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交朋友怎麼辦?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些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很內向,經常不說話,常常一個人玩,不喜歡交朋友,讓父母們很擔心。

為什麼孩子會不愛交朋友呢?

1、性格內向

這類孩子常常表現得比較安靜、膽小,很難適應新事物。

如成人給他新的玩具或圖書,他表現得毫無興趣;其他小朋友主動與其打招呼,他卻視而不見。

其實這種「毫無興趣」和「視而不見」並不是他們的真實想法,而是性格內向所造成的。

2、缺乏安全感

有的父母總擔心孩子在外面會吃虧,以致於對他們過度保護,造成孩子性格唯唯諾諾。

或者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比如有的孩子因父母離異或病故,生活在單親家庭,缺少應有的家庭溫暖,因而性格孤僻,對周圍事物冷漠,這同時也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3、家庭教育不良

父母成天板著面孔對待孩子,壓抑了孩子的情緒。

因一點小事常厲聲斥責孩子,使孩子對父母望而生畏,心情處於緊張狀態,導致孩子更加不願說話。

其實孩子從三四歲以後,就有了與小夥伴相處的願望,此時孩子與家庭成員的交往需求已擴大到周圍的環境和更多的小朋友。

如果家長阻止了孩子的這種社交行為,就是對孩子的壓抑,天長日久會使孩子形成孤僻性格,一旦與人相處自然就會不合群。

4、缺乏交往動機

有些孩子不願意與同伴交往,即使在外邊,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會主動去找小朋友玩。

有的甚至當同伴主動找他玩時,他也採取「迴避政策」。

這可能是因為孩子的交往動機不足。

有些家庭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的各種需要幾乎是無條件滿足,而且總有人陪著兒童遊戲。

當孩子總有人陪伴在身邊時,他們難以產生找同伴遊戲的動機。

還有些孩子只願意與成人交往,是因為成人總讓著他,與同伴交往,他就需要協調、商量,甚至還要想辦法解決衝突,為了「省事」,他寧可與成人交往。

那麼當孩子不愛交朋友時,父母該怎麼辦呢?

1、鼓勵孩子走出去

父母要儘可能引導孩子與同伴多一些交往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尤其是需要旨親密的關係和與人全作的活動。

讓孩子在集體交往中,逐漸學會交朋友,並學會信任他人、尊重他人、理解別人、與人合作、樂於助人等有助於人際交往的優秀品質。

2、注意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分疼愛,總怕孩子和別人在一起吃虧受委屈。

這種情緒感染到孩子,使他們總是懷疑別人,因此不敢和別人交往。

這類家長應調整自己平時的言行,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

另外,出去串門時,儘可能把孩子帶上。

可以使孩子有機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機會學習一些社交的禮儀和規矩,體會到交往的樂趣。

要幫助孩子改正那些不利於團結的個性品質,如驕傲、吝音、自私等,培養孩子無私、誠實、向上、勇敢的品格,因為只有這樣的孩子,在小夥伴中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3、尊重和傾聽

在家庭中尊重孩子包括他的隱私,不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注意交流模式,採用一種輕鬆、平等的方式,如「Hi,今天體育課有新教什麼項目嗎?」耐心傾聽孩子,和孩子交流些他感興趣的話題。

對於孩子不願意的事情,不要用強迫的方式。

孩子有交流意願時,注意傾聽,不要輕易打斷,同時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見供孩子參考。

4、為孩子做好榜樣

家長們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好榜樣對於提高孩子社交能力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所以,爸爸媽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別是在寶寶面前,要表現出禮貌友善的交接態度,讓寶寶有一個好的模仿對象。

比如,家裡有客人來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寶寶一起迎接他們,告訴他:「對待客人要禮貌要熱情,以後他們才喜歡來我們家做客呀!」帶著寶寶在公園散步的時候,要主動大方地跟認識的鄰居打招呼、相互問候等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看看性格內向的父母如何培養出優秀的開朗孩子

我跟老公都是比較內向的人,平時不愛說話,只有熟人交流,熟悉的很能說,陌生人就不知道該說什麼。讓人欣慰的是,孩子今年一歲了,和小夥伴相處的特別好,愛笑,總跟小夥伴兒玩。下面談談我的育兒心得,如何培...

幼兒園裡,寶寶不合群怎麼辦

有的寶寶上幼兒園很久了,卻還是常常是一個人玩,也不愛說話。回家問他,他自己也說「我想一個人玩」,或是「我想和他們玩,可他們都不理我」。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望有同齡的玩伴共同遊戲。從另一方面講,與同...

孩子不合群,只喜歡一個人玩,該怎麼辦?

【家長心事問答】Q:孩子平時在家的時候歡蹦亂跳的,可是一出家門就是顯得畏畏縮縮,他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兒,只喜歡自己待在家裡。究竟這樣的孩子應該怎樣教育呢?A: 孩子不喜歡和別人一起玩並不是什麼...