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活訓練要從家務勞動開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生活訓練」這個詞,相信不少父母都不陌生。

然而,很多父母卻對此並不理解:做家務是大人的事,小孩子根本不是做家務的「材料」;並且,他們還有更多重要的事情要去學去做,怎麼能把時間「浪費」在這上面呢?

可是,如果換一種方式,我們對這些父母進行詢問:「你想培養出一個具備責任感的孩子嗎?"那麼,你就會產生與上述認識不同的觀點。

其實做家務,正是讓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自信心與責任感的絕佳辦法。

那些從小就幹家務活的孩子,往往在長大之後,會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更獨立,因為他們從小就體驗到了干好一件事情是多麼有價值。

所以,對於「生活訓練」,父母完全不必抱著緊張的態度來衡量。

儘可能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干,使他們的想像、創新、動手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樣他們的成長反而會更加茁壯。

其實,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這本身就是一個良好的學習過程。

孩子的動手能力不僅得到了鍛鍊,更讓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都得到了深化。

尤其是以下三點,更闡明孩子進行「生活訓練」的必要性。

1.有利於孩子養成勤儉的美德

通過做家務勞動,可以使孩子珍惜勞動果實,讓他們懂得每天吃的糧食、住的房屋、穿的衣服、學習用的文具等,都是各行各業的人們辛勤勞動的成果,都是父母的血汗結晶。

由此可以讓他們體會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道理,從而養成勤儉的美德。

2.有利於增強孩子的義務感和主人翁精神

家務勞動也是孩子進行自我服務的一種勞動形式,在此過程中,孩子能夠學會戰勝困難的科學方法、培養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堅強意志,並逐步認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個重要成員。

因此,孩子自然會對父母、對家庭產生責任,願意每天替父母做點家務,減輕父母的勞動。

這樣孩子長大後步人社會,才有可能成為有責任的社會人。

3.有利於孩子鍛鍊身體

一位有名的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勞動發展肌肉。

」特別是對孩子而言,他們正處於精力旺盛期,如果過剩的能量得不到釋放,便會有坐立不安的「症狀」出現。

這時候,如果父母能引導孩子把能量消耗在勞動中,適當安排一些家務勞動,讓其筋骨得到伸展,精力得到消耗,孩子就會覺得很輕鬆、愉快。

一旦父母掌握並利用好這一規律,時日一長,孩子還會養成自覺主動做家務的好習慣。

當然,有的父母會有這樣的疑問:「雖然『生活訓練』對孩子有好處,那麼該如何為孩子分配家務,既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不會出現一些麻煩呢?」

一般來講,父母可以讓孩子從自理項目人手,比如要求兩歲左右的孩子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衣服和吃飯等。

稍大一點後,可以讓他們用抹布擦桌子、凳子等。

等到了三歲左右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澆花、擦桌子等等。

四歲之後,父母要慢慢地引導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用品,比如收拾好不玩的玩具,整理自己的衣服及床鋪。

再大一些後,可以讓孩子學著照料家人和家事。


在孩子學齡前時期就開始「生活訓練」,這對未來的幫助是無窮的。

當孩子到了十幾歲時,他會主動學習燒菜、洗衣服、洗車和賺取自己的零用錢。

而這樣獨立自主的孩子,不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嗎?

現在你一定明白了,其實,家庭就是一個培養孩子的小型「社會實驗室」,孩子在這個「社會」中會對行為進行訓練,為他人提供服務,同時也享受來自他人的服務。

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後,會為自己的努力倍感自豪,從而願意主動承擔家務勞動。

所以,父母們不要把家務活獨攬,適當地分一些給孩子。

這,才是真正的愛,才是智慧的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願做家務?這幾招建議家長看看

孩子的生活是什麼?衣食住行還有學習和玩耍其實適當地讓孩子做家務也應該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1、幫助孩子練習動手能力不同的家務可以鍛鍊不同的部位,調動各個器官、變換各種動作,可以有效鍛鍊孩子雙手的靈...

會做家務的孩子最自信,值得收藏!

一說起家務活,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媽媽,辛苦了」!可是,家務活並不只是媽媽的專利哦,孩子也應該參與到日常家務中來。也許有很多家長會說,孩子太小不適合吧?孩子學習很辛苦,在做家務活會不會累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