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到底該不該打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
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
新時代的父母,幾乎都是受過高等教育,已經沒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觀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讓自己不打孩子。
這應該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那麼孩子犯了錯該不該打呢?具體問題還是要具體分析!
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急於打孩子,因為衝動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這時候,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
比如,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你這樣做我很不滿意!」「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你的表現很讓我傷心!」等。
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
不到3歲的孩子不能打
三歲以下,尤其一歲半以內的嬰兒,自主感、良心、道德感都還沒有形成,或剛剛開始發展,貿然體罰,會阻礙他們做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應。
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處於懵懂期,只要不違反原則,做出來的一些錯事都是可以得到原諒的。
6-12歲的孩子不能打
6歲以後,孩子獨立意識逐漸形成,自尊心也越來越強,如果受到體罰,容易喪失信心,形成消極、自卑的性格。
所以,父母還是儘量少打。
到了12歲之後,孩子已經逐漸形成完整的統一的自我,他們具有強烈的,認識自我,表達自我,張揚自我的要求,父母就更不能隨便動手打他們了。
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孩子犯了錯,無須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
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
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
同時,孩子還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這樣不但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什麼結果,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有利於避免孩子再犯同類錯誤。
用間接的方式懲罰孩子
如果孩子的過錯不大,家長可以對孩子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而是通過給孩子使個眼色、對他的行動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歡的東西、限制他娛樂的時間等間接懲罰的手段與方式,讓孩子記住這次教訓。
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動畫片的時間。
當然,父母最好還要對孩子以後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比如,如果每次主動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動畫片的時間。
教育孩子既要讓孩子快樂的成長又要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孩子出現這4種「特殊情況」,父母一定要打!都是為了孩子!
在大街上,我們隨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在商店門口哭鬧,一些家長立刻妥協給孩子買了玩具;一些家長直接動手,拖著哇哇叫的孩子走。
到底該不該打孩子呢?
一位媽媽跟游媽媽說:「孩子經常無理取鬧,到超市就要買這買那,不給買就坐在地上哭鬧。到別人家去就亂翻亂動,還會到人家沙發上亂蹦,無論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話。每次我都會氣不打一處來,回到家就痛打一頓...
爸媽注意了! 千萬別打這2個年齡段的孩子!
打罵並不是好的教育方法。長期在打罵下成長的孩子總是想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不想後悔莫及,爸爸媽媽們就不要再做這樣的錯事了!1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想的狀態。當孩子犯錯誤時,...
寶寶不聽話做錯事 該不該體罰孩子
番禺區王女士:我兒子今年3歲了,下面還有個妹妹,現在這個小子十分「混」,經常趁我不注意打妹妹,不光是打妹妹,在與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一不順心,就會打其他的小孩子,幾乎所有的小夥伴都受到過他的「暴...
2歲內和6歲後的娃不能打 正確懲罰BB
面對淘氣的孩子,我們總是會有忍無可忍的時候,自認脾氣好的媽媽也難免會打孩子。我們的教育傳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在美國打孩子是犯法的。那麼究竟能不能體罰?怎麼教育孩子是好?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
用「自然後果」懲罰犯錯的孩子
相信不少寶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實在太皮太野了,以至於在氣頭上不得不打他一頓,但過後又痛悔萬分。專家支招說,用「自然後果」來懲罰犯錯的孩子,比打要管用得多。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更有果效所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