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足口病和預防疫苗,你必須要知道的事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歡迎關注同名微信公號:爸媽范(bamafans),轉載須經授權。

文 | 球媽 圖 | 網絡

Hello,我是球媽。

昨天和范們聊了一些關於皰疹性咽峽炎的病症和應對,今天就來說說所有家長都談「之」色變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所致

最為常見的病毒有兩種類型,一是柯薩奇病毒A16型,二是腸道病毒71型

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皰疹,因此被稱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傳播能力極強,可以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種途徑傳播,飛沫、口鼻分泌物、手、糞便等都是傳播載體。

0~5歲孩子群體是感染手足口病的重災區。

在幼兒園、遊樂場、學校等孩子聚集地,小朋友們身體抵抗力較弱,互相身體接觸比較多,絕大多少孩子打噴嚏咳嗽擤鼻涕的時候不能及時避開人,年齡再小一點的孩子飯前便後沒有很好的清洗雙手、場所衛生環境跟不上等等,結合種種因素,一旦有病毒傳播就能迅速流行開來。

孩子接觸病毒後八成以上都會中招,所以手足口病可以列為最讓寶爸寶媽恐慌的疾病之一了。

信息化時代我們最不缺少的就是資訊,每年到春夏兩季,季節交替氣溫回升,就是手足口傳播的井噴時期,球媽相信所有家長看到相關新聞恐慌感都會油然而生,其實我們的擔心害怕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對疾病認知的缺失。

今天球媽整理出手足口的疾病預防和護理常識,並特別針對手足口疫苗的接種是否必要進行探討,希望各位寶爸寶媽面對此類問題能做到心中有數,球媽堅信:一個焦慮不安的媽媽帶給孩子的影響遠遠要大於疾病本身。

首先,我們如何分辨症狀及時做出反應。

球媽就拿昨天說的皰疹性咽峽炎做比較,這兩種傳染疾病都會有一個共同點,病毒引起的發熱起皰。

區別在於:

長「皰」部位

皰症性咽峽炎只在口腔內和嘴唇周圍。

手足口病顧名思義分布在手掌、足心、嘴巴周圍、背臀部。

「皰」的性狀

皰疹性咽峽炎為口腔水皰樣,潰瘍後疼痛異常。

手足口病為零散呈橢圓形的小紅疹,和蚊蟲叮咬藥物過敏造成的紅腫起包不類似,也不像口腔皰疹和水痘,所以稱為「四不像疹子」。

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留疤。

兩者嚴重程度

皰疹性咽峽炎病情較輕,病程1~2周大多能自愈

手足口病要相對嚴重,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達20多種,儘管都會造成相同的皰疹症狀,但臨床表現、併發症相差懸殊。

其中以腸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最為嚴重,可能會引發心肌炎、肺水腫、腦膜腦炎、脊髓灰質炎樣癱瘓等併發症,但發生機率很低。

傳播能力

皰疹性咽峽炎傳播主要通過呼吸道,口腔分泌物,嘴巴直接接觸等,相對可控。

手足口病傳播通過呼吸道、消化道。

所以空氣、飛沫、糞便等都會傳播病毒,傳播速度相對迅速,幼兒園、學校容易局部流行。

這樣比較看來,手足口病確實是個厲害的狠角色,但是和皰疹性咽峽炎一樣無非是病毒感染的一個過程,整個病程與一般感冒發燒類似,只是孩子因為口咽潰瘍會非常疼痛。

嚴重併發症大多是因為前期沒有很好的控制病程,所以寶爸寶媽如何看護是重點。

1、發熱護理

物理降溫是常規護理,退熱貼、洗澡等可以緩解發熱不適的方法都可以嘗試。

球寶發燒水銀腋下溫度38.5以上服用泰諾林,家裡備的還有美林,一般都用上一種。

抗生素無效,是否使用抗病毒類藥物需要看病程發展。

2、「疹子」的護理

需要特殊護理的是口腔和咽部的疹子,像皰疹性咽峽炎一樣,疹子破裂後孩子會感到嘴巴疼痛難忍而拒絕吞咽進食,鼓勵孩子多喝水多漱口多清創口有利於恢復。

為了促進潰瘍面早些癒合,減少繼發細菌感染的機會,可以適用口腔潰瘍藥膏。

3、飲食護理

營養清淡利於吞咽,粥類、泥類、蛋羹等少量多次餵養,特別要保證水分的攝取量,孩子會經皮膚蒸發水分代謝體內熱量,補水不及時不利於退燒。

咽喉腫痛拒絕喝水可以用涼水、冰過的果汁代替,不過喝完果汁要及時漱口,糖分會給細菌提供養料。

4、減少傳播

家長老師在預防手足口病傳播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日常要給孩子建立引導健康的衛生習慣,教會孩子正確打噴嚏擤鼻涕的姿勢,儘量用肘部遮擋口鼻。

發現孩子病情要及時告知幼兒園、托教、學校的老師,老師要密切觀察其他孩子的狀況,對於類似症狀的孩子第一時間反饋給家長以免更多孩子感染。

家長儘量減少帶孩子去人多嘈雜的場所避免交叉感染。

5、異常情況及時發現

如果孩子高燒持續不退,並出現了反應劇烈的上呼吸道症狀,比如劇烈咳嗽或呼吸困惱,孩子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狀時,請及時找醫生處理。

