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突然不想當男孩了|這些育兒日常90%的家長仍在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是閆涵媽媽
美國正面管教講師+資深媒體人
專注兒童心理
親眼目睹一起「性別育兒」事件
有次周末帶喆同學去游泳,在泳池邊目睹了一起「強化性別」的育兒事件,對我觸動很大。
一個五六歲的小男生,因為嗆到水,哭了起來。
媽媽很嚴厲地制止:「你是男孩子,嗆口水有什麼了不得?男孩子就是要堅強,不怕困難,將來才能做大事,動不動就哭哭啼啼,羞不羞啊!」
小男生壓抑住哭聲,抽噎著,繼續做練習動作,看得人有些心疼。
這可能是很多男孩兒家庭常見的育兒說辭吧:你是男孩子,所以要怎樣怎樣……
之所以對我觸動很大,是因為想起喆同學這段時間總莫名其妙追問我為什麼沒把他生成一個女孩子,說他喜歡當小女孩兒。
雖說童言無忌,但我還是對他「喜歡當小女孩」的說法前思後量了很久,甚至檢討自己對他的性別認知引導是不是做得不夠。
那天在泳池邊,小男生委屈的神情讓我一下子找到了癥結所在。
他不是不知道自己是男孩,而是對大人口中「因為是男孩就要如何如何」的說法有些逆反,而他能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不要做男孩了。
很慶幸,他勇敢表達了他對「男性責任」的質疑,讓我可以更早、更理性地思考這個問題。
你家是不是也在按照性別方向培養孩子?
我們對孩子的性別定位,可能從懷孕時就開始了。
如果是女兒,我們希望她溫柔、體貼、可愛;如果是兒子,我們希望他聰明、勇敢、堅強。
總之,男孩要有男孩的樣子,女孩要有女孩的樣子。
但最終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件事:我們的期待是一回事,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特徵是另一回事。
前同事F的女兒今年九月要上幼兒園大班了,她對女兒目前的性別意識有些擔憂,不是擔心女兒不像個女孩,而是覺得女兒「過於女孩氣了」:
一定要留長頭髮,越長越好,「像長髮公主那樣」才好看;
只穿紅、粉、橘黃等鮮艷色彩的衣服,尤其愛裙裝,參加戶外活動極不方便;
特別喜歡讀公主故事,常常陷入等待拯救的幻想里;
很愛哭,聽不得批評,要求大人要對她「輕聲說話,不能生氣,要笑著說」……
之前經常和F一起玩,她經常和女兒強調她是小女生,所以要如何如何;尤其姥姥看護孩子時,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小淑女氣質」,買玩具多是芭比娃娃范兒,如果孩子表現出對汽車模型或機械類玩具的興趣,姥姥會說那都是野小子玩的,小公主不玩那些。
野外撒歡兒、攀爬、玩泥沙這類遊戲,基本被姥姥堅決制止,理由是「那樣會把漂亮衣服弄髒,不像個小淑女」。
F的女兒在嬰幼兒階段受到了過多的「性別束縛」,結果導致她性格中的女性意識過度發展。
F很擔心女兒這樣下去,以後難以應對如今競爭激烈的生存環境。
男孩和女孩,天生自帶性別傾向,但如果說男孩就只能發展男性特質,女孩就只能發展女性特質,那很可能就扼殺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潛質。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
女孩如果出於性格喜好而去參加足球隊或學習跆拳道、柔道等,在社會適應能力上會更優秀。
倘若大人只因為社會的既定認知,就去限制孩子原有的興趣,那也是在限制孩子未來發展的多樣性。
他們這樣用「不分性別」的方式教育孩子
前不久看到一則新聞——
瑞典一家幼兒園推行性別平等觀念,這裡的孩子們不會覺得男孩要怎麼樣或者女孩要怎麼樣,園方希望能夠在正確教育孩子的同時,儘量減少孩子的性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
這家幼兒園裡,恐龍、汽車模型和芭比娃娃全都放在一起,孩子們想玩兒哪個都可以。
平時老師招呼孩子們喜歡用「朋友」這個詞:朋友們,想去玩球嗎?朋友們,要去沙堆玩嗎?朋友們,想玩洋娃娃嗎?
