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想要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可以學學「共情」的幾個小技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共情,英文為empathy,也被稱為同理心,是一個人試圖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後而在自身產生類似情緒的體驗。
為什麼家長應該學會共情?因為很多時候你看到的孩子的情緒並不是為了某一個結果,而是他們內心感受的表達。
但是由於家長沒有「共情」的能力,不能正確理解孩子的感受,所以與孩子產生了隔閡。
其實「共情」的技巧並沒有多複雜,下面用個例子去展示一下:
1、表達對他感受的關心
第一句話:你看起來很傷心?
2、當他的情緒確認後,表達接納他的感受
第二句話:媽媽看你這麼傷心,媽媽也很難過,能讓我抱抱你嗎?
3、試著詢問緣由
第三句話:我能知道你為什麼這麼傷心嗎?
4、試著換個說法複述他的感受,進一步表示對他的情緒感同身受
第四句話:是呀,這麼漂亮的氣球,拿回家裡來該有多好,風怎麼會突然這麼大,真可惜,確實很令人傷心……
後面關於事情如何發展,還可以有更多技巧。
但是希望家長能夠理解,很多時候孩子只是希望別人能夠懂得他們的感受,而並不是想要獲得什麼樣的結果,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家長即使現在馬上出去給孩子買個氣球,也不一定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
當孩子覺得他面對父母,總是能很無障礙地把情緒抒發出來的時候,父母也就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他們最可以信任的朋友。
想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的父母看過來——爸媽應時常訓練共情能力
情商高的孩子最顯著的特徵是懂得控制情緒,經得起挫折,意志力堅強,而要具備這些特徵需要父母時常做到接納孩子情緒,共情孩子需求。多數專家認為,孩子學會做人處事比學會做學問更重要,情商高是孩子人生幸福...
共情無用,是你用了假共情——孩子都跨年了,你還在走老路嗎?
繼上篇文章《被用爛的「共情」,你真的做對了嗎?》之後,發現有很多問題和解決辦法還尚未交待清楚,藉此希望在2018年的第一天,這篇文章可以對「共情」有一個更加詳細的解讀。01父母們最容易掉進的「共...
當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出現錯位,千萬別掉進原生家庭的陷阱
壹姐說又是共情。這個話題一再被提及,因為它太容易被父母們當作「止哭大法」來對付哭泣的孩子,然而又太容易讓父母們遭遇挫折感。好的共情,能讓孩子從我們的理解中獲得力量,但我們往往一不小心就把共情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