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別再逼我和陌生人打招呼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乖孩子」VS「不懂事的孩子」
不管在哪裡,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
「快叫阿姨/ 叔叔/爺爺/奶奶……」家長一邊說,一邊把躲在自己身後的孩子往前拉。
往往越是被拉,孩子越忸怩。
有些孩子依著大人的意願,怯怯地打了招呼,會得到「真乖」的誇獎;有些孩子就算被訓斥「你這孩子怎麼回事,怎麼這麼不懂事」,也緊崩著嘴唇,不肯就範。
對於後者,大人往往會帖上「不懂事」的標籤。
而孩子的家長會覺得「沒面子」,百思不得其解:怎麼別人的孩子就能落落大方,而我家孩子這麼內向,連基本的禮貌都沒有?
大學老友帶著孩子來看我,見面瞬間我倆毫無陌生感,她四歲的女兒,卻是怎麼也不肯叫我。
朋友並沒有像其他家長那樣喝斥她,強迫她一定要叫阿姨才可以。
而我,只是把準備好的水果端上來,把送給她的玩具遞過去,讓她隨意。
十幾分鐘後,她突然抱著我送她的芭比娃娃沖我燦然一笑:「謝謝阿姨,我好喜歡她。
」
我和她之間的陌生感打破,她由一個充滿戒備心的小孩子,成為一個對我充滿信任的小姑娘。
「我是情願別人說她沒禮貌,也不要讓她太熱情,尤其是對待陌生人。
」朋友說。
現在社會信任感缺失,熟人也不能完全放心,何況陌生人。
對於孩子,安全意識,比如不隨便跟陌生人說話,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隨便給陌生人帶路等,是起碼的安全防範意識。
而那些喜歡強迫孩子對陌生人表示禮貌和親近的家長,完全忽視了這一點。
當你在逼迫孩子一定和陌生人表示友好時,有沒有聽到孩子內心的吶喊:媽媽,別再逼我和不認識的人打招呼了!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愛和陌生人客套
●內向性格來自於遺傳
有的孩子天生外向,不等父母說話,自己就和陌生人打成一片;而有的孩子則隨了父母的內向性格,在陌生人面前表現靦腆。
這樣的孩子往往內心敏感,對陌生人戒備心比較強,想要他們對一個陌生人友好,要經歷一番鑑定和熟悉。
所以,當你覺得孩子不懂事時,可以問問自己的爸爸媽媽或公公婆婆,你或你老公小時候是不是也性格內向?
●自我保護心理占了上風
6歲以前的孩子對陌生表現害羞,其實是在保護自己。
他們面對陌生人時,警覺閥門自動打開,他們會按自己的內心規則去觀察陌生人,判斷「這個人安不安全」「他對我好不好」「我會不會喜歡他」。
他們需要一個緩適過程,才能與對方建立感情聯結,進而尋找到安全感。
寶寶的這種警戒,是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能力,這種能力日漸強大,讓他們學會區別敵友,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家長如若忽略了孩子這個心理過程,會讓他以後遭受陌生人傷害的機率大大增加。
千萬別因「不禮貌」而當眾羞辱孩子
當孩子不依從自己,家長會因沒面子而當眾數落孩子:「你太沒禮貌了」「這麼內向,將來肯定沒人喜歡」「媽媽在家怎麼教你的,叫聲叔叔怎麼這麼難」……
大庭廣眾之下教育孩子,家長成全了自己,卻給孩子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
刺傷孩子的自尊心
深深了解被大人說「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
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成人失望。
而這種種的感覺,都得同時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被揪出來。
」一位台灣的教育博士如是說。
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長大後不是過度虛榮,就是過度自卑。
讓孩子產生罪惡感
每個寶寶都要正視一個成長難題:罪惡感。
它與「好奇、主動探索」息息相關。
害羞的寶寶並非不想打招呼,只是需要時間去觀察、確認。
而自己最信任的爸爸媽媽卻說自己無禮,他就會覺得自己真的不夠好,給父母丟臉了。
長大後不能正視自己的感情
孩子原本是獨立的個體,在被大人逼迫時,卻不得不屈從於強大的父母,他們害怕被自己最信任的人說「沒禮貌、不聽話、丟臉」,寧願犧牲自己的感受去迎合父母。
長此以往,孩子覺得不應該正視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覺很正常,日後也不會正視他人的想法、情緒和感覺。
這樣的輪迴,會讓孩子變得冷漠,既不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也不會和別人產生情感共鳴。