當男孩難過或受傷時,老師會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告訴他們,男孩子要堅強,忍一忍就過去了;也不會對女孩們說,不能去做太男孩氣的事。
幼兒園希望孩子們在面對社會中的角色和工作時,首先考慮自己想不想做,而不是受到性別的制約。
(資料來源:鳳凰資訊)
國外育兒界正在越來越多地提倡用趨於中性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做出選擇和解決問題。
他們認為
在孩子的日常行為中過於強調「男女有別」,會使孩子失去很多自由選擇的機會,失去一些原本可能有所成就的發展機會。
而「不分性別」地教育孩子,可以幫助孩子成就更為豐富的人格,孩子的自我滿意度通常比較高,社會適應能力更強,處理問題的方式更成熟。
那家瑞典幼兒園,引起了一番爭議,有人質疑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成為沒有性別概念的人。
對此,有專業機構對這家幼兒園小朋友的行為意識進行了評估,發現這裡的小朋友知道自己是男孩或者女孩,知道彼此生理構造不同,只不過他們腦子裡不會有「男孩不能和女孩一起玩芭比娃娃」、「女孩子不能踢球玩土把自己衣服搞髒」這種想法。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的自我喜好得到了充分滿足。
「不分性別」的教育,不等於沒有性教育
關於「去性別化」的教育方式,我見過最極端的做法,是拒絕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生理性別——
這樣的「去性別化」教育方式,等同於沒有性教育。
我們都知道給孩子從小做好性教育有多重要,這是引導孩子自我認知和自我保護的基礎。
知道自己的性別,了解男孩和女孩的生理構造有什麼不同,這是生而為人的權利。
「不分性別」的教育,指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生理性別,在此基礎上,不讓孩子對自己的生理性別持有偏見。
這樣做,是不讓孩子在面臨選擇時過多受到性別的困擾和約束,不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時拿性別差異當藉口。
比如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不願意參與家務的男性,總把「我一個男人如何如何」掛在嘴邊,好像這些事情天生該由女人來做;也有很多女人,在面對很好的工作機會時,被「我一個女人做不成這件事」的想法困住,白白錯失讓自己成長更快的機會。
現代社會,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上,對男女的要求日趨相似。
男孩兒僅有冒險、勇敢、果斷的特性遠遠不夠,而女孩僅有細緻、謹慎、溫柔也遠遠不夠。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
如果一個男孩既有男性的果敢又兼具女性的細心,一個女孩既有細緻的觀察力又有超強的動手能力,他(她)是不是更受歡迎?具備更強大的生存能力和競爭力?
去性別化,不是讓男孩變成女孩的樣子,也不是讓女孩變成男孩的樣子,而是讓男孩兒女孩兒們衝破禁錮,在生長過程中拓展自己的人生寬度,給自己的生活賦予更多色彩。
親愛的們,你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歡迎留言。
(閆涵:正面管教講師、國家育嬰師,專注兒童心理,做最懂孩子、最尊重孩子的媽媽;蒙台梭利 育兒踐行者,用親歷經驗讓您的育兒少走彎道。
)
你的孩子男孩女氣、女孩男氣?孩子的性別教育刻不容緩!!
現在社會,有不少男性偏於女性化,除了偏重於女性化的男性偶像以外,連少男、青壯年也開始走向女性化的道路。簡而言之,女性化,就是偏向於陰柔美,說話細聲細氣,舉止扭扭捏捏,見人害羞,待人過於溫和。而那...
男孩女孩大不同,父母少干預
1、只要細心觀察,大家都能夠發現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間的差別衣著:有時候雖然男孩子和女孩子穿著一樣款式的衣服——汗衫、運動褲等,可是男孩子衣服的顏色一般都是比較暗淡的,女孩子的衣服的顏色則會比較鮮艷...
你一直給孩子分男孩玩具、女孩玩具?專家的解釋讓人倒抽一口氣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你會拒絕讓女兒玩玩具刀劍、恐龍飛機等具有男孩子特徵的玩具嗎?你會拒絕讓兒子玩穿著裙子的布偶和梳妝玩具嗎?貝貝是個3歲的小姑娘,生日那天媽媽讓她選玩具,到了街上她一眼看...
「他是男孩子,我是女孩子,我肯定比不過他啊!」
今年過節,我宅在家帶孩子。一個是我表弟,一個是我表妹。兩個人年齡相差幾個月,都是10歲。光看電視太無聊,我就和他們說:要不,我們來玩一個比賽吧?話還沒說完,表妹一臉不開心的說:他是男孩子,我是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