友,大人把他們比喻成「小太陽」,孩子們卻想做星星,因為星星有無數朋友,將黑夜點綴得更加美麗、漂亮。

而媽媽不應該把孩子「拴」在自己身邊,他需要有自己的小群體,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圈。

1. 該放手時就放手

就像姐妹H,雖然孩子在慢慢長大,但她依然十分謹慎,不允許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範圍。

家長想要保護孩子的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須要有度。

這和學習溜冰是一樣的道理,不摔幾次根本學不會。

如果因為害怕孩子被小夥伴傷害而把他「隔離」保護起來,這和「因噎廢食」有什麼區別?不給孩子機會,讓他怎麼學會與人相處?怎麼學會處理朋友間的矛盾?

一個被過度保護的孩子,會在任何困難面前畏手畏腳,等待著父母的幫助,他會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而作為家長的你,終究無法替孩子遮風擋雨一輩子。

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讓他們自由開心地找到可以玩耍的小夥伴,才是對他們最好的愛。

這也是一個人成長階段中很重要的環節,想讓孩子在社會中生活自如,媽媽就應該學會早早放手。

2. 不要做孩子的「擋箭牌」

看過很多因為孩子爭執而雙方家長大打出手的新聞,只能說家長把孩子保護的太好了。

比如前幾天在小區看到的場景,兩個小朋友因玩滑梯起爭執,媽媽看到後不問青紅皂白就把自己的孩子護在身後,指責另一個小朋友。

被訓斥的小朋友很生氣,轉身離開,和其他小夥伴去玩別的,剩她孩子自己一人孤零零的玩滑梯。

其實孩子們之間有矛盾是很正常的,先要預留時間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實在不能解決時,家長再上前了解事情的經過,進行引導和勸解,千萬不要任何事情都做孩子的「擋箭牌」。

3. 學會尊重孩子

「你的鋼琴練了嗎?就知道玩!」

「你的作業寫完了嗎?還不快去寫!」

很多家長會這樣詢問孩子,本來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孩子正和同伴玩得開心的時候,家長這樣打斷,難免會破壞孩子的興致,而且讓他感覺在同伴面前沒面子。

更有甚者,有些家長會不假思索的對孩子大加指責,甚至打罵,而且美其名曰是教育孩子,而不管此時是在家中,還是在孩子的夥伴面前,抑或是在公共場合。

很多家長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

他雖然小,但也像我們大人一樣,是需要尊重的。

孩子成長中很渴望父母把他當成大人看待,讓他有自己決定事情的權利。

家長可以教育孩子,但要注意語句和場合。

作業沒做?可以等他的小夥伴都離開了再告誡,要學會尊重孩子,懂得給孩子留面子。

小麼有話說:如何教育孩子,從來都沒有一個正確的標準答案,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獨特的,但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朋友卻是一件不會錯的事。

孩子小時候如果就有一個玩得好的小群體,在長大以後也必然會有一個很好的社交圈,孩子也會更有責任感、集體感。

所以,父母們放手吧,讓孩子們去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如何培養2歲孩子的社交能力

導語:寶寶一起玩耍的時候,有時候會高興地握手,有時候也會爭吵、搶玩具等等,這些行為都是很正常的。爸爸媽媽不用過分緊張,先冷靜地在旁邊看著,給寶寶們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這樣寶寶們才能在學到更多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