對於能引起嚴重併發症的檢查,醫生可在孩子發熱24小時之後,抽血進行抗體快速檢測。

在所有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中,只有EV71感染相對嚴重,但發生機率很低。

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就是下面球媽要說的手足口疫苗是否接種的問題。

先說我們怎麼看待疫苗

特別是在去年上半年,一場鬧的沸沸揚揚的非法過期疫苗事件相信所有爸媽都心有餘悸,球媽到現在還記得當時瘋傳刷屏於朋友圈的文章《疫苗之殤》。

當然今天球媽並不是舊事重提,而是球媽知道有很多家長絕不是一小部分,因為媒體可能誇大可能偏頗可能為了點擊量造成恐慌控制公知可能模稜兩可移花接木的文章而對「疫苗」心存介懷。

球媽不是醫生不是科學家,但明白醫學的進步是奠定人類發展的基石,而疫苗的發明是所在時代里公共衛生事業最偉大的一個突破。

很多曾經被視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無法避免危及生命的疾病,現在都可以成功預防,而且發病率相對低的多。

前幾天球媽帶球寶去社區打疫苗碰到一個孩子的家長,聊天時她對我說,如果不是幼兒園入園必選提供疫苗接種記錄,誰都不會帶孩子來打疫苗,好好的孩子沒病沒災的,打什麼疫苗,沒病也給打病了,自費就是坑錢的。

球媽知道這種偏見的產生有很多種因素,國家制度的缺失、社會輿論的導向、教育環境的差異、文化背景的影響都在加大這種偏見的傳播力度,要在現有大環境下做個客觀理智尊重事實的家長是很難的事情。

怎麼看待疫苗從兩方面:重要的和安全的。

重要的:有些疾病會引起孩子終身殘疾或是死亡,雖不常見但沒有被完全消除,可以被預防。

接種了疫苗就保護了孩子們不受危險甚至致命疾病的侵襲,更降低了患有這些疾病的嚴重性,同時阻斷了絕大多數傳播的機會,也就保護了更多的人。

安全的:再安全的疫苗也不代表是完美的,就是為什麼我們接種完要及時觀察孩子的反應。

事實上,每一種疫苗在獲得生產資格和推薦使用資格之前,都必須有充足的實驗證明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美國兒科學會 育兒百科》

回到今天要討論的內容上,手足口病的疫苗接種。

寶爸寶媽都知道,截止去年上半年,手足口病的預防還是沒有任何疫苗的,正式上市以來已經為很多6個月到3歲兒童接種,一共兩聯,自費接種。

現有的手足口病疫苗是針對預防腸道病毒71型感染引發的手足口病,EV71滅活疫苗。

以第二類疫苗的形式推廣應用,按照「知情、自願、自費」原則選擇接種。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而其中引發併發症最嚴重、重症病例最多的就是腸道病毒71型。

所以說,腸道病毒71型疫苗是針對能引發嚴重併發症的手足口病,降低致死率,而且預防感染導致的其他疾病,這就意味著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會大大減少。

為什麼有年齡限制:

一是因為絕大多數的重症手足口病為3歲以下的兒童,年齡越小感染腸道病毒71型後的症狀越重,大齡兒童和成人感染後症狀較輕或為無症狀,二是因為此階段年紀孩子在疫苗的臨床試驗中已經獲得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數據。

事實上,在各大網絡平台上關於手足口疫苗引發的爭論從來都沒有消停過。

各種公知,各種專家都在用最大的惡意來批評和詆毀。

認為現在的疫苗不是真正的手足口病疫苗,只針對某一病毒,如同雞肋,為什麼沒有研究預防所有病毒的疫苗。

意思說白了,我打了也照樣有感染病毒的風險,打和沒打一個樣,球媽覺得無F***可說。

所有事實都在告訴我們這個疫苗的針對情況,而且大多數社區站都會告知家長,確實不是預防所有的手足口病,但是卻把最大最嚴重的風險給預防了,說是雞肋,有這麼硬實的雞肋嗎。

什麼事情都是通過一定的發展慢慢實踐出來的的,就拿疫苗來說,像我們熟知的流腦疫苗、肺炎疫苗等,剛開始的時候也是一樣,完善完善再完善,才有了現在的樣子。

我們更要知道的是,對於疾病而言,預防發生要比發生了再去治療簡單的多,更比讓孩子承受病痛帶來的嚴重後果要好的多。

無論如何,了解事實尊重事實才是讓我們不被輿論偏見左右思想的最好辦法。

好了,今天球媽和大家聊的比較多,翻閱了很多資料,還是那句話,術業有專攻,經驗再多也要有理論支撐,希望能對爸媽們有所幫助。

下回見!

參考文獻: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

歡迎關注同名微信公號:爸媽范(bamafans),轉載須經授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玉林已有EV71疫苗 能預防重症手足口病

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而且今年是手足口病發病「大年」。近日,從玉林市疾控中心及市紅十字會醫院了解到,玉林市手足口病患者從4月就開始增多,現已進入高發期。專家表示,家長除了要注重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