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溝通,讓孩子不再「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你讓他早點睡覺,他偏要墨跡到11點;
你讓他早點把作業寫完,半小時後,他一個字都沒動!
……
明明說的這麼清楚,強調了無數遍,孩子就是聽不進。
你的身邊是否也看見過這樣的小孩子?
當大人與他們意見相左時就會變成犟脾氣,當大人開始講道理時會又哭又鬧,當大人呵斥時會撒潑打滾甚至上演全武行……
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孩子的心理也會相應的發生轉變:
0-6歲的孩子,爸爸媽媽就是他們的一切,爸爸媽媽說的什麼都是對的,孩子願意聽爸爸媽媽的話;
7-12歲的孩子,老師的話就是一道聖旨,比起父母,孩子更願意聽取老師的諄諄教誨;
13-18歲的孩子,就會變成自己,開始有自己的小想法,更願意與自己的小夥伴溝通自己的內心所想。
美國虎媽蔡美兒在自己的暢銷書《虎媽戰歌》里,寫過這麼一個橋段:女兒露露的小時候,蔡媽媽一直逼著她練琴,但是女兒卻拒絕配合。
為了能讓女兒乖乖就範,蔡美兒就恐嚇她,如果不配合就把她丟到門外凍死!
本以為女兒會因為害怕而乖乖學琴,沒想到她竟然主動開門走到門外。
孩子生病了還是要自己照顧,為此蔡美兒不得不自己找個台階:「看來你已經認錯要當個聽話的孩子,趕緊進屋吧!」
哪想這次女兒非常硬氣,即便是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都不肯進來。
最終蔡美兒繳械投降,拿出好吃的才把女兒哄回來,真的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倔強的孩子讓人感到難以管理,難以溝通,影響孩子的學習認知,會影響智力和非智力的發展,影響他的人際關係,因為這樣的孩子經常讓自己處在一個高危的心理環境中生活,隨時都會有衝突因他而起,而最終的受害者是他自己。
因此,嘴硬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隨和的社會性。
就在不久前,一則新聞引起了小編的注意,有個爺爺在超市,因為孫女哭鬧不肯離開,這個爺爺就朝其臉部打了一巴掌,導致孫女鼻子出血,隨後超市工作人員上前勸阻並幫孩子擦拭血跡。
因孫女仍在哭鬧,爺爺又是一巴掌。
這段報導瞬間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大家看完視頻後都非常憤怒,覺得這個爺爺簡直喪心病狂。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
「孩子不打就要飄上天了,不打不行!」。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小時候的童年也免不了「挨打」。
可是,年幼的孩子任性、哭鬧、不講道理這都很正常啊。
難不成你希望一個三五歲的小孩能像一個大人一樣明辨是非,理性控制自己的言行?
性格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孩子這樣的倔強是如何形成的呢?
原因1:家長溺愛,對孩子有求必應。
當家長表現出一次不聽他的時候,孩子就會發脾氣「要挾」家長了。
家長不願看到孩子哭鬧,對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也都答應了。
自然地孩子學會了用脾氣來解決所有問題。
對策:關愛孩子而非溺愛孩子。
家長疼愛孩子沒有錯,不過要學會關愛孩子,關注他的內心需求,關注他的情感,關注他的言語……不要再以物質上的無原則滿足來溺愛孩子。
原因2:家長失信於孩子。
答應的事情沒有做到,或者一直拖延,孩子通過憤怒、發脾氣來對抗家長。
對策:尊重孩子,對待小孩子也要誠實守信。
「曾子殺豬」 就是很好的榜樣,我們起碼也要做到對孩子言而有信。
這既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會讓孩子學會誠信待人。
原因3:要考慮自己是否控制欲很強
通常來說,「擰」孩子都有「擰」父母,這裡,先天的因素占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家長不能認為全是孩子的錯;但也有父母都很隨和而孩子非常倔強的,這種情況就很有可能是後天父母嬌慣造成的,那就更是父母的教育不得法占主要原因。
對於這兩種情況,父母都要注意把握對孩子的評價和態度。
最常見的不正確的做法就是平時對孩子干涉過多。
絮絮叨叨的勸告,無端的訓斥,會使孩子感到厭煩,而不認真對待父母的指令,甚至把所有指令都當成耳邊風,有時還會頂幾句嘴,明知自己不對,還為自己辯解,因為他要把握住最後對自己的一點點的肯定,他才會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在這個時候,他要展示他的最後一點尊嚴,最後一點權利,因此,他會採取報復的方式。
如不向大人讓步,從而用來取得更大的勢力範圍。
對策:想要孩子文明禮貌,家長先要以身作則。
家長們嚴於律己,堅持下去,就會發現兒童的超強模仿行為帶來的驚喜。
怎樣教育嘴硬的孩子
在生活中,媽媽們也經常用類似的方法教育正在執拗中的孩子:再不走就我就走了,把你一個人留在這;再不聽話以後就不帶你出來玩了……一開始孩子會害怕的乖乖就範,但是這個方法使用次數越多,寶寶就越不害怕,因為他知道你只是隨便吼一嗓子,並不會真的這麼做。
其實,孩子不同的執拗行為可以有不同的原因和目的,懂得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對症下藥,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緊張和衝突,最有效地教育孩子。
很多家長慣於用批評,懲罰,說教來使孩子接受錯誤,其實還有更有效的幫助孩子克服嘴硬行為的方法。
多注意孩子的需求,也就是說,對於這種意志力堅強的孩子,對他提出的每個要求都要仔細分析一下,這樣就能避免許多孩子因要求得不到滿足而與父母發生衝突。
因此,父母要定期與孩子花時間呆在一起,保持理解的態度,經常做一些表示對他們的感情的動作,例如點點頭,拍拍肩膀,摸摸他們的頭,俯下身問他剛才說了什麼等。
對於那些向父母示威的孩子,父母要和孩子共同商量解決方法,給孩子多一些選擇,父母要適時地做出一些讓步,慢慢培養孩子理解道理的能力。
家長最好在衝突發生時及時撤離戰場,要採用潤物細無聲的辦法,避免對他的行為做出強烈的反應,以致捲入與孩子的抗衡,失去主導的控制,這樣就會有足夠的時間和餘地讓孩子反省,同時,孩子在試探自己的勢力範圍的時候突然會發現原來自己的戰場空空如也,遠不如合作好玩得多。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親子成長的教育方式,請關注我們。
孩子一言不合就發脾氣,這幾招教你搞定
1發脾氣不是洪水猛獸,是正常的表現「小孩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在大部分父母的眼裡,孩子發脾氣是不聽話、不懂事的表現,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不懂孩子的心思。發脾氣是兒童期早期最常發...
爺爺超市扇孫女致流鼻血大哭:小孩不聽話該不該打?
一般人都說隔代親,隔代親。尤其是現在的孩子,簡直是家裡的寵兒。大多數的爺爺奶奶,都是比較疼愛自己的小孩的。但總有一些例外的存在。就比如上周就有個爺爺在超市,因為孫女哭鬧不肯離開,這個爺爺就朝其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