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氣鬼」,家長們這樣做就對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相信這個場景在每個家庭都大相逕庭吧!

家長:「把這個和弟弟妹妹分一點?」

孩子:「機警的拎起他的吃的跑的離你遠遠的,不給,不給,不分,不分」


我們家從1歲多開始引導他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要學會分享,如今3歲了,分享這個行為引導的效果仍然差強人意。

從一聽到分他東西就要跑,哭,鬧到出去玩想玩其他小朋友玩具遭拒絕到他願意主動分享好吃的給自己認識的小夥伴,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因為早早的關注育兒知識,明白三歲前的孩子不願意分享只是他們在維護他們的自我意識,與「自私」無關。

而且家長們不需要強迫孩子去分享,強迫孩子分享的結果是,他真的不會分享了。

他覺得分享就是在搶他的東西。

從而內心裡產生抗拒。

以前對門的鄰居和樓上的鄰居,因為孩子們差不多大,第一次登門拜訪就聽到對方家長對著1歲多的女兒說要分享,我特別驚訝!我不覺得這是個好的引導,反而更像是大人們之間的面子話。

後面在玩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問題,孩子是分享了,但是是基於你分享你的東西給她的前提下,我想這樣的分享教育失去了意義,這個可以叫做互換玩具或者食物。

我更加堅定自己不強迫孩子分享。


接著問題也來了,我們是不強迫分享,出去玩的時候,他偶爾也想要玩別人的玩具或者吃的,但是,不肯用自己手中的玩具去交換,這個時候只能好好和他說,我們可以用手中的玩具去和別人交換,如果對方願意交換,咱們都可以玩到新玩具,如果不願意,請你尊重對方的選擇。

這個過程漫長且經常伴隨著被拒絕的哭聲。

家長們無需解釋過多。

陪著他就好了,他在多次的嘗試中就會明白如何交換,有成也有不成。

讓他自由的摸索。


過了交換的磨合期,進入主動分享期,但是,這階段的分享對象是他認為的好玩伴,好朋友(僅限於同齡小朋友)大人們還是靠邊站吧!我們不在他分享對象之列。

有些大人喜歡給他們貼標籤,請替孩子摘掉不合理的標籤,隨意貼標籤的家長和入室搶劫的劫匪差不多。

這個階段會主動分享,你無需提醒,為他準備可以分享的小零食就好了。



不過多干預,不強迫分享,不隨意貼標籤。

做好這幾步,靜靜陪伴就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的第一個獨立宣言:這是我的!

瑞士兒童心理專家讓.皮亞傑經過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0~6歲的兒童,幾乎將他們全部的熱情和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我的建構,也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內他們會瘋狂的工作,恰恰是因為有了這種激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