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女童懷孕8月,父母忽視一個細節,令孩子失去防衛意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創稿件,轉載請聯繫作者,謝謝!)

今天剛爆出一條新聞,10歲女童過年期間去親戚家拜年,親戚發現其身材異常臃腫,帶其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年僅10歲的女孩,已有身孕8個月。

親人們看到這一結果,猶如晴天霹靂,呆愣無語。

經女孩指認,侵犯她的壞人是同村的61歲老人。

受害的女孩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離婚了,女孩跟了爸爸,但爸爸平常多數時候都在外面打工,實際撫養孩子的人則是身患殘疾的奶奶。

女孩爸爸拿著醫院的化驗結果,怒火中燒,卻無能為力,他抱著孩子痛哭不已……

孩子受到傷害,整個家庭都會跟著一起疼痛。

有位孩子幼年被傷害過的母親,曾在做心理治療時哭著說,她感覺整個家庭都受到了某種惡意的懲罰,這種懲罰已經伴隨多年,她沒有辦法從陰影中走出來,就算親手殺了作惡者,也不能醫療她內心的疤痕。

當孩子遇到這種傷害時,除了施害者應該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是否我們每位身為父母的人也曾做過這樣的思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否及時施與了性的教育?是否教孩子學會了如何保護自己?作為孩子最直接的監護人,是否真正起到了監護作用?

很多家長說,對孩子的性教育不知道從何說起,實際上,很多生活中的小事,都是性教育開展的最好入口。

性侵大多都是從普通的身體接觸,發展到嚴重的身體侵害的。

那麼,在身體接觸方面,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一些什麼注意事項呢?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他的身體是屬於他自己的,他可以拒絕被別人使用。

很多家長口頭上說尊重孩子,其實從未在實際行動上體現過。

從教孩子與別人打招呼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來。

比如碰見熟人,會對孩子說:「寶貝,給阿姨問個好。

「邊說邊舉起孩子的手向對方揮舞,以示孩子懂禮貌。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與親友親近,甚至會不由分說地將孩子推到對方懷裡,並告訴孩子「讓阿姨抱抱」「 讓爺爺親親」,等等。

強行讓孩子與親友進行身體接觸,實際上在給孩子傳遞一個信號就是,他的身體是不由他自己做主的。

其次,要讓孩子知道,他的情緒需要通過某種方式被大人感知到。

在讓孩子與親友接觸的過程中,不知道你是否觀察了孩子的表現,他內心是接受的還是抗拒的?他喜歡這種表示親近的方式嗎?

通常在大人熱烈的交談的氣氛中,孩子的感受往往就被忽略了。

他的情緒,他感到的不安和不適感,沒有得到重視。

可能這會讓使他以後,即使遭遇了某種身體侵害,也選擇不說出來。

就像上面新聞中的女孩,她很早遭到了侵害,但一直未對任何人說,直到身體漸漸鼓起來……

孩子為什麼不開口呢?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受到了侵害者的威脅,另一方面是家長長期對孩子情緒的漠視,給孩子傳遞了一個負面信號——就算我說,他也不會管的。

第三,並不是身邊每一個親友、每一個熟人都是安全可靠的。

危害不發生時,我們常常看不到危險。

它穿著隱身衣,就像一張張笑臉就可以掩蓋一顆想犯罪的心。

在一份關於兒童性侵現狀的調查中顯示,在千起兒童性侵案中,熟人犯罪占比高達80%。

如果總是強迫孩子與親友們擁抱、親吻,則等於傳遞給孩子一個信號,與親友的身體接觸,是正常的、安全的。

在這種信號的不斷重複中,孩子失去漸漸失去警覺和敏感,甚至失去自我保護的意識。

結果便是,當孩子遇到帶著笑臉或者手捧蜜糖的侵害時,無法區分這種行為是否是正常的。

第四,你不需要用身體接觸的方式去取悅任何人。

不可否認,我們身邊大多數親友還是很友善的,他們會給孩子真誠的愛和擁抱,他們的熱情會讓孩子感到,他們用擁抱和親吻的方式使大人開心了,他們會認為通過身體接觸可以取悅對方,令對方開心。

甚至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的親友這樣逗孩子:「寶貝,親爺爺一口,爺爺給你糖吃。

」孩子因為喜歡吃糖,從而聽了爺爺的話。

然而總是這樣做的話,孩子便會感知到,通過身體的接觸,不但可以取悅人,還可以換取好吃東西。

以前有過這樣的新聞,犯罪分子只要答應送給孩子一個ipad,就能將孩子哄到小旅館去,然後實施不法行為,受害者中有男孩,也有女孩。

家長必須告訴孩子,你不需要用身體接觸的方式去取悅任何人。

因此,請尊重孩子,孩子的身體,讓他自己做主,不要強迫孩子與任何人進行諸如擁抱、親吻等身體的接觸,尤其是當孩子在接觸過程中表現出抗拒與逆反的情緒時,家長要立即停止你的行為,並用溫和的話語徵求孩子的意見,由他決定他想怎麼表達情緒。

這種表達並一定非是要擁抱、親吻這種社交禮儀,孩子或許有孩子獨特的一種表達方式,有的孩子可能會敬個禮,有的孩子可能會做個鬼臉之類的,當孩子與對方熟了,並且真的很喜歡對方的話,自然會要求抱抱了。

孩子要比成人更善於表達感情。

總之,在生活細節上,尊重並關注孩子的感受,家長不該成為孩子背後的遙控器,以愛之名、以教他們懂禮貌為名,控制他、干涉他,侵犯他的權利

只有這樣,孩子才知道愛與傷害的區別,才能以更加自尊自信的態度去應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