用尊重的方式讓孩子懂禮貌
多帶寶寶走出家門:讓寶寶多和其他人接觸,和同齡小朋友一起旅行、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幫寶寶克服害羞心理。
不要給孩子「害羞」的心理暗示:當寶寶在陌生人面前表示沉默,父母不要強迫他們,更不要說「你怎麼這麼內向」。
「內向」的標籤一旦貼上,寶寶就會認定自己是個害羞的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自己會變得越來越閉塞。
給他充足的時間做準備:當孩子拒絕打招呼,可以說「沒關係,媽媽知道你還沒和阿姨熟悉」,這樣會緩解孩子的緊張心、戒備心以及逆反心。
當孩子有進步,一定記得適度表揚:上次孩子進入陌生環境,熟悉過程需要二十分鐘,當下次他只需要十分鐘時,一定要及時表揚和鼓勵。
一些規則家長要首先做到:當孩子有社交慾望,爸爸媽媽要注意以身作則,比如在路上和鄰居打招呼時聲音要清晰、音量大小要適度、眼睛要直視等,父母是社交能手,孩子才能禮貌大方。
多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孩子在家裡活潑外向,在外卻內向警戒,這時一定多和孩子聊天。
比如問她為什麼今天不和阿姨打招呼,孩子的原因有時很可愛,比如覺得阿姨的假睫毛怕怕,不喜歡叔叔的鬍子等。
如果有這種具向的原因,孩子就是真的害羞了。
多玩社交遊戲
模擬繪本中的場景,比如和孩子模擬《牙醫怕怕,鱷魚怕怕》的場景,孩子做醫生,家長做鱷魚,或角色互換,以增強孩子的表達能力,達到孩子熟悉社交禮儀的目的,讓他們敢於表現自己。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所有方法,都是對孩子性格的塑造而非改變。
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的特長,有的天生是外交家,有的天生是創造者,孩子偏內向,只要不影響正常交流,家長就不要草木皆兵。
一個性格好、心理健康的孩子,才是每個爸爸媽媽努力的目標。
您還在為育兒問題煩惱嗎?別擔心,我們會為您推出一系列早教育兒方案,以及當前大家關注的育兒問題,一起分享育兒經驗和育兒心得,讓寶寶們健康茁壯成長。
如果您感興趣,請訂閱我們吧;如果您覺得有什麼不妥的地方,歡迎您及時給我們指出,也可以添加微信號:wydnx_80729(可長按複製,添加時註明來自今日頭條),把好的意見建議發給我們,我們定將努力改正。
不要小看孩子的「膽小、內向」,這與「社交恐懼症」關係密切
有些家長說起自己孩子的特點的時候都會說 膽小、內向、怕見生人等,也有很多家長認為這不是什麼大事兒, 如果孩子年齡很小,往往引起不了大人們的關注,以為孩子就是喜歡自己玩耍等大一些就好了。然而,大家...
別逼著孩子給人打招呼
孩子的心聲:爸爸媽媽,其實不是我不乖,不想做個懂禮貌的孩子,可是為什麼懂禮貌就一定要見人就問候呢?即使我根本不認識那個阿姨或者叔叔?而且有時候我只是害羞而已……給父母的建議:教育孩子懂禮貌固然是...
孩子內向、不打招呼,是無禮or有「隱情」?該怎麼處理?
天生的多數人都認為,孩子見到人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是父母教育的問題。但有研究發現,小孩的性格不僅受到了家庭、學校等後天的環境影響,也有先天遺傳的關係。
逼孩子打招呼,你知道傷害多大嗎?
快問阿姨好!......怎麼不開口呢,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父母帶孩子出門,常常會上演這一幕不怕生的孩子,會順著大人,緬靦的輕聲說「阿姨好」。內向的,就抿著嘴、一邊往後縮。站在一旁的大人會覺...
你常逼孩子打招呼嗎?原來我們竟錯的如此離譜
生活中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正在專注地玩,家裡忽然來了客人,為表示對客人的歡迎,爸爸媽媽會趕緊把孩子吆喝過來,讓孩子向客人問好,「快,叫叔叔阿姨,跟阿姨打個招呼。」面對媽媽的催促,比較不怕生...
內向只是一種性格特點,不是缺陷!
大家好我是沐沐,一歲了。我的好朋友伊伊是個3歲的寶寶,。伊伊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特別是大人。每次家裡來了客人伊伊就躲起來,直到客人走了才敢出門。伊伊的媽媽很焦急,害怕長大後伊伊在人際交往上會有困...
「爸爸媽媽,別再逼我和陌生人打招呼了」
乖孩子VS壞孩子「快叫阿姨/ 叔叔/爺爺/奶奶……」家長一邊說,一邊把躲在自己身後的孩子往前拉。往往越是被拉,孩子越忸怩。有些孩子依著大人的意願,怯怯地打了招呼,會得到「真乖」的誇獎;有些孩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